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平橋鎮,紫凝山東北麓,有一處隱秘而神奇的地方,兩條綿長的小山對峙,巖體呈粉紅色,峽谷幽深清靜,神秘莫測。
民間傳說,仙人雙膝抵此,用力外撐,巖之為開,故名開巖。
![]()
曾經開發為開巖景區,如今圍墻封鎖,大門緊閉,外人難以一探究竟,更添難測之神秘感。
![]()
南朝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公元502年冊立為太子,以仁德聞名,朝野愛戴,可惜因“蠟鵝厭禱”事件影響,父子分裂,被迫退隱于江湖。
蕭統在東宮中衛將軍曹璟宗的護衛下,退避天臺。
公元523年,建開巖寺,梁武帝賜額“天花尊者開巖院”,蕭統隱逸于開巖寺,隱讀選文,寫詩寄懷。
《有所思》詩云:
公子遠于隔,乃在天一方。
望望江山阻,悠悠道路長。
別前秋葉落,雖后春花芳。
雷嘆一聲響,雨淚忽成行。
悵望情無極,傾心還自傷。
![]()
從公元523年至529年,蕭統選錄先秦至梁代的詩文辭賦七百余首,歷時七年匯編而成《文選》三十卷,后人稱為《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大型詩文總集,也是欲考取功名之文人士子必讀的參考書。
東晉孫綽的《游天臺山賦》也載入《文選》中,使得天臺山美名遠揚,智者大師、司馬承禎、李白、孟浩然、朱熹等歷代“大咖”慕名而來,使天臺山成為了唐詩之路的終極目的地,徐霞客也曾兩次造訪天臺山。
![]()
公元531年,蕭統病故,年僅30歲,人們在開巖寺東側建廟紀念,因為地處凌空懸架的山巖下,因此俗稱“巖下殿”,世稱“昭明太子廟”。
清代時侍郎齊召南,曾在太子廟創辦書院,題詩:“一間茅屋傍僧寮,誰道維摩到石橋”。
廟內供奉的昭明太子像,頭戴寶冠,身著龍袍,人們尊稱昭明太子為“昭明圣帝”。
![]()
距離開巖最近的村莊是平橋鎮上曹村,始遷祖曹緯,號經候,唐代咸通十一年進士,乾符四年,即公元877年,避黃巢之亂從婺州府城鐵隴村遷居天臺,逐漸成村,并分為上曹村和下曹村。
曹緯為什么遷居天臺?與梁朝時護衛昭明太子的東宮中衛將軍曹璟宗,有什么關系?
這是一個謎。
![]()
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昭明太子廟依然保存完好,飽經歲月風霜。
門聯:撇卻金甌成至圣,歸來婺郡隱東林。
柱聯:望闕招賢羅一代,選樓下筆定千秋。
![]()
荒誕不經的六七十年代,當地一所中學的老師,帶領浩浩蕩蕩的學生隊伍,來到開巖,拆屋砸廟,將開巖寺和昭明太子廟全部搗毀,包括佛像和金匾也被砸碎,經歷一千四百多年的古寺古廟,毀于一旦。
![]()
1993年,當地重新修復昭明太子廟,時任天臺縣長題寫了廟額,殿中“光同日月”匾由曹鳴云題寫,并立“鞏固萬年”碑以為紀念。
![]()
十多年前,開巖峽谷開辟為開巖景區,有九龍戲珠、三獅共首、五馬同槽、鐘鼓巖、木魚、響巖、道士髻巖、神力開巖等獨特景觀,自然與人文相融,休閑旅游好去處。
![]()
如今為什么圍墻封鎖、大門緊閉?
![]()
旁邊的上曹村民說,他們也不能進去,貌似里面的主人頗有來頭。
游客更不能進入參觀,只能航拍一覽全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