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前言
談判桌上剛剛浮現緩和跡象,轉瞬之間便風云突變?
10月26日,中美經貿代表在吉隆坡舉行閉門磋商,雙方均承認對話取得階段性成果。美方當場表態,將暫緩對中國特定商品加征額外關稅及港口附加費,并對長期引發爭議的“穿透性審查機制”暫不推進實施。
中方則展現建設性姿態,宣布將原定施行的稀土出口管控措施延后一年執行,為雙邊技術性磋商爭取更充分的時間窗口與回旋空間。
![]()
貝森特“潑冷水”,老套路了
正當外界期待兩國關系迎來回暖契機之時,美國財政官員貝森特公開釋放警告信號,聲稱一旦中國繼續收緊稀土出口,美方將立即恢復并擴大關稅制裁范圍。
面對這一表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于11月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明確回應:中國的稀土管理政策早已依法落地,相關主管部門多次強調,該舉措旨在優化審批流程、遏制資源非法外流,完全遵循國際通行做法,合法合規、無可指摘。
![]()
溝通才能搭建互信橋梁,協作方可化解深層矛盾,這才是破解僵局的根本路徑。若一味以恫嚇制造對立,用高壓換取讓步,只會使問題陷入更深的泥潭。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全面落實兩國元首在釜山會晤期間達成的重要共識,堅決叫停一切挑釁性動作與無謂消耗行為。
貝森特所倚重的這類施壓話術,實則是屢試不爽的“舊劇本”。每當中美談判進入關鍵階段,美方總會祭出此類強硬言論,企圖通過心理威懾迫使中方退讓。然而這套沿用多年的策略,真的還能奏效嗎?
![]()
此前,中美在馬來西亞的會談中曾形成多項共同理解,雙方就部分產業合作方向及限制松綁議題交換意見,一度為緊張的雙邊關系注入穩定預期。
然而共識尚未冷卻,美方即未兌現其放寬技術管制的承諾,反而迅速轉向,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等敏感領域重新啟動高強度封鎖程序。
此舉不僅令前期談判成果形同虛設,更嚴重侵蝕了中方對美方履約誠意的信任基礎,為未來務實協作蒙上厚重陰影。
![]()
如今,距離釜山會晤結束僅過去三天,美方再次率先打破對話氛圍,高調質疑中方的合作意愿與行動一致性。
這種在達成共識后反復搖擺、主動挑起爭端的做法,與其高層釋放的積極信號嚴重脫節,令國際社會不得不重新評估美國是否真正具備維系穩定雙邊關系的政治意愿。
回顧數年前美方發起的大規模關稅戰,結果非但未能實現所謂“再平衡”,反而導致國內通脹飆升、供應鏈紊亂、企業成本激增,普通民眾生活負擔顯著加重。
![]()
彼時的經濟震蕩至今余波未平,美國自身亦遭受重創。眼下美方似乎有意重拾舊策,擺出一副“強勢回歸”的姿態,更多是為了應對國內政治壓力,進行象征性表演而已。
中國的稀土地位無可撼動
稀土的戰略價值究竟幾何?今天的稀土早已超越傳統礦產范疇,成為決定全球高科技競爭格局的核心要素。
![]()
從高端芯片制造到國防軍工系統,再到新能源汽車與風力發電設備,幾乎所有尖端科技領域都深度依賴稀土材料的支持。而在稀土開采、分離提純以及深加工等決定產業鏈主導權的關鍵環節,中國牢牢掌握著不可替代的技術優勢與產能規模。
現代科技體系的每一次躍遷,背后都有稀土資源的強力支撐。僅一艘現代化核動力潛艇的建造,就需要消耗近4噸各類稀土元素。
![]()
在全球稀土版圖中,中國的戰略優勢極為突出——已探明儲量高達440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同時,中國是全球唯一能夠穩定供應全部17種稀土元素的國家。其稀土精煉能力占據全球市場份額逾九成,堪稱世界稀土工業的中樞引擎。
美國打臉充胖子
美方自然深知其中利害關系,但在公開場合仍強作鎮定,宣稱可在兩年內實現稀土供應鏈完全去中國化,試圖營造自主可控的假象。
![]()
然而無論其如何布局、投入多少資金,短期內根本無法建成一個具備規模化、穩定性與成本競爭力的替代鏈條。
為突破困局,美國正積極游說盟友,試圖組建所謂“稀土伙伴關系網絡”。
但這些潛在伙伴各有軟肋:部分國家技術能力薄弱,難以承接復雜工藝;有些地區產能有限,無法滿足大規模需求;另有國家受制于嚴苛環保法規,連基本開采許可都難以獲批。這樣一個松散聯盟,連最基本的上下游銜接都無法保障,遑論構建完整產業鏈。
![]()
更關鍵的是,這些國家并非甘愿聽命于華盛頓的附庸。對于美國主導的資源整合倡議,多數反應冷淡,不愿卷入地緣博弈成為犧牲品。
反觀中國,則展現出高度的戰略靈活性與外交主動性。推遲實施出口管制,正是為雙邊協商保留彈性空間,推動談判持續向前。
但這絕不意味著中國缺乏底線或可隨意施壓。中方清晰傳遞立場:真正的合作必須建立在平等相待與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上。一邊高喊合作口號,一邊持續施加脅迫的行為,本質上是對合作原則的背叛,不可能促成實質性進展。倘若美方執意延續此類操作模式,中方手中握有的戰略工具也絕不會束之高閣。
![]()
稀土爭端看似聚焦資源管控,實則折射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美國能否真正放棄根深蒂固的霸權思維,以平等、誠信的姿態參與國際合作?
如果美方始終奉行“談時笑臉相迎、轉身翻臉施壓”的雙重標準,又有哪個國家愿意長期忍受這種缺乏誠意的互動方式?
美國亟需重建其嚴重受損的外交信用體系。不能一面鄭重簽署協議,一面暗中設置障礙、預留反悔條款。連最基本的信任基石都無法維系,何談開展長遠合作?
![]()
真正的合作,源于彼此尊重與對承諾的忠實履行。若連這一基本原則都無法堅守,即便簽署再多文件,也不過是一紙空文。
中國已以實際行動展示了最大誠意,為對話敞開大門、留足余地。美方此刻需要做的,是拿出切實舉措,兌現其應盡義務。
若其仍將合作視為單方面索取利益的工具,把協議當作可隨意撕毀的操作籌碼,最終失去的將不只是中國的信任,更是整個國際秩序對其信譽的根本認可。
![]()
結語
中美關系發展至此,勝負不在聲量高低,不在姿態強硬與否,而在于誰能保持戰略定力,以真誠推動互信,以行動贏得尊重。
倘若美方依舊沉迷于舊有霸權邏輯,拒不調整錯誤路徑,終將把自己逼入孤立無援、進退失據的困境絕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