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城市開始呼吸。光,悄然登場。它流動在建筑的輪廓間,躍動在山水之間,也閃爍在人們的記憶里。如今,燈光秀已經成為城市夜經濟與文旅產業中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無論是在城市地標,還是在文化景區,一場光影秀都能點燃夜色的溫度,喚醒沉睡的山水與街巷。
而在這光的世界里,有一位青年設計師,以他獨特的思維與前沿的創意,讓燈光有了“靈魂”。他就是——馬浩。
十五年的光影旅程,馬浩幾乎見證了中國燈光藝術從“照亮”到“講故事”的全過程。從最初的舞臺燈光設計,到如今的文旅夜游導演,他一步步走出屬于自己的光影坐標。作為安徽光影視覺研究所主任、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他不僅是燈光設計的踐行者,更是“光的敘事者”。
![]()
在他看來,燈光從來不只是技術的堆疊,而是情感的延伸。每一束光,都在說話。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馬浩參與了數十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盛典——2014年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開閉幕式投影設計,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投影編程設計,以及連續多年的上海外灘跨年裸眼3D燈光秀……
這些宏大的場景,構成了中國燈光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注腳。然而,真正讓他聲名遠播的,是他在文旅夜游領域的創新探索。自2016年起,馬浩開始將目光從城市地標轉向山水文化。那一年,他在湖北鄂州的洋瀾湖上設計了一場光影秀,讓水面與燈光同頻呼吸。隨后在云南瀾滄江、寧波文化廣場、重慶四面山、武夷山、揚州瘦西湖……他的燈光作品遍布全國。
![]()
在《遇見·武夷》中,他用燈光勾勒山水的靈性,讓觀眾“看見”文化的深度;在《二分明月憶揚州》中,他讓瘦西湖的古典與現代交織,光影像詩;而在《夢回廬陵》與《醉佛山》中,他用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讓城市的夜晚煥發新的生命力。
這些作品不只是視覺的震撼,更是一種文化的傳遞。他希望,燈光不僅能讓人驚嘆,更能讓人共鳴。馬浩的設計理念,總是帶著一種“克制的浪漫”。他不追求喧囂的炫技,而是用光去營造空間的呼吸感和時間的流動感。他常說:“燈光的意義,不在亮度,而在溫度。”他善于利用建筑結構、地形特征與觀眾的情感共振,讓光成為講故事的語言。
![]()
在他的作品中,科技是骨,文化是魂,光則是那條連接兩者的脈絡。這也是他能持續在行業內脫穎而出的關鍵——他懂技術,但更懂藝術。
從國事盛典到文化地標,從大型演藝到景區夜游,馬浩始終保持一種探索者的姿態。
他參與過APEC歡迎晚宴的燈光演出,也為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中國夢之聲、東方衛視跨年演唱會等節目提供燈光創意支持。
![]()
每一次演出結束后,當最后一束燈光熄滅,他更關注的是觀眾心中是否留下了光的余溫。這或許正是“創新”的真正含義——不是做出炫目的效果,而是創造一次可以被記住的體驗。
如今,隨著文旅夜游經濟的高速發展,燈光秀已成為“夜游經濟”的靈魂。
而像馬浩這樣兼具藝術感知與技術能力的新一代設計師,正在重新定義這門藝術的邊界。
![]()
他相信,未來的光影藝術,不僅屬于舞臺和城市,更屬于每一個人。那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一種文化與科技交織的共鳴。“光,是最有溫度的語言。”馬浩微笑著說。“而我,只是那個讓它說話的人。”
在時代的光影交錯中,馬浩用設計記錄世界的色彩。從舞臺到山水,從城市到心靈,他讓光不再只是照亮,而是觸動。讓每一場夜色,都有故事可講。因為當燈亮起的那一刻,世界,便有了情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