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房價還要跌多少才算真正到底?
先看看日本的慘狀,泡沫破了之后,三線以下城市狠砸52%,二線直接砍60%,一線城市更狠,直接跌穿70%。時間上更離譜,一線跌了15年才喘口氣,二線硬跌20年,三線至今還在往下掉,沒個停。那我們的房價能逃得過?
別急著猜,后面我教你算到底價的精確方法,但現在先拆個更惡心的局,就是純屬扯犢子的“越救越崩”。你沒發現嗎?每年二三月份全是“樓市小陽春”的騙局,新聞鋪天蓋地忽悠你“再不買就沒了”,結果呢?房價撐死倆月就歇菜,跟早泄似的,1到5月數據就打臉,接著陰跌,買房子全被套牢,這不就是明擺著請君入甕,把你當傻子耍。
為啥政策時效這么短?你搞反了,政策救的從來不是你那套縮水的房子,是快斷氣的開發商和怕崩的銀行,你不過是他們救命的墊腳石。
有關部門和銀行最怕啥?怕你斷供。一旦大面積斷供,金融系統就炸了。你以為你咬牙還貸是為了房子,其實是你的心理防線在撐,只要房價比貸款本金高,你就愿意還;可要是跌到本金以下,誰還當冤大頭。現在斷供的越來越多,法拍房堆成山,就是因為大家醒了。
所以那些利好政策根本不是讓你解套,是給房價踩剎車,讓它貼著你的心理防線慢慢跌,你還一點貸款,它掉一點價,再時不時畫個漲價的餅,溫水煮青蛙,煮到你麻木,乖乖還貸,不鬧事,銀行才能睡安穩覺。
就開發商更直白,房價一直跌,誰還敢買?開發商等不起,再等就破產了,于是就搞集中放利好的把戲,讓你以為這就是底,趕緊沖進去。本質上就是把全年的剛需硬塞進倆月耗光,幫開發商清庫存、回現金流,好處全歸他們:開發商有錢續命、少爛尾,銀行能收回貸款、不暴雷,地方財政還能靠賣地回血。但甘蔗哪有兩頭甜,代價全甩給你,你買套天天貶值的房子,還傻等著漲價解套,醒醒吧。所謂救市,救的是房企和銀行,從來不是你。
供需早反過來了,房價根本不可能漲回去,政策只求穩住,說白了就是讓你接盤,把開發商和銀行的大風險拆成無數小坑,讓每個買房家庭填。房子在開發商手里暴雷是硬著陸,分散到你身上,就是讓你一起背鍋,這就是軟著陸的真相。
別再問底在哪兒,先搞懂一個理:房價要穩,必須供需平衡,可現在供需早崩了。先看供給,國務院說,全國有6億棟房子,是“棟”不是“套”,一棟里多少套自己算。再看掛牌量,2025年5月,僅100個城市的二手房就掛了271.8萬套,還在以15%到20%的速度瘋漲。
更糟的是,成交時間越來越長,一二線掛牌后賣掉的時間多了10%,成交價連跌36個月。現在的二手房市場就是越降價越想賣、越想賣越難賣的死循環,誰碰誰虧。
再看投資者,以前買房是賺差價,現在房價跌,這群人早跑了,剩下的只有想靠租金賺錢的。可他們什么時候才會進場?得租金回報率夠高才行,這才是判斷底價的核心,別被蒙了。
計算公式很簡單:一年租金÷當前房價=租金回報率。比如100萬的房子,年租金2.5萬,回報率就是2.5%。但這數好不好?得看標準:一線城市核心區最低2.5%,偏遠點的必須3%以上。為啥偏遠房子不抗跌?租客還容易斷租,風險大就得靠高回報補,就像銀行給老賴放貸,利息得高才敢干,不然誰傻。二線城市得3%到3.5%,三四線3.5%到4%,四線4%到5.5%,小縣城直接卡死5.5%以上。
別問為啥小城市要求高,大城市有人口接盤,以后還能變現;小縣城呢?貝殼數據顯示,60%的二手房掛半年都賣不掉,掛一年都正常,變現這么難,回報率不高,誰會當冤大頭?
回到剛才的例子,100萬的房子年租金2.5萬,回報率2.5%。要是在三線核心區,標準是3.5%,明顯不達標,真實底價得這么算:2.5萬÷3.5%≈71萬。還沒完,房租還在跌,都跌回10年前了,所以得把租金打7折、8折,算出來的底價才靠譜。為啥房租跌?高位接盤的人套牢了,舍不得賣就出租回血,保障房又多,房東搶著找租客,房租能不跌?現在租房砍價都有底氣,你要是租客趕緊去談,說不定能省一大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