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訪問韓國時,受到了熱情招待。李在明不僅送了他純金打造的無窮花勛章,還送了新羅金冠模型。美國媒體稱之為“國王般的款待”。然而,特朗普剛走,李在明就開始背刺,與中國簽下7000億元的協議。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公布的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與韓國銀行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4000億元人民幣/70萬億韓元,協議有效期五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
中國曾與多個國家簽署過本幣互換協議,不過與韓國的互換規模是最大的。今年5月,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互換協議,規模也才1900億人民幣。
本幣互換協議說簡單點,就是雙方在需要的時候,用本國貨幣,以雙方商定的匯率兌換對方的貨幣。這些貨幣可以用于投資、結算和增加短期流動性。等協議到期之后,雙方再把貨幣換回來,并支付相應的利息。
按說韓國是美國的盟友,尤其是在中美博弈加劇的情況下,特朗普一直想拉攏自己的盟友共同對付中國。那么,李在明為何卻要與中國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本幣互換協議呢?
![]()
其一、促進與中國的經濟合作。2024年中韓雙邊貿易額超過3000億美元,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對華出口占到其出口總額的25%以上。兩國貿易額度如此大,在進行本幣互換以后,中國企業可以直接拿韓元購買韓國產品,而不需要用美元作為中介,減少了換匯成本和風險,有利于韓國對華出口。
近年來,韓國經濟增長放緩,出口疲軟,李在明最重要的任務無疑是帶領韓國恢復經濟。貨幣互換協議將能一定程度上促進韓國出口。而且韓國企業拿到人民幣,相當于獲得低成本融資,有助于其到華投資,增加收入。
![]()
其二、促進韓國金融市場的穩定。2024年以來,韓元對美元匯率持續走弱,2025年已多次觸及16年來新低,貶值幅度僅次于受地緣沖突影響的俄羅斯盧布。韓國的外匯儲備雖然有4200億美元,但其經濟高度依賴國際貿易和金融市場穩定,仍然面臨外部沖擊的風險。
協議允許韓國央行在必要的時候從中國央行借錢,并將之兌換成韓元或者美元,快速補充外匯的流動性,增強外匯儲備穩定性,防范類似于97年那樣的金融危機重演。
![]()
其三、從地緣政治視角上。李在明上任后喊出“安美經中”的口號,采取比較務實的外交政策。即安全上依靠美國,經濟則依靠中國。其優先事項是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加強經濟合作。
這有利于避免過度依賴美韓同盟。畢竟特朗普上臺后不確定性大大增強,動不動就勒索盟友。韓國雖然與美國達成了貿易協議,但特朗普仍希望韓國分攤更多的駐軍費用,雙方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韓國手里若沒有一定的籌碼,必然會被美國輕易拿捏。此外,韓國還有借助中國的影響力,朝鮮半島和平對話,維護地區局勢穩定。
![]()
當然,本幣互換對中國也有積極的影響。韓國作為中國的重要鄰國和主要貿易對象,其金融的穩定性同樣會影響中國的經濟。中韓加強合作,不僅能推動雙方貿易,也能共同應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戰。
最重要的一點,這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近些年,與中國簽署本幣互換的經濟體越來越多。包括歐盟、日韓等發達經濟體,在美洲地區有巴西、阿根廷,在中東地區有沙特等。隨著本幣互換協議覆蓋范圍越來越廣,人民幣終有一天會取代美元,成為直接結算貨幣。
韓國此舉無疑是背刺美國,要知道特朗普對美元的地位非常關注。他曾多次提到,金磚國家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擊美元,并揚言要對金磚國家加征10%的關稅。韓國雖然沒有加入金磚國家,但與中國進行本幣互換,本質上也是減少美元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美元的地位。
![]()
特朗普恐怕沒有想到,在他對全世界打了一通組合拳后,盟友們也對他越來越警惕,紛紛推動貿易多元化。最近這段時間不僅韓國想加強與中國關系,加拿大也希望與中國建立“戰略關系”。
世界各國應該已經看到,美國在對外交往中,往往依靠自身的霸權地位勒索他國。而中國則采取平等互惠的方式進行合作,顯然更值得信任。
即便沒有金磚國家這個平臺,中國仍然可以通過加強與各國的貿易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