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菱有愛·善立方”李劼人慈善文化主題展在獅子山街道菱窠社區圓滿舉行。本次活動由“福彩公益金?中國福利彩票”提供資金支持,在成都市社會組織和慈善福利服務中心、錦江區民政局、錦江區慈善會、獅子山街道辦事處指導下,由菱窠社區居委會主辦,成都市光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辦,并獲得了“菱有愛”慈善志愿服務隊、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四川郵電職業學院、四川師范大學的志愿服務團隊支持。
活動以李劼人先生“平民關懷、家國情懷”的慈善精神為主線,通過主題展覽、故居參觀、非遺體驗、慈善市集等多元形式,推動歷史名人資源創造性轉化,探索市井慈善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徑,吸引了轄區居民、學生、志愿者等200余人積極參與。
文化展陳:
解碼慈善精神,激活文化基因
在李劼人家風陣地,12塊主題展板依次排開,系統展示李劼人多維度的慈善實踐。展板內容以“實業報國”“文脈薪傳”“家風故事”“平民關懷”為脈絡,構建起完整的慈善精神圖譜。社區居民王女士在“興教助學”展板前駐足良久,動情地說:“李先生傾資興學、設立文化補助,這份遠見與情懷令人敬佩。”在“仁心善鄰”版塊前,居民張老先生感慨道:“李先生關心菜價、體恤車夫,這種扎根市井的關懷,至今讀來仍倍感親切。”志愿者劉同學表示,李劼人“愿作肥料與踏腳石”的奉獻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感召力。
![]()
![]()

![]()
![]()
故居參觀:
對話歷史印記,深化精神傳承
故居內,參觀者分批次聆聽講解,深入感受李劼人“化私為公”的崇高境界。一位大學生表示:“他將畢生珍藏的2.8萬冊圖書和1200余件字畫捐給國家,這種胸懷詮釋了何為‘文化為民’。”在非遺體驗區,居民通過漂漆書簽制作、團扇拓印等活動,將李劼人金句與菱窠地標元素融入手作之中。一名小學生手持“厚愛”書簽說:“我要把李爺爺的慈善精神傳遞給同學。”
![]()
![]()
![]()
![]()
![]()
慈善市集:
從文化展示到社區實踐
構建善治新生態
下午的慈善市集將歷史慈善精神延伸至當代生活場景。成都楷石中錦城森林幼兒園、薛弈圍棋道場、智慧龍少兒英語等社區慈善合伙人設立義賣攤位,志愿者同步開展愛心義剪服務。一位正在理發的志愿者表示:“我們用專業技能踐行李劼人倡導的平民關懷。”居民們在交流中紛紛表達對慈善理念的認同,“幫助他人,溫暖自己”“從小事做起,傳遞愛心”等真摯話語,在輕松愉快的市集氛圍中生動傳遞,展現出慈善文化已深深植根于社區土壤。
![]()
![]()
![]()
![]()
![]()
![]()
![]()
立足市井、文化賦能:
慈善社區建設的“菱窠樣本”
本次活動通過“文化展+市集+體驗”三維聯動,實現了李劼人慈善精神與社區慈善行動的深度融合。不僅激活了歷史名人的當代價值,更探索出“文商旅慈善”融合發展的社區治理新范式。菱窠社區未來將持續以李劼人精神為引領,推動慈善資源從“零散輸血”向“可持續造血”升級,讓慈善文化在社區土壤中扎根生長。
通過此次主題展,菱窠社區進一步夯實了“慈善+文化+治理”的創新路徑,使李劼人的精神遺產真正成為社區認同的紐帶、居民參與的引擎,為基層慈善事業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實踐路徑。
![]()
編輯丨李丁麗莉
責編 | 李玥林
審核丨彭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