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一個笑話,有人問一位小學生,你對上學哪件事兒最感興趣?
小朋友摳了摳鼻子,不好意思地說,放學。
雖然好笑,但也代表了部分孩子的心聲吧。
有家長就問,一二年級孩子沒有書面作業,該如何培養孩子,
是堅持快樂教育給他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還是嚴抓學習為孩子打好一個基礎?
![]()
在這里聊一聊我的看法
快樂教育和嚴抓學習并不是非彼即此的關系,二者可以相互結合,助力孩子平衡發展。
在我們討論快樂教育之前,我們想象一下什么是讓孩子不快樂的東西?
大概是孩子不想寫的學科作業,家長安排的學習任務以及不想上的課外班。
那么,不寫到底行不行?
試問有多少家長還覺得小學學習不重要?如果中高考存在,那就還得學,不然到時候怎么上場?
但是,我依然認為學習應該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在他們喜歡玩的年紀,就多玩一下,勞逸結合,
我這樣說也不一定對,只是,從自己孩子身上看出來的,
但凡不是孩子自己心甘情愿的,一直靠外部壓力才能推動的學習,執行起來非常痛苦,更別說持續多久了。
還是想分享一下4個值得注意的細節:
1、如果可以重來
之前看過一本書,有一些陪孩子參加過高考的父母說,
如果可以重來,我會帶他多爬山玩水,真實感受大自然,
如果可以重來,我還會這樣規劃,并堅定不移的陪伴孩子的學習,
在和他一起吃橘子的時候就快樂的吃橘子,而不會提出一連串的數學問題......
但是哪有如果呢,走過的路,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遺憾。
作為家長的我們,不管是希望孩子在中高考時可以考到一個好學校,還是希望他能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我想我們都可以把目光拉長遠一點,從中高考乃至更遠的角度回頭看,認真思考,眼下我應該怎樣規劃這個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學習?
不可避免的,我們還是要談應試,那我們就要談各科學習以及人工智能的使用。
如果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的人,或許還是要呵護好孩子的興趣,在他喜歡上的事情,多花點時間,多點支持。
2、讓孩子愛上學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孩子大多不想上學,
可是,
當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有一天告訴我,他不想上學的時候,我懵了,
為什么到了小學一年級還不想上學?和孩子交談之后,我才發現是這樣,
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幼兒園以玩為主,小學以學為主,比如小學以后開始有作業了,玩的時間少了,
尤其是作業帶來的親子沖突,都會讓孩子畏難退縮,就還是覺得幼兒園好,有的還會覺得爸媽不愛他了。
那么,在對待作業這件事情上,如果學校作業已經足夠多,家長就不要再加教輔了,
呵護好孩子的學習興趣更重要,學習這條路還長著呢。
除非是那種類似于開盲盒的學校,家長要上點兒心。
平時讓孩子多參與班級活動,比如說上課舉手發言,幫老師做事,運動會等等,
讓孩子多一點價值感和歸屬感,讓孩子覺得,我可以,我很棒,我很了不起,孩子就會慢慢愛上學。
3、堅持體育運動
記得我上高中時,每天早上早自習之前,體育老師都會要求我們先跑上幾大圈,再去早讀。
那時候不理解,現在才明白鍛煉身體的重要性。高強度的學習,不僅僅需要腦力,還有體力的支持。
很多地方都在提高中考體育分值,我們這邊老師已經明確表示,跳繩是中考必考項目,
大概是從一年級開始,我們每天都有跳繩任務,后來加了踢毽子,以后說不定就是耐力跑了。
平時跟著校內老師的安排參與,周末的時候也可以帶孩子打球、踢球等孩子喜歡的體育活動,從小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4、人工智能時代的孩子該如何學習?
社會發展的太快了,人工智能已經完全融入到我們的工作和學習當中,那么孩子該如何運用人工智能呢?
可以讓孩子接觸AI,然后使用AI,讓它成為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而不能完全依賴AI,
因為我覺得,人工智能時代,最不能被替代的,就是人類的獨立思考。
比如:孩子不會寫作文的時候,可以打開AI問一下結構怎么列,但是,如果直接讓AI寫一篇我們直接抄,這就不太好。
手機里面,到底是誰在說話?它為什么能聽懂我們說話還能對話?未來,有沒有一個會寫作業的AI?我們都可以討論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