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臺海問題,國際上總有各種聲音冒出來。最近俄羅斯那邊一位軍事專家直言不諱,點名中國推進統一臺灣地區時,得特別留意周邊幾個國家可能趁亂生事。
這話聽著有點扎心,但細想也對,畢竟地緣政治這東西,從來不是孤立的。專家的意思很清楚,美國是明面上的攪局者,但那些鄰近國家要是聯起手來,從側翼下手,那麻煩就大了。
他列了六個:日本、印度、越南、菲律賓、韓國,還有蒙古。這六個國家各有各的算盤,有的圖領土,有的借機抱大腿,有的干脆就是老美的小跟班。
![]()
俄羅斯專家的這個警示不是空穴來風。統一臺灣地區是內政,可外部勢力總想插一杠子。專家強調,解放軍要是行動,這些國家不會坐視不管。日本離得最近,印度西南邊境有舊賬,越南南海老對頭,菲律賓有美軍基地,韓國東北亞夾縫求生,蒙古北邊雖弱但有歷史包袱。
防范不是怕事兒,而是早做準備,避免兩線作戰。想想看,臺海這邊剛拉開架勢,那邊邊境就冒煙,多費勁啊。專家的分析接地氣,直指要害:中國海軍陸軍再強,也得防著后院起火。
![]()
周邊暗流:日本和印度的老把式
先說日本,這家伙是最跳的。臺海對日本來說就是命根子,臺灣海峽是它能源進口的要道,八成石油從中過。一旦中國統一臺灣地區,日本的海上通道就得看別人臉色。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日本改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明擺著說不允許臺海現狀單方面改變,要跟美國聯手遏制,還計劃搞進攻性武器,對敵基地先發制人。目標是2027年前擴軍完事兒。日本政客竄訪臺灣地區,喊“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不是挑事兒嗎?
他們在與那國島建導彈基地,就盯著臺海呢。軍事上,日本海上自衛隊有50多艘驅逐艦,潛艇20來艘,夠堵宮古海峽的。要是統一進程啟動,日本艦隊一封鎖,解放軍補給線就得繞遠路。專家提醒,這不是頭一回了,日本歷史上就愛在關鍵時刻添亂。
![]()
印度這邊更絕,西南邊境的舊賬到現在還翻不完。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軍隊推進麥克馬洪線,中國部隊從高地反擊,印軍潰敗,丟下大批裝備。從那以后,印度低調了幾年,但骨子里不服。抗美援朝時,印度也曾在邊境騷擾過。
現在印度經濟上推“去中國化”,吸引美歐企業轉移供應鏈,安全上加入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圍堵中國。專家指出,印度有地緣優勢,能堵馬六甲海峽,切中國海上運輸線,還能在中印邊境增兵擾亂。軍事數據上看,印度陸軍130萬兵力,阿瓊坦克上千輛,光輝戰斗機200多架。
中國西部戰區兵力雖精,但兩線拉長,后勤壓力山大。印度學者公開建議介入臺海,借機在西南搞事兒。這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中國邊防部隊部署無人機巡邏,衛星監控,但印度要是真動,喜馬拉雅山脈的地形就成天然屏障,得花大力氣穩住。
![]()
這兩個國家威脅大,一東一西,夾擊起來夠嗆。日本海軍強,印度陸軍多,聯手的話,中國得同時管海管陸。專家的邏輯簡單:統一臺灣地區是戰略機遇,但周邊這些國家有歷史恩怨,又有美國慫恿,早防早好。
公開報告顯示,日本和印度軍費年年漲,2023年日本防衛預算超6萬億日元,印度也破700億美元。這錢花在哪兒,不言自明。
![]()
南海東北的雙重夾擊:越南菲律賓韓國來勢洶洶
轉到東南,越南和菲律賓是南海的老對手。越南對西沙南沙群島叫嚷主權,改名黃沙長沙,還常派船只挑釁。1988年赤瓜礁海戰,中國海軍擊沉越方三艘船,越南從那以后海軍低調,但骨子里不死心。2023年,越南霸占萬安灘,設石油鉆井平臺,美國還移交巡邏艇給他們。
專家分析,臺海一開打,越南海軍雖弱,只有幾艘2000噸級護衛艦,但能從峴港出動,騷擾南海通道。中國南海艦隊噸位碾壓,但分兵兩頭,效率打折。越南陸軍40萬,俄制坦克蘇-30戰機不少,要是聯越南邊境,也得防著老山法卡山的舊地盤。
![]()
菲律賓更賴美國,國內9個美軍基地,F-35和B-52隨時能上。1950年代,菲律賓就把黃巖島當靶場,1980年代劃專屬經濟區,扣中國漁船的事兒沒少干。
小馬科斯上臺后,重啟美菲安全合作,呂宋島北部4個基地給美軍用。2023年,菲律賓船去美濟礁,被中國海警驅離,還污蔑激光武器。議員竄訪臺灣地區,推“臺灣問題國際化”。
軍事上,菲律賓海軍小,但有美軍撐腰,臺海沖突時能從仁愛礁下手,拖中國南海兵力。專家直說,這倆國海軍“老破小”,但聯合起來,南海就亂套。中國海軍近年下水055驅逐艦、航母編隊,實力上風,但得防著他們漁翁得利。
![]()
韓國東北亞的尷尬角色,沒直接領土爭端,但尹錫悅上臺后,親美反華。2022年重啟薩德,雷達直指中國。歷史上有朝貢體系和抗美援朝恩怨,現在黃海蘇巖礁問題還沒解決。
2022年起韓國軍機三次降臺灣地區,2023年5月9架T-50教練機和2架C-130運輸機飛高雄,明顯插手。尹錫悅說“臺海是全球問題”,國會副議長竄訪臺灣地區。軍事威脅,韓國海軍170艘艦,正祖大王號8000噸驅逐艦,能跟美日配合封東海。
中國北海艦隊能壓,但朝鮮半島一亂,韓國抱美國大腿,增兵東北亞。專家提醒,韓國軍費2023年超500億美元,K2坦克KF-21戰機國產化,潛力不小。要是美國點火朝韓,韓國艦隊一出動,解放軍就得多出一塊戰場。
![]()
這三個國家南海東北雙管齊下,越南菲律賓管南,韓國管東,串聯起來就是一條防線。中國外交上穩南海,軍演常態化,但專家的話有道理:統一時,這些國家借美國勢,偷襲概率高。公開數據,越南2023年軍購俄潛艇,菲律賓拿美援升級基地,韓國薩德升級電池,這些動靜都得盯緊。
![]()
北疆隱憂與整體防范:蒙古的低調算盤
最后說蒙古,這國家存在感低,但不能忽略。1921年脫離中國后,親蘇多年,1970年代中蘇邊境緊張時,百萬蘇軍在中蒙邊境陳兵,蒙古就是棋子。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這關系,但蒙古也開始親美。
2021年7月,美國防長奧斯汀訪蒙古,行程包括印度越南菲律賓日本韓國蒙古,明顯拉“印太戰略”。2022年6月,美蒙軍演,空降兵在戈壁落地,練聯合行動。
![]()
專家分析,蒙古軍力弱,沒海軍,陸軍勉強10萬,裝備老舊,但北邊有俄羅斯壓著,南邊是中國,它要是被美國攛掇,在邊境搞小動作,也夠煩人。臺海一亂,蒙古增兵戈壁,擾亂后勤線,雖威脅小,但添亂能力有。
蒙古的角色像個配角,但地緣上卡在中國北大門。公開資料,2023年蒙古軍費不到10億美元,但美援武器源源不斷。中國北部戰區穩如泰山,邊防嚴密,但專家的點是:小國也能當釘子,防患未然。想想中蒙邊界2000多公里,草原地廣人稀,一有風吹草動,就得派兵盯。
![]()
總的看,這六個國家威脅分層,日本印度最大,越南菲律賓韓國次之,蒙古墊底。但整體上,美國是幕后推手,它們是前臺馬前卒。中國統一臺灣地區是正義之舉,但戰略上得全盤考慮。
專家的建議務實:海軍陸軍多線部署,外交拉攏中立國,情報網織密。近年來,中國軍改深化,東部戰區實戰化訓練,南海巡航常態,西部邊防無人機滿天飛,這些都對得上賬。臺海局勢緊,但中國有底氣,周邊這些小動作,擋不住大勢。
![]()
俄羅斯專家這番話,出口轉內銷,提醒中國別掉以輕心。統一臺灣地區不是兒戲,得防著這些鄰國鉆空子。日本的艦隊、印度的坦克、越南的船、菲律賓的基地、韓國的飛機、蒙古的邊哨,各有各的鬼主意。
但話說回來,中國這些年軍力躍升,航母下水、東風導彈列裝,周邊國家再鬧,也翻不起大浪。關鍵是節奏穩,步子實,早日實現統一,周邊自然消停。
國際上,越來越多聲音認清,美國圍堵是霸權,這些國家跟風是短視。中國走和平發展路,但底線不容碰。專家的分析,讓人警醒:大國外交,得算好每一步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