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鄉下的月亮很圓,后山的土地和院子里的人都沐浴著同樣的月光”,“只是一層薄薄的土,人與人就再難相見了”,“幸福從罐子里跑了出來,彌漫了整個屋子”……
近日,一篇題為《藏在罐子里的愛》的中學生作文在網絡上引發廣泛共鳴。湖南婁底市第一中學附屬星星中學的初三語文老師童麗芳在批改作文時,被14歲學生龍睿熙回憶已離世十年奶奶的句子打動。
在征得同意后,她將這篇作文分享到了網絡平臺。這篇文章如石子投入湖心,在互聯網漾開圈圈漣漪,讓不少人動容,也引來一些質疑:這樣的文字,是否真的出自一位14歲少年之手?是否借鑒了AI?
11月7日,瀟湘晨報記者來到婁底見到了龍睿熙。短發、瘦小,黑框眼鏡后的目光略帶閃躲。他表示,突如其來的關注讓他有些拘謹,對話讓他有些膽怯。面對鋪天蓋地的贊揚,他怕自己“被捧得太高”,首先看有沒有惡評;而對于“借助AI”的質疑,他依舊平靜:算是另外一種夸獎吧。
因作文意外走紅,少年表現平靜:怕被捧太高主動找“惡評”看
“龍睿熙,殺我不要用親情刀”、“看到他這個句子,我眼淚都要下來了”,是語文老師童麗芳看到文章時發出的感慨。
![]()
《藏在罐子里的愛》最初版本文字
她坦言網上版本經過結構調整,語氣中略帶歉意:“孩子想表達什么就表達什么,感情很直觀。現在想來,我不該用成人眼光修改。”
龍睿熙性格細膩,做事認真。他曾坦言:“如果是考場作文,可能寫不了這么好,需要時間反復斟酌。”
童麗芳說,在發布前她曾與龍睿熙反復確認,甚至將文字放到網上查重。
“我還給他的爸爸媽媽發了消息,當時提了一嘴孩子奶奶,爸爸媽媽就馬上提到了糖罐子這件事。細節也能核對上,而且,這不是他第一次寫自己的奶奶。他有這樣的文字表達能力。”
童麗芳表示,自己起初想告訴學生很多人喜歡這篇作文,對他進行鼓勵。可出乎意料的是,龍睿熙突然問:“有沒有惡評?”
“作為成年人,我自己都不愿面對惡評。可他主動想看,說想知道哪里可以改進。”童麗芳感慨地說。
作文背后:奶奶去世時他才4歲,父母時常跟他說“奶奶是個很好的人”
“沒想過視頻會火。媽媽昨晚很興奮,一直在刷數據。”聲音里有這個年紀特有的、試圖掩飾卻藏不住的雀躍,“還轉到了家族群。”
在談到文章創作靈感,龍睿熙在回憶奶奶時紅了眼眶。他告訴記者,這篇作文源于一次半命題練習——“藏在__里的愛”,是語文老師童麗芳布置的課后寫作練習。
“我和爸媽弟弟交流很多,他們的愛不算藏起來的。所以想到了奶奶。”
許多人被文章打動,以為龍睿熙與奶奶有漫長深厚的相處時光,但他坦言,雖然奶奶從小陪伴著自己長大,但在十年前去世,那時他只有4歲,記憶也在此停止。
![]()
龍睿熙家庭合照 圖源/當事人家屬
![]()
龍睿熙童年照
龍睿熙和奶奶之間隔著方言的墻。他不會說婁底話,奶奶只會說方言,交流幾乎無法進行。
“我們幾乎沒話說。”但這份沉默的愛被歲月風干成甜,在記憶里反而愈發清晰的是奶奶的背影。可有些東西留下了——那糖罐子下藏著的那點甜。
由于父親不愿多提逝去的母親,奶奶的形象更多是經由媽媽的日常講述而留存下來。媽媽總會念叨“奶奶是一個很好的人”,這些點滴的家庭記憶,讓奶奶的形象在龍睿熙心中不斷被重溫與美化,最終被他用文字成功地“留住”了。
人說逝者如燈滅。可有些燈,偏偏在離開之后才真正亮起。光很淡,卻足夠照亮往后很長的路。
回應AI寫作質疑:“我覺得這算另一種夸獎”
爆紅帶來的不僅是喜悅,更多是壓力。“第一反應是開心,大家都認可我的文字。但很快覺得太夸張了,我沒有網上說的那么好。”14歲的龍睿熙在喜悅之后,更多的是苦惱,擔心被捧得太高,擔心下次寫不出這樣好的文字。
![]()
初中時參加五子棋比賽
![]()
參加五子棋比賽獲得一等獎
“有網友說靠情感打動人初中還行,高考作文不會出色,還有人懷疑是AI寫的。”龍睿熙笑了笑。
“我覺得這算另一種夸獎,他們沒否定文章本身,只是懷疑是不是我寫的。但文章表達了我的感情,這就夠了。”
對于未來,龍睿熙坦言目前只想繼續平淡的生活和學業。臨近初三升學考試,對于是否把寫作當成專業,他尚未多想。
“我就希望我能平平淡淡安安穩穩地找一個工作。”在同學眼中,他不是爆火的網紅,而是那個喜歡羽毛球、五子棋和跑步,成績名列前茅的開朗少年。
《藏在罐子里的愛》全文
秋夜寒涼,月光朗照,夜空中倔強地閃著幾點星光。我抬起頭凝視著天上閃亮的星,想起我媽曾經在星空下和我說過:每個勤勞善良的人在死后都會變成天上的星星,守護著地上的人。幼小的我便在想:哪一顆會是奶奶呢?
星辰點點,月光流轉,跨過了時間,照在了櫥柜的罐子上。
那時的我還只有幾歲大,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鄉下。當時的我話都說不太利索,天天只知道往外跑,對外界的一切都有著極大的好奇心,總是喜歡跟著大聲嘎嘎的肥鴨繞著院子轉。屋里的各種小東西都喜歡看一看,摸一摸,有時甚至還會用嘴嘗一嘗。
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毒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刺眼的陽光令人望而生畏。我像一只無頭蒼蠅一樣在院子里亂竄,一轉頭、又跑進了廚房看到了正在忙活著的奶奶。極度無聊的我著見旁邊的櫥柜上有一個罐子,我努力踮起腳,伸手想去拿,可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差那么一點。奶奶好似背后也長了一雙眼睛,看到了我頭頂的罐子,也看到了我嘴角的口水。她水龍頭都沒關,扔下手上的東西就走了過來,在圍裙上小心翼翼地擦干雙手就把我抱到了旁邊。這才轉過身去拿罐子,拿著小勺子輕輕舀了一勺放到了我的嘴里,入口時這種甜蜜的味道不斷地沖擊著我的大腦,于是我記住了這種白色小顆粒帶來的快樂。后來奶奶每天都會給我吃一點,每次我都笑得非常開心,奶奶明明沒有吃,卻也和我一樣開心。幸福從罐子里跑了出來,彌漫了整個屋子。
后來,我離開了老家,來到城里讀書。也是在廚房里,我看見了一個差不多的罐子,里面也裝滿了白色的小顆粒。我欣喜地拿了一點嘗了嘗,好像嘗到一樣的甜就能回到和奶奶在一起的好時光。可是傳到嘴里的卻是一股苦味,這時我才明白什么是糖,什么又是鹽。可是這時我已經無法向她撒嬌要糖吃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今天鄉下的月很圓,后山的土地和院子里的人沐浴著同樣的月光。只是一層薄薄的土,人與人就再難相見了。
瀟湘晨報記者黃康睿 婁底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