![]()
近日,中國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火炬傳遞儀式引發海內外網民熱議。在一眾火炬手中,“夸父”機器人高舉火炬奮力奔跑的樣子備受矚目,有評論稱“年初還只能轉手絹,現在竟然可以自由跑跳了”。也在近期,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出征太空、AG600首次野外汲水投水演練圓滿完成,繼續刷新著中國科技的攀登高度。中國科技創新正以矩陣式推進的昂揚面貌,邁入發展新階段。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近日刊文稱:今年7月我們實地探訪時,站在街頭就能感受到這個國家對邁進未來的強烈渴望。
在中國“十五五”規劃的《建議》文件中,有46次提到“科技”,61次提及“創新”,6次提到“新質生產力”,明確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凸顯了中國對科技發展的極高重視。而在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具備完整鏈條的優質條件下,這樣的規劃也展現了中國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與行動。
可以說,中國科技取得的成就不是一時一事的成功,其背后是整個國家創新體系的效能提升。科技部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6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48%。在強大的資源投入與政策護航下,今年中國首次實現了熱點論文數量世界占比過半,達53.2%;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在此基礎上,中國也注重將科技創新轉化為產業優勢。“新三樣”的出口,正是中國憑借科技實力重塑全球價值鏈的生動體現。
在頂層設計的戰略引領下,中國已經構建起“國家實驗室引領、科研機構攻堅、高校筑基、企業主力”的協同創新體系,形成了覆蓋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布局。中國的科技創新,從全社會中汲取養分,又詮釋著“人民至上”的理念與原則。現在,行政村通5G比例超過90%、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超95%、越來越多高端藥品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投資于人”“科技為民”的承諾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
明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辦。彭博社解讀稱,深圳常被譽為“中國硅谷”,“這座城市已經從一個小型漁村發展成為全球科技中心”。以深圳為縮影,世界可以看到中國創新發展的自信,更能看到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胸懷。中國始終堅持“科技向善”,因此科技的進步,不僅造福中國,也使中國日益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貢獻者。如今,越來越多國家搭上了中國科技發展的“快車”,將進入中國空間站的巴基斯坦航天員已經展開選拔,中國的多年生稻正為促進非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助益……
科技是驅動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我們已經看到科技創新賦能千行百業所創造的巨大價值。它是夯實國家安全與競爭力的基石,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是繪就共同富裕與全面綠色轉型的底色,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紐帶。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對邁進未來的強烈渴望”,來源于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的需要,也在于同世界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的崇高追求。人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活力澎湃、永葆動力的不斷發展的中國,將給世界帶來更多更大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