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曾在北方某地級市知名建材市場經營店鋪,店面緊鄰當地綜合性人事行政事業單位(涵蓋人事局、人才市場、就業指導中心等多個職能部門),因地理位置便利,得以與該單位從領導到基層員工建立深度交集。
尤其在節假日值班期間,單位人員常到店內閑聊,使得筆者能直觀了解編制體系內的真實運作邏輯,以下觀點正是基于這些在職人事干部的實際反饋與案例總結。
當然,值班這事大家都有份,有時局長也會值班。
需要說明的是,我所描述的是十幾年前的狀態,今天變成啥樣了,我不知道……
一、編制稀缺+長試用期:家境普通者的經濟與心理雙重煎熬
1.編制名額僧多粥少,轉正充滿不確定性
行政事業單位的編制名額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每年分配的轉正指標有限,而試用期卻普遍較長——常規為一年,部分崗位甚至存在三年未轉正的情況。
能否轉正并非僅取決于個人表現,更受編制指標、上層決策等多重因素制約,“考進單位≠獲得編制”是普遍存在的現實。
2.試用期低收入難以支撐生活,經濟壓力凸顯
試用期員工的薪資待遇極低,筆者所處時期僅為每月800元,且無任何加班費,這一收入水平甚至低于當時建材市場導購員1200元的基本工資。
對于家境普通的年輕人而言,這筆收入僅能勉強維持個人溫飽,與同齡從業者相比收入差距明顯。
更關鍵的是,他們無法預判轉正時間,也不確定指標是否會落到自己頭上,長期處于“經濟拮據+未來迷茫”的雙重壓力下。
3.轉正考核缺乏量化標準,家境成為隱形門檻
行政事業單位的基層工作多為常規事務,新人難以通過具體業績凸顯“能力”與“優秀”,轉正考核往往缺乏硬性量化指標,主觀性極強。
家境普通的員工即便踏實肯干、加班最多,也可能被以“表現不優秀”為由拒絕轉正。
筆者觀察到,該單位多名本科畢業生(多為家境普通、通過正規考試或政策分配進入),在承擔了大量值班加班任務后,工作兩三年仍未轉正;而部分自費大專生(家境相對較好、有一定人脈)卻順利留任,這種反差背后,實質是家境帶來的隱形資源差異。
二、人脈壁壘難以突破:編制體系中的“利益交換”潛規則
1.領導決策的“利益綁定”邏輯
編制轉正的核心話語權掌握在領導手中,而其決策往往摻雜個人利益考量。
正如該單位局長直言:“我不給這些人轉正,我的兒子在別人手下也轉不了正;
我給他們轉正,誰給我的兒子轉正。”
這句話道破了編制體系中的潛規則——領導的任用權本質上是一種“利益交換工具”。
家境普通者缺乏可用于交換的資源,既無法為領導提供幫助,也難以成為其“利益共同體”,自然在轉正競爭中處于劣勢。
2.“朝中有人”是編制生存的關鍵籌碼
行政事業單位的晉升與留任,人脈資源往往比能力更重要。
家境好的從業者憑借家庭積累的人脈網絡,能更快獲得領導關注與信任;
而家境普通者“朝中無人”,既缺乏為自己爭取機會的渠道,也難以在利益博弈中獲得支持。
正如老話所言“朝中有人好做官”,在編制體系中,缺乏人脈支撐的家境普通者,即便付出再多努力,也可能成為“無用功”。
三、生長環境制約:性格與思維難以適配體制內生態
1.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存在天然短板
行政事業單位的生存核心之一是復雜的人際關系維系,而這一能力與生長環境密切相關。
家境好的人從小耳濡目染職場規則與人際交往技巧,擅長通過陪領導活動、日常寒暄等方式拉近關系;
反觀家境普通者,長期處于相對簡單的生活環境中,缺乏對體制內“潛規則”的認知,不善于處理人情世故。
他們往往專注于埋頭干活,卻忽略了“向上管理”與關系維護,難以獲得領導好感。
2.能力評價標準與體制需求錯位
體制內的核心需求并非單純的專業能力或吃苦耐勞,更多是“適配性”——包括對規則的理解、對人情的洞察、對領導意圖的領會等“軟實力”。
家境普通者所秉持的“踏實肯干、技術過硬”等優勢,在基層常規工作中難以凸顯價值,多數工作初中生即可勝任;
而家境好的人更懂體制內的“生存法則”,即便專業能力一般,也能憑借對職場規則的熟悉快速融入。
這種能力評價體系的錯位,使得家境普通者即便拼盡全力,也難以在體制內獲得認可。
總結:認清現實,理性抉擇
盡管上述觀察源于十幾年前的體制生態,但人性本質與資源博弈的邏輯并未改變,只是表現形式更為隱蔽罷了。
對于家境普通者而言,考編并非絕對的“鐵飯碗”,反而可能面臨經濟壓力、人脈壁壘、能力適配等多重困境。
并非否定編制的價值,而是提醒家境普通者需理性看待——考編前應充分評估自身資源與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跟風陷入“付出與回報失衡”的困境。
體制內的生存法則,從來不止于“努力”二字,更關乎對現實規則的清醒認知與精準適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