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大模型領域,又熱鬧起來了。雖然過時的“AI六小虎”說法已經鮮有人提,但作為國內第一批大模型企業,這六家企業的命運在沉默中已然走向了不同的劇本。一面是智譜和MiniMax,帶著成績單,向IPO發起沖刺,另一面則是各家或尋求新融資,或斷臂求生。
上周,Kimi傳出了完成最新一輪融資的消息,有傳聞稱該輪融資高達數億美元。幾乎在同一時間,國內大模型廠商MiniMax又開始了新一輪技術發布周,其中MiniMax-M2更是強勢回歸文本領域,直擊海外巨頭的核心腹地。
更早之前,9月底,智譜發布了GLM-4.6旗艦文本模型,作為GLM系列的最新版本,GLM-4.6被定為旗下最強的代碼Coding模型,也跟此次M2的主打功能一致。也難怪有投資人評論稱:“大模型要往什么方向做,從來不是秘密。”但話說回來,這些動作代表著不管是在資本市場還是模型賽道,中國大模型殺回來了。
“大模型的保質期只有三個月”
“回歸”最明顯的信號,莫過于MiniMax-M2在海外一發布就火爆了起來。其在全球權威測評榜單Artificial Analysis(AA)上,總分沖入了全球前五、開源第一,成功躋身全球文本模型的第一梯隊,M2也是首個進入該梯隊的中國模型。
最新數據顯示,M2上線僅5天,在API整合平臺OpenRouter上的實時調用token量已經排到全球第三,超過DeepSeek和Qwen;在編程場景中全球第三,并在HuggingFace Trending榜單第一。
在過去,MiniMax更多的以“視頻、語音”等多模態大模型為大眾所知,而這次發布周的重頭戲卻落在了MiniMax-M2,這款專為“Agent和Coding而生”的模型上。
圖/海螺視頻官網截圖
更關鍵的是,M2綜合成本API價格定為每百萬Token輸入0.3美元,輸出1.2美元,同時在線提供TPS在100左右的推理服務。這個價格是Claude Sonnet 4.5的8%,而推理速度快了接近一倍。
對此,外界有分析稱,這是MiniMax入局白熱化細分領域的主動選擇。 畢竟在基礎模型這個強者恒強的賽道中,證明自己最佳的辦法就是到最激烈的戰場上去。
現在看來,這個戰場就是Agent和代碼這兩大領域了。一個月前,Anthropic剛推出了Claude Sonnet 4.5,并定位為“世界上最強的編程模型”。緊接著,OpenAI在開發者大會上就發布了GPT-5 Pro,該模型將精準編碼與智能體構建作為了核心升級的方向。
所以,MiniMax的做法并不難理解,也并非一時興起。在6月技術周發布的MiniMax-M1系列模型就已經為這次更新做了探路和鋪墊。而M2模型也并非是MiniMax首次打破海外技術壟斷。同樣在6月推出的視頻生成大模型Hailuo 02就曾率先打破了國外壟斷。從Hailuo 02到M2,MiniMax在4個月內完成了“視覺”、“語言”的雙線登頂——這在歷史上并沒有先例。
不過,在模型賽道一直有個隱秘的共識——“大模型的保質期只有三個月”,也就是說一個模型在發布時擁有的技術領先優勢窗口期正在急劇縮短。難怪minimax創始人閆俊杰認為“現在MiniMax最重要的目標不是增長,也不是收入,是加速技術迭代”。
這種選擇不是孤立,可以看到全球頭部廠商正以季度沖刺的節奏推動技術突破。例如,阿里通義千問Qwen 3系列從發布到重大更新僅用85天,較上一代周期縮短35%;OpenAI在2025年10月推出GPT-5 Pro,較同年8月發布的GPT-5新增工具調用與智能體能力。這種迭代速度使得模型性能的領先窗口期從半年級壓縮至3個月。
商業化,還是商業化
大模型快速迭代的背后,是大模型廠商們期待商業化落地的最真實反饋。一個合乎邏輯的商業敘事是當技術迭代足夠快,用戶自然會被吸引過來。你看,2025年中,Anthropic憑借Claude系列在代碼生成領域的突破,企業市場份額從12%躍升至32%,超越OpenAI(25%)成為新領跑者。這種格局變化就是源于用戶對模型垂直能力的敏感程度超過品牌忠誠度。
在談及這個模型的研發初衷時,MiniMax創始人閆俊杰用花名IO署名的官號文章中談到:好的模型需要在效果、價格和推理速度上取得好的平衡,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三角”:海外最好的模型可以有不錯的效果,但是價格非常貴且推理速度比較慢;國內的模型價格也相對便宜,但是效果和推理速度有差距。這也導致了現有的Agent產品為了有好的效果,往往價格很貴,或者速度相對較慢,比如不少Agent產品包月的價格經常到達幾十美金甚至幾百美金,完成一個任務經常需要小時量級。我們一直在探索,能不能有一款模型能在效果、價格和速度上能取得比較好的平衡,從而讓更多的人能受益于Agent時代的智能提升,延續我們Intellience with Everyone的愿景。
圖/海螺視頻官網截圖
概括起來,M2的出現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用得起全球第一梯隊的模型。當性能指標不再是唯一競爭焦點,技術的護城河就開始變淺,實用性的價值就開始占了上風。M2在海外上線以來,全球開發者用腳投票,通過API快速接入M2,OpenRouter全球第三是中國模型迄今最好成績,排名超越OpenAI和Anthropic,中國模型正在席卷硅谷的海外開發者,這一切都是M2模型的自然增長。
MiniMax的選擇也代表了中國大模型的一種典型解法——重落地,這也是它的優勢領域。數據更為直觀,截至9月份,MiniMax的自研多模態模型及AI原生應用已累計為來自超過200個國家及地區的逾1.57億名個人用戶,以及來自超過90個國家及地區的50,000余名企業客戶以及開發者提供服務。
MiniMax的早期投資人曾提到:“相比于國內其他大模型廠商,MiniMax的營收更市場化,現金流更健康。這也是它的估值增長能夠領跑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這背后離不開創始團隊對AI商業化的獨到理解。
與其他大模型公司不同的是,MiniMax的核心人員都親歷了“AI 1.0”到“AI 2.0”的產業陣痛,這種稀有的經歷,讓他們更能明白技術落地的重要性,不是單一的項目制,而是開放API,發力To B,成為那位“先讓你賺錢的朋友”。
這種務實的態度,也被資本市場迅速買單:紅杉中國、阿里、高瓴、IDG、明勢、騰訊、米哈游和上海國資的陸續加注,估值增速領跑“AI六小虎”,還在今年正式遞表港交所,準備拿下“中國大模型第一股”的頭銜。
上市前的再沖刺
談到上市,還記得在今年6月發布周的時候,正好趕上MiniMax剛被傳出上市的消息,讓低調的MiniMax成為了聚光燈下的焦點。巧合的是,與這次發布周同時出現的,是OpenAI正在籌備IPO的消息。據路透社援引三名知情人士消息稱,OpenAI估值最高可能達到1萬億美元,這或將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IPO之一。雖然OpenA很快否認了上市的時間表,但卻向外界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年營收遠超外界預計的1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26億元)。
同樣,Anthropic在9月完成130億美元F輪融資時,曾公布到2025年8月,其年化收入已超過50億美元,商業化能力也成為了支撐估值的關鍵,這輪融資讓Anthropic的估值達到了1830億美元。
可見,在這個日漸務實,競爭同質化的市場,撐起估值想象空間的關鍵,最終落在了商業化這一變量上。
毋庸置疑,Deepseek的出現讓中美大模型市場出現了巨大的分野,尤其是在資本市場,昔日風光一時的“AI六小虎”進入了不同程度的調整期,除了技術、人員的更迭,更重要的是估值和市場認知都進行了回調。而再次讓國內大模型廠商找回信心的方式,除了持續的融資就是商業化的落地,從結果來看,智譜和MiniMax確實做到了。在融資方面,今年上半年,智譜接連完成多輪大額融資,并多為地方政府加注,相比之下,MiniMax延續一貫的低調,雖完成多輪融資,但幾乎沒有對外官宣,最新估值近300億。基于此,有分析指出,此次發布的M2模型是MiniMax向企業端用戶的再一次發力,是MiniMax在文本模型全球競爭中再拿下一城,并已經開始切Anthropic等toB領域的份額。
在大模型的現有敘事下,MiniMax有著近乎完美的畫像——全球多模態top廠商的估值想象,熱門細分賽道的精準卡位,充足的現金儲備。如今MiniMax帶著M2殺回文本模型領域,在原有多模態的基礎上,正在構建一個能讓C端創作者、B端企業同時用得起的大模型生態。
下一步,大模型的趨勢是多模態融合,目前市場上擁有綜合研發積累的公司也已收斂到OpenAI、Google、字節等少數幾個公司內,全模態領先的MiniMax是其中唯一一家創業公司。
封面來源:海螺視頻官網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