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州網)
轉自:揚州網
![]()
工作人員檢查二化螟性誘捕器。 趙磊 攝
揚州網訊(通訊員 顧明琪 記者 趙磊)秋陽傾灑,儀征市的水稻田披上了一層璀璨的金裝。沉甸甸的稻穗低垂,隨風搖曳,仿佛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田間,一排排錯落有致的食誘劑裝置格外引人注目。眼下正是水稻收獲季,記者11月3日在儀征采訪時了解到,綠色防控技術已在當地水稻種植中全面推廣,為豐收保駕護航。
在位于陳集鎮現代智慧農業園的儀征市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基地,當下這里的2000多畝水稻已進入收獲期,田邊綠色防控措施無聲保護著水稻。只見太陽能殺蟲燈在田埂整齊排列,一排排白色桿子挺立在田間,構成一幅生機盎然的綠色防控圖景。該示范片于2025年建設,綠防技術應用規模2506畝,核心面積200畝,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策略,集成了多項綠色防控技術——田埂上每隔50米,架設一盞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利用害蟲趨光性進行物理誘殺;田間每畝安裝一個性誘捕器,采用生物防控誘殺二化螟雄蛾,從源頭上控制蟲害;同時,利用植保無人機開展飛防作業,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飛防助劑,對稻田進行病蟲害化學防治。這些技術組合,使化學農藥用量減少近一半,病蟲害防治效果提升了三成。
“以前防蟲都靠打藥,現在這些‘小家伙’比農藥還管用,一晚上能誘捕不少害蟲。”示范片田地屬儀征市豐樂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生產經理趙厚來指著殺蟲燈下方的接蟲箱說,“自實施水稻綠色防控技術,我們每年少打兩次農藥,一季下來,每畝田就節省了農藥費用50元。我們現在的水稻是無公害的,每千克單價有所提升,每畝田收入可以增加200元。”
“不同于普通簡單的化學藥劑防治,綠色防控是通過‘農業措施+理化措施+生物措施+化學措施’進行綜合綠色防控。比如,可以采取一些性誘劑、食誘劑,防止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等病害。”儀征市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植保植檢科副科長李婷介紹,近年來,儀征市秉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踐行“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針對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構建起以農業措施為基礎,理化誘控、生物防治和科學用藥協同的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有力推動了水稻綠色安全生產。水稻綠色防控技術作為一種經濟環保的解決方案,能顯著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提升稻米品質,同時保障農田生態環境。陳集鎮農業部門積極響應并對接儀征市農業農村局,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以建立綠色防控示范區為契機,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目前,該鎮已建成2個水稻綠色防控示范基地,示范面積約4000畝,輻射面積約2000畝。
從“靠藥防”到“生態控”,從“求產量”到“提品質”,儀征市水稻綠色防控技術,不僅守護了稻田的生態安全,更讓農民嘗到了“綠色增收”的甜頭。數據顯示,自2020年建成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縣以來,儀征市持續開展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全市每年建設1個水稻綠防示范區,目前已建成示范基地6個,其中省級5個,市級1個。綠色防控核心區近5500畝,輻射區面積約6萬畝,覆蓋儀征市各鎮(園區),為綠色防控提供科學依據。據悉,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使稻田生態系統明顯改善,示范區調查顯示,蜘蛛、隱翅蟲等天敵數量比常規區增加35%以上,農田生物多樣性顯著豐富。
責任編輯:劉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