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張杰教授憑借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項目,榮獲第三屆三聯人文城市獎·公共空間獎。作為中國工業遺產保護更新的代表性樣本,陶溪川以十余年的持續更新實現了從老舊國營廠區到開放文化街區的再生。
本文字數:1357字
閱讀時間:5分鐘
![]()
2025年11月1日,第三屆「三聯人文城市獎」在成都西村大院揭曉。學會副理事長張杰教授主持規劃設計的[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宇宙瓷廠、陶機廠)]榮獲極具代表性的獎項——「公共空間獎」。張杰教授受邀出席領獎并分享項目經驗。
![]()
第三屆「三聯人文城市獎」現場海報
「三聯人文城市獎」由《三聯生活周刊》發起,旨在推動中國城市建設中的社會價值與公共精神探索。本屆獎項共收到 187 個提名項目,經初審評委獨立投票、實地考察,再經終審會綜合評議后,陶溪川項目與湛江吳陽文化站、上海上生?新所二期、洛陽魏坡?新序、上海 Gate M 西岸夢中心共同入圍「公共空間獎」最終名單,并成功脫穎而出。
此次評選充分體現了獎項 “專業評審 — 公眾對話” 并重的價值導向,此前獲得該獎項「公共空間獎」的項目為成都西村大院項目與深圳金威啤酒廠改造項目。
![]()
終審評委劉家琨、初審評委李曉江為張杰教授頒獎
本屆「三聯人文城市獎」終審評審陣容匯聚了設計與文化領域的頂尖代表:終審聯合主席為建筑師劉家琨(2025 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與導演賈樟柯(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名譽主席為建筑師張永和(香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終審團成員還包括戴錦華、李敬澤、馬巖松、周榕等知名專家學者。這一跨界評審陣容體現了當代設計獎項從“形式美學”走向“社會意義”的價值轉向,也使獎項評選兼具國際公信力與社會影響力。
![]()
陶溪川文創街區廣場夜景
作為中國工業遺產保護更新的代表性樣本,陶溪川以十余年的持續更新實現了從老舊國營廠區到開放文化街區的再生。項目在保留工業肌理與歷史記憶的基礎上,以開放街道、淺水廣場與鋸齒形廠房等空間節點,織合起貫穿晝夜的公共生活網絡。
在這一過程中,陶瓷工藝與當代藝術、社區生活相互交融,歷史的“工業城市記憶”被轉化為當代市民的生活體驗。項目同時面向“景漂”青年提供公寓、書店、食堂與展演空間,形成包容的創作生態,讓新一代創意工作者在城市更新中重新連接文化根脈。
![]()
![]()
張杰教授在頒獎現場分享陶溪川項目感受
陶溪川項目此次獲得「三聯人文城市獎·公共空間獎」,延續了其在公眾層面的廣泛影響。項目此前曾獲澎湃新聞主辦的「2023年度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榜樣」與美國 A+ Awards 的「公眾選擇獎」,這一系列公眾榮譽不僅體現出項目在城市設計上的成功,更反映了其在社會層面激發的情感共鳴與文化認同。
![]()
左:澎湃新聞 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榜樣
右:美國 A+ Awards的公眾選擇獎
如今,陶溪川項目已超越單一設計成果,成為公眾理解并參與中國城市更新的重要參照。其開放性與包容性,正不斷重塑人們對城市空間價值的認知。陶溪川項目以公共生活為核心,強調城市更新的人文尺度,并以城市歷史文脈為牽引,通過關聯更新方法,探索出文化連續性與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融合路徑。
本文來源: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國際動態 | 張杰副理事長主持陶溪川項目獲AIA美國建筑師協會國際設計獎
![]()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國際動態 | 張杰副理事長主持福州項目榮獲「德國ICONIC標志性建筑獎」并接受德媒專訪
![]()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張杰:中國人居美學的當代傳承 | 規劃年會大會報告
![]()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