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當塞納河遇見馬王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守護對話“破圈”上演。11月4日上午,第七屆中法文化論壇平行論壇“文博產業與文物保護”在長沙舉行,活動由中國國家畫院策展人張弦弛主持,特邀兩國7位文博領域專家共同探討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創新路徑,推動中法在文博領域的務實合作與理念互鑒。
![]()
文化遺產是文明的基因、歷史的遺珠,如何讓蒙塵的珍寶在今天華光再現?專家們圍繞文物保護、IP活化、空間延展、長效共贏幾個關鍵議題各抒己見,進行深度交流與對話。
湖南省博物館館長段曉明分享了馬王堆漢墓文物五十年保護成果和最新發現,并介紹后續博物館將利用深度無損檢測、高光譜成像、X射線熒光掃描等科技手段,持續開展數字重構修復與數字化存檔工作,確保文物獲得全方位、可持續的守護,構建起系統化的楚文化研究體系。
![]()
法國工業和手工業地理標志聯合會總干事奧德麗·歐巴爾提出,地理標志體系可對地域特色產品IP進行權威認證,助力其更順暢地開拓國際市場。她還以法國瓷器等手工業產品為例,結合這類產品在知識產權保護、技藝傳承中面臨的實際困境,與現場人士深入交流了具體可行的保護舉措,包括構建支持網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完善政策立法及推進商標認證等。
![]()
陜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路智勇重點介紹了館藏唐墓壁畫的保護利用體系。“智識引領提供方向,科技賦能提供工具,二者共同推動珍貴文化遺產從‘靜態保存’走向‘活態傳承’。”他提到,依托館藏壁畫保護修復與材料科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博物館已構建起從“異地遷移”到“展示傳播”的全鏈條保護體系;其中,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與大空間算法打造的沉浸式數字體驗項目,更讓觀眾得以“一步入畫”,直觀感受昔日的大唐風華。
![]()
法國尚蒂伊城堡總經理安妮·米勒則分享了古堡保護與運營的獨特經驗。她指出要積極擁抱科技轉變,從3D精密掃描等新技術助力文物預防性修復,到數字藏品、線上虛擬展覽幫助文物觸達大眾,再到年輕化、多元化、沉浸式的互動體驗項目和特色文化活動激活古老建筑,應積極推廣物質文化遺產,使之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代的重要橋梁。
![]()
三星堆博物館景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朱亞蓉首先分享了現代科技在文物保護與展示中的前沿實踐。通過激光掃描、攝影測量等三維采集技術,三星堆博物館實現了青銅神壇、青銅騎獸頂尊跪坐人像等文物的虛擬修復與跨坑拼接。“觀眾既能看見真實的出土文物,也能欣賞文物對拼后完整的樣貌,”朱亞蓉還特別提及“考古方艙裸眼3D展項”“都廣之野”沉浸式展廳等項目,展示了科技如何讓文物在數字世界“活起來”,重現神采。
![]()
巴黎-薩克雷大學人類學、考古學、生物學實驗室主任菲利普·夏利耶通過視頻連線分享專業見解。他聚焦古病理學在歷史研究中的應用,強調基礎科學研究能助力挖掘豐富信息、追溯歷史真相。此外,他表示后續將與湖南省博物館開展深入合作,并期待未來中法雙方在相關領域開展更多交流。
![]()
文創是博物館的活力所在。現場,故宮博物院文創事業部主任吳迪展示了《故宮日歷》《故宮茶花家族》等爆款產品與精彩宣傳短片,引得會場響起陣陣贊嘆。“作為連接歷史、現在與未來的紐帶,故宮文創將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生活,架起人們跨越時空文明對話的橋梁,”吳迪分享道,我們既要保持歷史的厚重感,又要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講故事,故宮正在探索更多跨界合作,讓千年文化遺產煥發新生。
![]()
論壇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這場跨越東西方的對話不僅展示了中法兩國在文博保護領域的最新成果,更為未來的合作描繪了更清晰的藍圖。在文明互鑒的征程上,中法兩國將繼續攜手同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守正創新,讓人類文明的瑰寶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