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今日說法》欄目主持人李曉東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視頻稱,近日,他被騙1000元購買茶葉。經歷此次騙局后,李曉東在視頻中表示,希望大家以自己為戒。
(11月4日長春日報)
《今日說法》主持人李曉東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視頻,坦言自己遭遇了一場茶葉騙局,損失千元。他在視頻中自嘲“反詐宣傳員也被騙”,并提醒公眾引以為戒。這一事件迅速引發關注,但若僅僅停留在網絡熱議與個人警示的層面,未免有些可惜。
當一位長期從事法制宣傳的公眾人物也成為騙局的受害者,這件事就不再只是一樁個人糗事,而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社會治理中某些值得警惕的短板。李曉東在視頻中坦言“貪念是受騙根源”,這份坦誠令人敬佩。然而,事件的意義不應止于“以我為戒”的提醒——作為法律節目的主持人,他更可以借此次經歷,從“說法”走向“討說法”,為更多受害者做一次維權的示范。
這起騙局的手法其實并不新鮮:騙子開著奔馳車,以“展銷會清倉”為名,將所謂“名茶”從300元一路降至200元,利用“價格錨定”效應引誘路人上鉤。類似“豪車賣茶”的套路,已在成都、福州等多地出現,受害者不在少數。更值得警惕的是,這些包裝精美的茶葉,不僅品質低劣,還可能違規添加香精、色素,埋下食品安全隱患。從性質上看,這已超出普通消費糾紛,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
李曉東的公開反思,確實為反詐宣傳提供了鮮活的素材。但警示終究是軟性的,維權才是硬道理。對于此類騙局,消費者其實并非無計可施。只要保留好支付記錄、商品包裝等證據,至少有三條路徑可以追責:一是向12315消費者協會投訴;二是向12331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舉報;三是若檢測確認為偽劣產品,可依據相關法規主張“假一賠十”。作為法制節目的主持人,李曉東若能親自實踐這些維權路徑,其示范意義將遠超一句“大家小心”。
一起看似普通的千元騙局,背后往往隱藏著完整的灰色產業鏈。從劣質茶葉的供應、包裝設計到街頭銷售的話術配合,“豪車賣茶”很可能不是單人作案,而是團伙化、鏈條化的欺詐行為。如果李曉東能聯合其他受害者報案,并借助街頭監控、轉賬記錄等線索協助警方偵查,或許能推動從源頭上打擊這一騙局鏈條。這恰恰與《今日說法》“還原真相、捍衛正義”的欄目理念高度契合。
“詐騙手段總有一款適合你”,這句網絡調侃既點出了人性的弱點,也道出了社會治理的責任。在詐騙手段不斷翻新的今天,僅靠公眾提高警惕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更多像李曉東這樣的公眾人物,從“說法者”轉變為“行動者”,將個體遭遇轉化為公共議題,將網絡熱議落地為執法線索。
這起事件不應止于“主持人也被騙”的新聞效應。它更應該成為一個起點,激勵更多人勇于維權,推動執法部門加強打擊,形成民間維權與公共治理的良性互動。只有當每一個受害者都愿意“討個說法”,每一起騙局都能引起系統性的治理回應,“豪車賣茶”這類套路才會真正失去生存的土壤。
今日說法主持人被騙,不能只是“網上說法”更要“討個說法”,如果大家遇到這樣的事情,都只是抱怨兩句,那騙子就會越來越囂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