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以后買黃金要開始收稅了!11月1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布黃金稅收新政,直接影響你買金鐲子、囤金條的決策。
這次發文核心就兩個方向:一是鼓勵大家去正規場所買黃金,二是明確區分“買金的用途”——是投資還是消費,待遇天差地別。
先說說第一個重點:以后想投資黃金,去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買最劃算,直接免稅。
為啥要這么安排?現在全球黃金交易基本看倫敦、紐約的臉色,香港也在搶市場份額,咱上海自然要爭口氣。把零散交易集中到正規市場。
一來能摸清黃金的流通去向。
二來能爭奪全球黃金定價權;同時通過稅收杠桿,把散落在民間的交易進一步集中,方便監管,讓國家清晰掌握黃金持有情況。
第二個關鍵區別:投資類黃金和消費類黃金,稅收待遇差大了!結論先擺這:買投資金條,以后成本會變高。因為商家賣給你時,沒法開具可抵稅的發票,這部分稅費會折算進價格里,相當于你要多掏錢;但買金鐲子、金項鏈這類首飾,完全不用慌——金飾屬于非投資類消費,稅收鏈條完整,商家能正常抵稅,對終端價格影響不大。
這次政策背后藏著什么深意?說白了,就是把黃金的“兩層身份”徹底拆開:以前黃金既能當首飾戴,又能當資產囤,現在要把“消費屬性”和“投資屬性”掰清楚。
為啥要這么干?看央媽的操作就懂了。最近央媽一直在持續增持黃金,本質是不想過多持有美債,趁全球去美元化的機會,換成黃金這種硬通貨。但沒想到今年民間搶金潮太猛,不少黃金都流進了百姓的保險箱——既消耗外匯,還讓儲備壓力變大。
所以這次新政,核心是引導投資需求流向場內市場(比如買黃金ETF還能免稅),讓實物黃金回歸消費本質。這樣一來,央媽的黃金儲備能從容應對市場變化,咱們的投資資金也能更多流向資本市場。
至于會不會影響金價?這種擔心大可不必。這政策壓根撼動不了國際金價——金價漲不漲,關鍵看美元走勢和全球避險需求,該漲的照樣漲,該跌的還是跌。
你手里有金條嗎?以后打算買金飾還是投黃金ETF?評論區聊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