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去參加了一所民辦高中的媒體邀請活動。
這種活動其實就是學校組個局,邀請我們這些廣州的教育自媒體到學校參觀介紹,并互相交流意見,并不新鮮。很多學校想發布的資訊,除了自己的官方途徑外,也會從這個渠道給到大家。
現在淡季大概每周去一所學校的頻率,下學期會更多,并且不止是民辦,公辦也會有——只不過今年中考的會更規范化,加上現在盛事在即,大家都不會有太多動作。
民辦學校是社會教育資源的重要補充。但 眾所周知,今年的民辦高中因為招生很艱難。40多所民辦學校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有半數學位需要補錄,這還是建立在學費已經作出讓步的情況下。
![]()
一方面,這種招生情況持續下去,民辦高中的生存和發展將是一個大問題;另一方面,一些存在較多問題的民辦自然流失,只要過渡得好,也是大勢所趨。這樣的環境下,其實倒逼辦學方從上而下都該認真思考,如何辦好一所民辦學校,怎樣做才能夠獲得家長和學生的青睞,從而讓自己的學校辦下去,辦得好。
在上次參加的會議以及近幾次受民辦學校邀請參加活動的時候,我和其他幾個前輩同行其實都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其中有不少意見甚至高度一致。今天挑一些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一直以來,很多民辦高中的賣點都是我聘請了某某校長、某某教練、某某教師,他們曾經帶出過多少清北學生。
但事實卻是,除了屈指可數那幾所民辦高中外,其他的,尤其是剛創校的民辦學校,你能招來競賽和清北苗子嗎?憑什么覺得人放著前六不去,去民辦做白老鼠?哪怕你愿意付出六位數的獎學金,也不會。既然不會,你請的這些老師,打的這個旗號又有什么意義?
其實吧,多數家長沒指望自家普娃上清北,真正扎根教育的老師也不會認為自己可以讓一個中考600的學生高考考700,那為什么還把重點聚焦在這里?因為清北高大上,大家認清北,投資人需要辦牛X的教育!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想要辦好學校,應該從家長和學生的角度出發(用戶需求),不要脫離實際,想想他們要什么,然后就努力提供什么。
民辦學校生源水平差異相當大,可能有一個平均水平接近第一梯度線的班級,有幾個二三梯度的班級,還有幾個500多分的班級,這些學校的需求顯然不同,因此教學與管理側重點也理應不同。
對于利用公費或者免了大部分學費招來的學生投放最多的資源無可厚非,因為他們是出成績,打招牌的代表。這批學生,聘請有清北經驗的名師帶,對有競賽潛力的學生聘請教練挖潛訓練,在綜評上下一些功夫,給予課外輔導的支持等等,這些都沒毛病,事實上他們也是民辦學校最為關注的。
但再往下,哪怕是二三梯度的學生,上面這些已經不適用了。這個層次的學生,合理目標應該定位特控線至雙一流高校。那么,我認為除了正常教學以外,學校可以在生涯規劃與專業選擇(影響選科)上提供切實的幫助,課后有針對性地就著不同學生的強勢科目培優,弱勢科目補差(甚至按照單科水平走班,而非按照固定的行政班上課,這一點確實有學校一直在做)。
繼續往下數,其實才是目前除了少數幾所頭部民辦外,其余民辦高中最多學生所處的階層,即三梯度以下,下至普高線。
然而,這些學生盡管數量龐大,但很多民辦學校似乎只是把他們看成一沓沓維持學校運作和盈利的RMB,收了學費就完事,并沒有真正做到重視他們的需求,更別說問他們量身定做一些培養方向和模式——為數不多有的針對他們量身定做的是轉軌藝術、傳媒、體育高考或者國際路線,但與其說為了他們,倒不如說是為了校方升學率。
以前民辦少,買方市場,你愛來不來。但今時不同往日,哪所學校能夠真正做到重視這個層次的學生,取得他們家長的信任,哪所學校就能夠跑出來。
所以,他們需要什么?
宏觀地看,需要出路和發展。他們可能難以考上雙一流,特控線,乃至本科線,但他們也要有出路。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他們不知道未來能干什么,有的同學因為成績不佳甚至可能一直在逃避、自卑,但他們總要升學,總要出來社會。
誰說,學校必須得對接中大華工的資源才叫對接,對接普通本科院校,靠譜的,口碑良好的專科院校行不行?引入一些適合這批學生水平的院校乃至企業資源,貫穿學生整個高中生涯,對同學們找到目標,認清方向都有積極的意義。
![]()
廣州華商職業學院成立低空經濟學院
不是只有雙一流高校的學生才有資格投身高精尖產業的。不少中考成績并不優異的學生,可能只是因為偏科,家庭對教育的投入不足,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資源一般,自身沒有方向和目標等等因素才會暫時落后于人。如果有人幫助他們,誰說在雙非本科和大專就不能出人頭地呢?
事實上,有不少民辦高中,本就是背靠著著自己集團的高校,資源用起來簡直不要太方便。
更加精細的,落到實處的,那就是如何幫助他們。
這些學生,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的問題,除了沒目標之外,如自控能力不足,家庭關系緊張,沉迷電子產品,畏難情緒嚴重等等。民辦學校可以針對這些問題,在日常管理和教學中多想辦法,這就是展現學校智慧和教育工作者水平的時候了。
2025年,有超過4.5萬的中考畢業生學生處于普高線(487分)到第三梯度線(627分)之間。他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這些學生的發展卻很少被人重視和提及。他們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和能力,卻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他們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好的方向走(這里的好壞不指成績,而是人生發展軌跡),還是往不好的方向區,不確定性極強。
往大了講,我們這座城市也需要每一年的這四萬多學生當中有更大比例往高處,往好的方向發展,成為一個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人才。
往小了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他們父母的心頭肉,在父母心中他們不比別的孩子差,但在中考這個義務教育畫上句號的十字路口,家長往往不知道未來路在何方。
公辦學校沒有那么多的資源可以精細化地對這些孩子投入更多,但民辦理應做得到。做到了,自然不愁生源,不愁發展。
對于那些做得好的學校,接下來我不會吝嗇和大家分享。嗯,不過對于那些我覺得做得不好的學校,我也不能寫……你懂的。
![]()
2026年,是舊中考的最后一年。隱隱覺得,會改變的不止分數,還有整個初升高的教育生態。
今天的這個話題,大家有什么想說的,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歡迎加入區老師的各年齡段家長群,和我以及其他家長一起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