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有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在近十年的時間里,接連經歷了三次癌癥的考驗。2015年,丈夫被確診右肺鱗癌;2024年,妻子和女兒又在同一個月內雙雙被查出甲狀腺癌,先后走上手術臺。然而,這個家庭沒有被疾病擊垮,如今他們依然堅強地生活在一起。
![]()
【丈夫的抗癌之路,結下中醫緣】
故事要從2015年說起。那一年,李叔叔被確診為右肺鱗癌伴淋巴結轉移。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手術后,剛回到家就突發高燒,當晚又被緊急送回醫院。隨后的化療帶來了嚴重的副作用,他吃不下飯、喝不了水,腸胃翻江倒海,渾身癱軟無力。
就在家人憂心忡忡時,一位病友向他們推薦了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的袁希福老中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李叔叔開始接受中醫藥調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飯量逐漸增加,體力也慢慢恢復。多次復查顯示病情穩定后,李叔叔成了袁老的“老病號”,堅持服藥調理至今。如今的他恢復如常,每天出門散步、釣魚,生活重回正軌。
在2024年參加希福中醫第六屆抗癌明星南陽站活動時,面色紅潤的李叔叔與大家分享道:“以前我胡吃海喝得的病,現在都改了!注重養生,我對中醫是非常認可的!”這份親身經歷的認可,在后來家人患病時,起到了關鍵作用。
![]()
【妻子確診,夫妻攜手再求醫】
其實,李叔叔的妻子王阿姨早在2018年體檢時就發現了雙側甲狀腺占位,TI-BADS分級為3級。多年來一直定期復查,情況相對穩定。然而,2024年4月的彩超檢查提示:甲狀腺右側葉實性結節,4b型。病理結果確診為:甲狀腺髓樣癌。
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咨詢了幾家大醫院后,醫生都建議手術。2024年7月4日,王阿姨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了“全甲狀腺切除術”。術后病理還發現,她的左側甲狀腺同時存在乳頭狀癌。
剛從醫院出來的王阿姨身心俱疲,連說話的力氣都像被抽走了。令人感動的是,出院沒幾天,剛剛康復的丈夫李叔叔二話不說,拉著她就直奔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這個他再熟悉不過的地方。
![]()
2024年7月15日,李叔叔帶著術后虛弱、神情低落、聲音低沉、吃不下睡不好的妻子,再次坐到了袁希福老中醫的面前。袁老仔細為王阿姨把脈,觀察她的舌苔,診斷為“舌質暗紅,苔白略厚,脈極沉細、遲、無力……”根據王阿姨當時極度虛弱的狀態,袁老細心斟酌,開出了調理方劑。
【女兒也確診,母女同心抗病魔】
就在王阿姨開始中藥調理后不久,這個家庭又迎來了第三次打擊。在照顧母親期間,女兒自己也去做了個體檢。彩超結果顯示:右側甲狀腺占位,分類5類。2024年8月2日,她就在母親手術的同一家醫院接受了手術,術后病理同樣是:右側甲狀腺乳頭狀癌。
短短一個月內,母女倆接連被推上手術臺。命運的考驗一重接著一重,但這個家庭沒有屈服。
女兒的情況有些特殊,因為體重偏胖,還伴有多囊卵巢綜合征,月經一直不調。袁希福老中醫在為她開方時,特意把這個情況也考慮了進去,進行綜合調理。
![]()
從此,這對母女有了新的“同病相憐”——一起熬中藥,一起喝藥,互相打氣,結伴去袁老那里復診。這段共同抗癌的經歷,讓她們的母女關系更加緊密。
【風雨過后,一家三口依然同行】
轉眼到了2025年7月24日清晨,母女倆又一次相伴來到袁希福老中醫的門診。距離她們各自確診、手術,已經整整過去了一年。
診室里,王阿姨換了利落的新發型,氣色平和;女兒陪在身旁,狀態也很好。王阿姨表示,現在吃飯香了,覺也睡得安穩了,復查情況穩定。女兒的身體狀況同樣不錯,更讓她欣喜的是,困擾多年的月經不調,竟然也慢慢正常了。
如今,這個經歷了三次癌癥考驗的家庭,依然堅強地站在一起。他們手拉著手,共同邁過了生命中的一道道坎。他們的故事,不僅展現了現代醫學應對癌癥的多種可能,也印證了家庭支持在抗癌路上的重要價值,更體現了中醫藥在腫瘤患者康復過程中可能發揮的獨特作用。
這個特殊的家庭用他們的經歷告訴人們:即使面對癌癥這樣的重大疾病,只要有科學的治療、家人的支持和積極的心態,生活依然可以繼續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