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阿姨今年56歲,是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冬天一到,她最愛的就是在暖氣房里吃點火鍋,一邊蘸著肥牛一邊喝點甜湯。上周,她又約了鄰居大媽們在家涮起來。
誰知一頓飯后,肚子陣陣鉆心的痛,送到醫院一查,竟然是急性胰腺炎。林阿姨怎么也想不通,“天氣這么冷,吃點熱乎的不更養胃嗎?怎么就犯了病?”
醫生卻搖搖頭道:“天冷,有些食物真比冰水還傷胰腺!尤其是有的人幾乎每天都在吃。”很多人也許和林阿姨一樣,對胰腺炎風險毫無防備。
![]()
但你知道嗎?每年我國有數萬人因胰腺炎失去生命,而他們共同的一個習慣,往往和冬天餐桌上的某些“美味”有關。到底哪6種食物是胰腺的大敵?
真的,寧可喝涼水也別再碰,尤其是第3種,太多人以為安全卻正是“致命元兇”!下面,我們就來聊清楚冬日飲食與胰腺健康之間的那些隱形殺手。你以為的“進補”,可能正在偷偷傷害你。
胰腺:默默無聞,卻敏感脆弱
人體的胰腺,個頭不大,卻肩負著消化酶分泌和調節血糖兩大重任。正如有專家形容:“胰腺像一位工廠總管,既要調配酶解食物,又負責胰島素供應。”
但它有個致命弱點,對脂肪、酒精、糖分過敏反應極大。中國醫師協會統計顯示,急性胰腺炎近年發病率逐年攀升,重癥致死率高達30%,且冬季尤其高發。
其中50%以上發作與飲食過于油膩、高糖、高蛋白相關。北京協和醫院的臨床數據驚人:一次暴飲暴食或大量進食高脂肪食物,能讓胰腺負擔短時翻倍,直接誘發胰腺炎。
消化專家提醒:“一些大眾常吃的冬季‘進補食品’,對胰腺而言卻是災難。老一代留下的補身習慣,并不適合每個人。”
![]()
為什么說寧可喝涼水,也別碰以下這6類食物?看似滋補,實則步步踩雷。想護好胰腺,一定“避雷”它們:
高脂肪肥肉及火鍋底料
冬天火鍋盛行,但一頓火鍋平均脂肪攝入可達平時3-5倍。高油高辣刺激下,胰腺必須極限分泌消化酶,不少患者發病都與火鍋、肥肉、動物內臟攝入相關。
甜點和奶油烘焙類
一塊奶油蛋糕,含糖量可超過正常餐食5倍,脂肪高達30%。糖分和脂肪的“雙重打擊”,讓胰腺工作量激增。有研究提示:高糖、高脂肪甜食攝入與慢性胰腺炎風險明顯相關。
![]()
腌制煙熏食品
如臘肉、臘腸、熏魚等。高鹽、高脂、防腐添加劑對胰腺極不友好,長期吃增加炎癥發生機率。不少老年人冬日習慣腌肉進補,實則對胰腺是“慢性折磨”。
高濃度白酒及低質酒精飲品
酒精被認為是胰腺炎誘因之一,研究表明,長期大量飲酒者胰腺炎發作風險提升2-3倍。南方醫科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冬季酒席頻繁,胰腺炎病例就會增多。
![]()
高蛋白動物內臟
動物肝臟、腦花、肥腸,這些“補身體”的下水,實際上膽固醇極高,引起胰腺分泌增強,易誘發急性胰腺炎。很多人誤以為下水“養生”,殊不知是最大陷阱。
堅果炒貨大量進食
冬季堅果很受歡迎,但“堅果雖好,不宜多吃”。榛子、腰果、花生等脂肪含量高達50-70%,大把嗑,胰腺分分鐘“崩潰”。醫生建議,“一小把”足矣,絕不能無節制。
![]()
遠離易致胰腺炎食物,并不代表冬天不能滋補。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適量攝入、清淡為主。飲食宜減少重油重鹽,選擇蒸、煮、燉為主,少用炸、煎方式。蔬菜、粗糧、優質蛋白(魚、蛋、雞胸)為主,既防控體重,也減輕胰腺壓力。
控制堅果、甜點、腌制品攝入量。建議每日堅果不超過25克;腌制品一周不超過1-2次;甜點選擇低糖低脂版本。
拒絕暴飲暴食和飲酒。冬季聚餐,切忌空腹飲酒、夾雜高脂高蛋白食品。每周飲酒不超過一次,且控制酒精攝入量。
增加日常運動,輔助代謝。適當步行、慢跑、八段錦等溫和運動,能促進脂肪分解,支持胰腺健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