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一位媽媽為了保護兒子,被馬蜂蜇了60多下,生命非常危險。
在她昏迷不醒的那一周,重慶城里,一場溫暖的愛心接力悄悄開始了——上百個陌生人伸出手,用熱血為這位母親撐起了一道生命防線。
好消息終于在11月3日傳來。守在重癥監護室外整整八天的彭先生,終于看到妻子第一次睜開了眼睛。
彭先生回憶說,那天下午,他們一家三口正在南山徒步。一家人正有說有笑,突然,一群馬蜂從路邊樹叢里飛了出來。
“我走在后面拍照,僥幸躲過去了,”彭先生聲音沙啞地說,“但我妻子和孩子走在前面,一下子就被馬蜂圍住了。”危急時刻,譚女士想都沒想就把9歲的兒子護在身后,讓孩子趕緊跑開,自己卻被蜂群團團圍住。
等彭先生沖到妻子身邊時,她已經渾身紅腫,痛苦得站不起來。彭先生用力扶起她,用自己的身體撐著她,一步一步往山下走。
后來,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譚女士被緊急送到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醫生一看她的情況,立刻判斷:“這是重度蜂蜇傷,死亡率很高,必須馬上透析!”
主治醫生告訴彭先生,蜂毒進入身體后,會引發全身嚴重反應,導致凝血出問題、肝腎功能急劇惡化、腦水腫等等危險狀況。
因為譚女士的凝血功能幾乎崩潰,肝臟也無法排毒,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做血漿置換和透析,清除她血液里的毒素。可這樣一來,每天都需要大量血漿,成了一個大難題。
譚女士每天需要做血漿置換,算下來差不多得用2000多毫升血漿和血細胞——這相當于十幾個人的獻血量。醫院的血很快就緊張起來。
彭先生先是在朋友圈求助,但遠遠不夠。實在沒辦法,他又聯系了媒體。
沒想到,報道一發出來,愛心就像潮水一樣涌來。
11月3日下午,記者在重癥監護室外見到了彭先生。他已經一天沒睡、沒吃飯,但手機卻一直響個不停。
“從昨天開始,我的微信就‘炸’了,電話也沒停過,”彭先生說,至少上百人聯系他愿意獻血。
他翻著不斷刷新的消息,聲音哽咽:“最大的55歲,最小的才22歲,一百多位好心人聯系我……我真的不知道說什么,只能謝謝大家。”
微信里,有人仔細問怎么獻血,有人關心譚女士恢復得怎么樣,還有人主動在網上幫忙轉發求助信息。
楊女士在電話里告訴記者,她之前在抖音上刷到這件事,一開始沒太注意,直到新聞廣泛傳播,她才仔細一看,立刻決定行動。“看了照片,覺得特別心疼,就想著去獻點血,能幫一點是一點。”
另一位熱心市民蔣女士,是重慶市血液中心的“老熟人”。知道譚女士的情況后,她毫不猶豫地說:“這沒什么好說的,是我應該做的,我直接去獻血。”
![]()
像楊女士、蔣女士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直接走進獻血點,簽下“定向為譚女士獻血”的單子。
正是這些陌生人的熱心幫助,讓譚女士的血漿置換順利進行下去。他們一家不僅不用再擔心血液不夠,也省下了一大筆買血的費用,更讓譚女士的病情出現了轉機。
11月3日中午,彭先生走進ICU,輕聲叫妻子。她慢慢睜開了眼睛。
![]()
“雖然眼睛還沒完全睜開,但我叫她,她有反應,會眨眼。”這是譚女士住院以來第一次有意識地睜眼。彭先生說,妻子現在還不能說話,身上插滿了管子,但那一刻,他覺得“一切都還有希望”。
彭先生再次哽咽:“是這些好心人給了我妻子活下去的希望。等這一切過去,我一定要一個一個地謝謝他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