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來,我國在古鎮開發領域投入巨大熱情,起初普遍認為這是一條通往經濟振興的黃金路徑,能夠有效激活地方資源、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
2
然而現實卻給不少投資者潑了一盆冷水——許多項目動輒投入數十億乃至上百億元資金,最終卻淪為無人問津的“空城”,部分工程甚至中途停滯,成為典型的爛尾文旅工程。
3
一些投資人傾盡家財參與建設,如今不僅收益全無,反而背負沉重債務,項目運營幾近停擺,令人唏噓不已。
![]()
4
曾幾何時,古鎮旅游堪稱文化產業中的明星板塊,青石小巷人流如織,沿街叫賣聲此起彼伏,節日時節更是人潮涌動、盛況空前。
5
但隨著市場熱潮退去,全國多數仿建或翻新古城開始面臨嚴峻挑戰,從昔日喧囂繁華轉為冷清寂寥,不少已滑向破產清算或司法重整的邊緣。
6
湖南張家界的大庸古城便是極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這座寄托了區域文旅轉型厚望的重點項目,于2024年9月正式進入法院主導的破產重整程序。
![]()
7
根據公開數據,2024年上半年該景區門票銷售總量僅為2300張,平均每日接待游客不足20人,核心區域長期空置,游人稀少,整個景區宛如一座“靜止的城市”。
8
其主要收入來源竟依靠停車場收取的微薄費用,累計虧損額突破10億元大關,成為國內因盲目擴張導致失敗的標志性文旅項目。
9
類似境遇并非孤例!同處湖南的常德桃花源古鎮,命運同樣令人扼腕。
![]()
10
該項目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為文化藍本精心打造,試圖再現“世外桃源”的詩意圖景,然而實際運營中游客數量遠未達標,僅達到最初規劃預期的十分之一左右。
11
目前景區內大量商鋪關門歇業,部分建筑因長期缺乏維護出現墻體開裂、屋頂漏水等問題,原本設想的文化勝地逐漸演變為鮮有人至的廢棄園區。
12
這些古鎮由盛轉衰的背后,隱藏著深層次的發展頑疾與結構性矛盾。
![]()
13
最顯著的問題在于高度同質化,缺乏獨特識別度和文化辨識度。這一點不容忽視——只要稍作觀察便會發現,全國各地新建的所謂“古鎮”,幾乎千篇一律。
14
無論是青石板路、紅燈籠裝飾,還是統一風格的仿古門面房,幾乎成了標配元素;就連網紅標語“在XX,好想你”也頻繁出現在不同省份的街區墻上,仿佛復制粘貼而成。
15
所售商品更是高度雷同,烤腸、臭豆腐、銀飾、手工皂等在全國各地景區反復出現,毫無地域特色與文化內涵可言。
![]()
16
再看大庸古城,盡管地處張家界這一世界級旅游圈的核心位置,具備天然客流優勢,卻未能深入挖掘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歷史傳統與民俗風情。
17
相反,它走上了與其他仿古小鎮相同的套路化開發模式,導致游客體驗趨同,難以形成記憶點,自然無法吸引二次到訪。
![]()
18
而桃花源古鎮雖冠以“桃花源”之名,主打隱逸文化的詩意想象,但在內容呈現上卻停留在名稱借用與外觀模仿層面。
19
對于《桃花源記》中描繪的理想社會意境、人文精神以及哲學思考幾乎沒有深度詮釋,游客難以產生情感連接,文化共鳴幾近于零。
![]()
20
除此之外,過度商業化與文化根基流失進一步加速了這類項目的衰敗進程。許多開發商將盈利作為首要目標,忽視對歷史風貌與人文生態的保護。
21
商鋪租金不斷攀升,原住居民被迫遷離家園,取而代之的是連鎖餐飲品牌和批量入駐的標準化攤販,古鎮原有的生活肌理與煙火氣息被徹底瓦解。
![]()
22
當游客步入其中,感受到的不再是獨一無二的地方文化氛圍,而是濃重的商業營銷味道,逛完一個古鎮便等于看遍全國同類景點。
23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企業為追求短期回報,在未進行充分可行性研究的前提下盲目跟風投資興建古鎮項目,既未評估區域旅游資源承載能力,也未精準分析潛在消費群體的真實需求。
![]()
24
統計顯示,全國范圍內曾規劃或正在建設的各類“古鎮”總數超過2800座,但真正實現良性循環、持續盈利的屈指可數,絕大多數在開放后不久即因客源不足陷入財務危機。
25
就在大多數新興古鎮舉步維艱之時,烏鎮、周莊等一批老牌水鄉古鎮卻始終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與旺盛的生命力。
![]()
26
這兩座位于長三角核心地帶的古鎮,地理位置優越,毗鄰上海、蘇州、杭州等大城市,交通便利,天然享有龐大的都市客群基礎。
27
但真正讓它們脫穎而出的,并非區位紅利,而是對文化價值的深刻理解與長期堅守。
![]()
28
烏鎮始終堅持“保護優先、科學開發”的原則,采用“遷、拆、修、補、飾”五字方針,系統性修復歷史街區,最大限度保留原始格局與建筑風貌。
29
同時前瞻性地引入現代化服務設施,如智能導覽、環保排污系統、地下管線整合等,在不破壞古韻的前提下提升游客舒適度與便利性。
![]()
30
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的周莊,則注重將吳語方言、傳統民居、本地居民日常生活融入游覽過程。
31
游客在這里不僅能欣賞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還能近距離感受江南人家的生活節奏與文化習俗,獲得沉浸式的情感體驗。
32
更重要的是,周莊堅持“保護老鎮、開發新區、促進產業、拓展旅游”的發展戰略,嚴格控制商業密度,防止過度開發侵蝕文化本底。
33
這種“先守根脈、再謀發展”的理念,使古鎮在市場化浪潮中始終守住初心,實現了經濟效益與文化遺產傳承的雙向共贏。
![]()
34
尤為關鍵的是,成功運營的古鎮早已擺脫依賴門票生存的單一模式,轉向多元化營收體系。
35
通過發展精品民宿、原創文創產品、非遺手作體驗、夜間光影秀等新型業態,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激發多重消費場景。
36
同時重視品牌形象塑造,借助節慶活動(如烏鎮戲劇節)、短視頻平臺傳播、跨界合作等方式擴大影響力,持續吸引新老游客關注與到訪。
![]()
37
歸根結底,古鎮不只是旅游消費的空間載體,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征,是人們心中鄉愁記憶的具象表達。
38
唯有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回歸文化本質,尊重歷史真實,用心講好每一段故事,才能讓這些承載歲月印記的古老聚落煥發持久生命力。
39
唯有如此,方能推動古鎮從短暫爆紅走向可持續繁榮,真正實現從“曇花一現”到“歷久彌新”的跨越,讓古老文明在新時代繼續熠熠生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