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學食堂售賣 999 元帝王蟹一事可謂是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從事件本身來看,11 月 1 日,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第九食堂推出了售價 999 元一只(4.2 斤)的帝王蟹。同時,該食堂檔口還有 158 元一只的波士頓龍蝦、68 元一條的石斑魚,也有 10 元一個的生蠔,40 元 1 斤的沙蝦等不同價位的海鮮。食堂負責人強調帝王蟹是海鮮檔口常規菜品,價格低于市場價。有不少學生對帝王蟹的味道贊不絕口,認為新鮮美味,不輸外面餐廳。然而,質疑聲也隨之而來。有網友認為,高校食堂具有公益屬性,一只帝王蟹的價格對于很多普通家庭學生來說過高,可能會讓貧困生感到不適,甚至會引發校園內的攀比風氣。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其實,這一事件反映出的是高校食堂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 如何在滿足學生多元需求和堅守公益普惠本質之間找到平衡。從積極的方面講,社會在發展,學生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高校食堂嘗試推出高端菜品,是一種服務升級的探索,體現了對學生不同需求的關注。就像南京大學此次的海鮮檔口,有高端海鮮,也有平價海鮮,形成了價格梯度,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學生們通過拼單的方式品嘗帝王蟹,既滿足了嘗鮮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財務管理和協作能力。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視高校食堂的公益屬性。據調查,2025 年我國在校大學生月均生活費約為 1744 元,一只近千元的帝王蟹確實會讓大多數學生望而卻步。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需要營造勤儉節約、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過度強調高端消費可能與這一理念相悖。
![]()
值得欣慰的是,11 月 4 日,南京大學后勤服務集團發布情況說明,稱負責該窗口經營的餐飲企業已對現有菜式供應進行調整,確保菜式更加豐富多元、實惠親民,更好地契合大學食堂的基本定位。這一舉措體現了學校對輿論的重視,以及對高校食堂定位的深刻思考。
高校食堂的定位之爭不應止步于簡單的"高端"或"普惠"二元對立,而應構建更具彈性的分層服務體系。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南京大學設置價格梯度的做法實際上暗合"價格錨定效應"——帝王蟹的存在反而讓中檔海鮮顯得更親民,這種營銷策略在商業領域常見,但移植到公益場景時需要更精細的溫度把控。
![]()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當代大學生的消費需求正在呈現"圈層化"特征。部分留學生和本地學生的消費能力差異可能高達5-8倍,這就要求食堂服務必須具備"彈性包容"的特質。日本早稻田大學食堂的"隱形分層"模式值得借鑒:同一餐廳設置普通窗口和特色窗口,后者通過校企合作獲得補貼,既保持價格親民又滿足多元需求。
從管理角度看,高校餐飲不妨引入"動態菜單"機制。像新加坡國立大學那樣,通過校園APP收集消費數據,對高頻低價菜品加大供應,對帝王蟹這類特殊需求采取預約制限量供應。這既保留了服務多樣性,又避免了資源錯配。美國康奈爾大學更創新性地將高端餐飲的溢價部分轉化為"膳食獎學金",形成消費閉環。
![]()
食品安全維度同樣不容忽視。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研究顯示,高端水產的供應鏈管理成本通常是普通食材的3倍,這對食堂的冷鏈倉儲提出更高要求。南京大學后續調整中提到的"豐富多元",應該包含加強食品安全等級分層管理的深層考量。
教育的本質是"見眾生",食堂作為重要的生活課堂,其價值不在于提供統一標準的餐食,而在于讓學生學會在差異中建立理解。或許未來高校食堂的理想形態,是既能看見那個為省錢打半份米飯的學子,也能包容想嘗鮮拼單帝王蟹的青年,讓每個選擇都被溫柔以待。這種包容性成長生態的構建,才是此次風波留給高等教育最珍貴的思考題。
用真實的記錄,筆者要為那些平凡和不凡發聲!我們相信,真實故事,更具說服力,更感動人心。更多資訊請關注:藝飛說!
#民生聚光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