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暴漲暴跌的過程當中,受傷的永遠是消費者。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離譜的現象?今天國際金價是跌的,而國內的實物金反而是漲的。那這是怎么回事?難道黃金也分國產和進口嗎?
我們先說結論,就是因為中國前天開始收的黃金稅,國際金價下跌,國內的實物金卻炒得越來越貴。來,咱們一層層拆開看。
首先,稅加國內黃金的供應立刻緊張。以前很多非交易所廠商買新有退稅,抵扣成本是低的。現在政策一改,對很多不能抵扣的中小商家來說,等于沒法退,成本直接拉高。于是他們怎么辦?先停貨再漲價。
你看電商上上千元上下的金豆金條全部下架,就是這個邏輯。那國際市場為什么跌?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一旦中國需求受到稅收制約,國際投資者就開始擔心買盤開始減少。
于是國際金價就跌了,這就是所謂的內貴外賤,國內搶不到貨,國外卻以為需求在變弱,歸根到底是。
恐慌情緒放大了價格差,國內消費者怕漲價開始瘋搶,國外交易員怕需求降低,怕手筆拋售,一買一賣,價格自然被拉得越來越大。那最受傷的人是誰?當然是普通人。
你看到的是金價跌,第一反應是建倉,其實你買不到便宜金,真正被夾在中間的就是你。
普通人為什么總是被收割?因為你買到的不是國際盤的那一口價,你買到的是實物加溢價加不確定性稅費。商家把未來所有的不確定性和搶購溢價全部一股腦的轉嫁給了你,最后拿著實物付了比盤面貴很多的錢,受傷的永遠是消費者。
那我們作為普通消費者來說,應該怎么辦?首先不要慌,政策調整的是渠道,不是黃金的價值,實物金貴是暫時的供給錯位。第二,不要著急搶,等價格回歸了再說。黃金是保值工具,不是短線補倉,要投資就要去買ETF黃金或者銀行金賬戶,這樣你就能跟上國際金價,避開零售溢價。
總結一句話,貴的根本不是黃金,是現在的信息差。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