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吳映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這種口感特別清甜,只有蜜香和梨香,沒有其他梨膏的糊味和苦味。”鏡頭前,何桂枝手持自家產的秋梨枇杷膏,眼神明亮、語氣熱情,將產品的特色介紹給屏幕另一端的觀眾。
10月17日至18日,“青耘中國”直播助農四川專場系列活動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舉行,“青耘中國”官方賬號與10名現場主播、47名授權主播同步發力,將涼山克侖生無籽葡萄、鹽源糖心蘋果、會理軟籽石榴等優質農特產品推向全國。
直播“架橋”,讓大涼山的農產品不再遙遠
10月17日晚,邛海湖畔架起的十余個直播間燈光通明,“青耘中國”四川專場的首場直播正式開啟。
在“青耘中國”官方賬號直播間,主播賀瑤、張菁身著民族服飾,邀請相關嘉賓通過演唱一曲鄉村音樂、品讀一首田園詩歌、分享一片鄉村美景、講述一段青春故事、推薦一些鄉村好物等形式,讓“青耘中國”直播間更具青年味、更含書卷氣、更有助農情。
“想要了解我們鹽源丑蘋果的,請打在公屏上好不好?”主播鐘梁志吆喝著,“從枝頭到你手上,這份新鮮的脆甜,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不用削皮,不用泡鹽水,清水直接一沖就可以吃。”
在其相鄰直播間的周靜,徒手掰起蘋果,用手擠壓后,汁水順指縫流下。“大家看啊,我們的蘋果就是這么多汁,拿來榨汁也非常健康,沒有任何添加劑。”
“拿刀削它的頂端這個位置,切一個五角星,然后就能很輕易地掰開。”主播周建康教觀眾如何開石榴,“大家可以敲在碗里邊吃,也可以拿回去榨汁。”
“這個石榴顆顆飽滿,粒粒甜。它還是軟籽,可以不用吐籽。”“這里也是洋蔥的主產區,產量大,價格實惠。”兩名當地農婦也走進周建康的直播間,介紹起自家產的石榴和洋蔥。
山高路遠,曾是涼山優質農產品難以逾越的屏障。如何突破地理鴻溝,讓這些好物被更多人看見、品嘗,成為當地農戶與基層工作者多年來持續探索的課題。近年來,隨著電商直播興起,越來越多人發現了破局的契機。
2018年,涼山姑娘張燕發現,家鄉的草莓、核桃等山貨雖品質好,但若僅依靠線下批發商、商超收購等傳統渠道銷售,銷路窄,溢價低。她決心返鄉投身電商創業,努力讓家鄉好物走出去。
起初,她依靠傳統的電商平臺銷售,這種方式主要依賴圖文傳遞信息,難以實現實時互動。
2020年,張燕轉戰直播領域。“第一次直播時直播間涌入了200來人,當時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她笑道。然而也正是這次嘗試,讓她見證了這種面對面的“互動感”如何迅速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后來,她還通過電商直播,打開了涼山州冕寧縣中華小櫻桃的銷路。這種櫻桃酸甜多汁,但由于在運輸途中極易損耗,傳統的采購商大多不愿收購,不少農戶們心灰意冷,砍掉果樹,曾經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中華小櫻桃一度變得稀少,成了當地老人口中“快嘗不到的味道”。
張燕決定用直播為小櫻桃“搏一把”。有時,她天不亮就跟著農戶采摘帶著露水的櫻桃,在打包現場記錄工人們忙碌的身影——這些藍天白云下真實的生產場景,成了她直播間里最好的品質背書。
她在直播間里的真誠講解,也打動了許多網友,訂單量一天天漲起來,小櫻桃的產量開始回升。許多農戶看到希望后主動來找張燕合作,小櫻桃的產地收購價也從每斤五六元漲至十余元。當地農業農村部門以此為契機,成功改良出更耐儲運的“脆櫻桃”并大面積推廣。
在涼山,像張燕這樣借助直播突破困局的年輕農人越來越多。
2022年,西昌“小釀蜜”品牌創始人何桂枝的蜂蜜面臨滯銷。“看著許多同行通過直播打開銷路,我知道不能再等了,必須試一試,不然只能坐吃山空。”
漸漸地,她的直播有了起色,在網上積累起一批穩定客戶,銷售額也逐年攀升。2025年,“小釀蜜”品牌僅通過直播就突破1600萬元的銷售額。
過去,涼山許多養蜂人因銷路有限不敢擴大規模。何桂枝就通過自建蜂場、聯合蜂農、簽訂收購協議等措施建立起穩定的產銷體系,幫助蜂農就業。冕寧縣蜂農鄧天勇最初僅養50箱蜜蜂,與何桂枝合作兩三年后便突破200箱,年收入也從幾萬元增至最高30多萬元。
在發出的每個蜂蜜包裹里,都有一封何桂枝寫給顧客的信和一小袋蜂場周圍收集的花種。“這是我們的心意,他們可以把花種種出來拍照分享。”何桂枝說,這也能帶動周邊就業,農閑時,農民們會到工廠幫忙,負責折信封、裝花種、打包發貨等簡單工序,最多時一天需要100多人,最少也要10多人。
隨著電商直播的蓬勃發展,激烈的競爭很快演變成白熱化的價格戰,這讓專注于推廣鹽源糖心蘋果的周靜一度陷入懷疑與迷茫。
“當時很多主播團隊來談合作,給出的價格遠低于我們的預期,我們的蘋果難道只值這個價嗎?”周靜說。后來,她決定自己嘗試直播,希望為蘋果爭取合理價格,讓農民有更好的收益。
鹽源丑蘋果生長在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得益于較大的晝夜溫差和自然生長環境,形成了獨特的“冰糖心”,盡管其貌不揚,但口感甜脆,果香濃郁。在本次“青耘中國”直播活動中,鹽源蘋果也成為最暢銷的產品之一。
“以前果農的蘋果主要賣給中間商,價格被壓得很低,可能一斤只能賣一塊多到兩塊錢。”周靜表示,如今通過直播銷售,我們直接對接,果農的蘋果收購價平均能提高到三塊錢以上,不少農戶靠賣蘋果蓋起新房,生活有了實實在在的改善。
流量變“留量”,四川萬千好物這樣走出去
當直播電商為深山好物打開一扇門之后,如何讓這扇門開得更大、更久,成為更深層的課題。“青耘中國”的主播們也在思考,如何將一時的“流量”轉化為持續的“留量”。
近期榮登“中國好人榜”的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通賢鎮帽石村黨支部書記關祖蘋,也來到了“青耘中國”的直播現場。他所在的帽石村是一個無區位優勢、無特色產業、無特殊人文景觀的“三無村”。“相信這樣的村子在全國還有很多,要想發展,必須走出一條新路。”關祖蘋說。
近幾年來,他在一些社交媒體平臺發布短視頻1000余條,展示村民春耕秋收的場景、村莊基礎設施的變化、家鄉產業的發展前景……這些樸素的內容,讓眾多網友看到了一個生動、充滿希望的帽石村。
2023年12月,關祖蘋打造帽石村“新農人線上集市”,通過直播帶貨,免費為村民吆喝售賣土特產,讓這個曾經閉塞的村莊搭上了電商快車。
“直播不是簡單賣貨,要真實有趣、互動性強,更要拉滿情緒價值。”關祖蘋說,農旅直播需跳出產品本身,輸出鄉土情懷與文化內涵,基層主播更要挖掘鄉村故事,讓游客感受自然景觀之外的人文溫度。
在他看來,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堅守初心。“我們不能被流量反噬,如果流量有價值,我希望把它用在助農增收、鄉村產業發展和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上。”
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九龍鎮羊鹿灘村駐村第一書記包騰參加“青耘中國”活動后收獲頗豐。他所做的社交媒體賬號,全網擁有350多萬粉絲。今年六月份,他才開始做助農直播。
“但始終是‘摸著石頭過河’。而今,我學會了如何系統梳理‘貨盤’、做好直播預熱,更看到了不同地區農產品聯動的可能。”包騰坦言,有主播分享的“田間故事+產品細節”講解方式,還有售后保障的標準化流程,都特別實用。“我們打算用到村里的直播中,這比自己瞎琢磨高效太多。”
在他的直播間,總能聽到那句“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平時直播時,他就用帶著“椒鹽味”的“川普”,帶著網友看插秧收谷,把農產品從種植到加工的真實過程拍給大家看。
在他看來,能吸引觀眾的核心不是技巧多花哨,而是靠真誠和靠譜,“網友買農特產,怕的是不新鮮、貨不對板,這些實在事比說再多廣告語都管用。”
這次活動之后,包騰還有著新計劃。“要完善產業鏈,升級包裝、拓展更多快遞渠道,讓農產品走得更遠,還要探索“非遺+農產”融合模式,讓鄰水的陰米酥、手掌木偶戲等非遺元素更多融入直播,使產品有故事、有特色。”
通過這次活動,包騰認識了很多各地主播,未來還打算和他們組建更緊密的助農聯盟,“以后不光賣鄰水和涼山的貨,還要幫更多偏遠鄉村把好產品推出去,真正把‘流量’變成長久的‘銷量’。”
直播間,正悄然成為一個展示地方文化與生活方式的窗口,為好物注入靈魂,為鄉村帶來更深遠的希望。
“涼山不僅有優質農特產品,還有彝族火把節、彝繡、螺髻山、邛海……歡迎大家來探索!”涼山文旅推薦官謝楊羊在鏡頭前向網友推薦著涼山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風光。彝族月琴州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阿妞伍牛、彝族葫蘆笙音樂人馬阿合也走進直播間,以傳統樂曲演繹鄉村風情。
“西昌文旅現狀就像捧著‘金飯碗’,還有很多寶藏沒被全國人民看見。”最早抵達西昌的主播鐘梁志,在走訪周邊后發出感慨,“我會把這里的美景,揉進故事里、鏡頭里,分享給更多的人。”
在鐘梁志看來,盡管彝族火把節的熱鬧、彝族服飾的絢爛早已為人熟知,邛海、瀘沽湖也躋身眾多游客的旅行清單,但涼山的魅力遠不止于此。
“如果能為那些熱愛民族文化、充滿正能量且樂于分享的年輕人搭建舞臺,教他們用手機記錄日常分享出去,或許也能讓這里獨特的視覺之美、聽覺之美、生活之美,傳播得更遠。”鐘梁志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