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連綿梯田間,有一種被侗家人視作“大地恩賜”的寶藏——高秀紅薯。它依循古法,世代守護,只選用原生薯種,只施天然肥料,在湘桂邊界海拔六百至八百米的高山云霧中,悄然孕育出豐潤飽滿、色澤深紅的果實。
![]()
“薯”與“福”在侗語中音韻相通,一枚紅薯從不只是食物,更是侗寨人表達祝福的情感語言。那香、甜、粉的獨特口感中,蘊藏著十余種微量元素的自然密碼,成為系在豐收節(jié)慶里的祈愿,獻給山川歲月的虔誠頌歌——愿村寨豐饒、生活安康。這門延續(xù)百年的農(nóng)耕技藝,不僅被寫進“一村一品”的鄉(xiāng)村振興畫卷,更是侗家人與土地相依相存的生命記憶。
林溪高秀不僅物產(chǎn)豐富更是人杰地靈。今年以《新聲》斬獲廣西銅鼓獎的楊仕芳就是從這個村子走出去的侗族作家。如今,這些深植于侗鄉(xiāng)沃土的紅薯,從田間走向節(jié)慶,化作薯王爭霸的喝彩、紅薯宴的暖香、農(nóng)特展銷的火熱,成為游客帶得走的侗鄉(xiāng)味道。在“合作社+基地+村民+訂單”模式的推動下,紅薯種植規(guī)模從2012年的82畝擴大到2025年的近400畝,畝產(chǎn)從800斤提升至2000斤,紅薯產(chǎn)業(yè)成為村民增收重要來源,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這個秋天,不妨走進這片被紅薯香氣浸潤的村寨。親手挖一枚渾圓的紅薯,讓指尖沾滿泥土的芬芳,讓舌尖嘗到山野的甘甜——踏上這趟旅程,你帶回的不僅是甜薯,更是一段被侗歌溫暖、被豐收點燃的高秀時光。
(中國日報社廣西記者站 張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