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楚漢相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項羽在滎陽一線與劉邦僵持不下,糧道被斷,軍心動搖。就在此時,項羽帳下第一謀士范增獻上一計:派使者前往漢營詐降,待劉邦不備時里應外合,一舉破敵。
這本是一條毒計,若能成功,天下格局或將改寫。
![]()
然而劉邦聽聞項羽使者來降,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命人準備上等酒宴款待使者,卻在使者入帳前故作驚訝:"我以為是亞父范增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人?"說完立即撤下酒宴,換上粗茶淡飯。
這一招"假癡不癲",讓項羽對范增心生嫌隙。不久后,這位七十歲的老謀士憤而離去,死在歸鄉途中。項羽失去最后的智囊,敗亡已成定局。
《資治通鑒》記載此事時,司馬光評論道:"夫以范增之明,豈不知項王之不可諫?然終不肯舍之者,誠以國家之安危系焉。"
一個"誠"字,道盡了范增的悲劇。他對項羽的忠誠是真,可惜遇到的卻是一個多疑善變的主公。
01 誠能破局
同樣是謀士的忠誠,諸葛亮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隆中的諸葛亮。這位二十七歲的青年謀士,初出茅廬便獻上《隆中對》,為劉備勾畫出三分天下的藍圖。
然而當時的劉備,不過是一個屢戰屢敗、寄人籬下的失意英雄。論實力,他遠不及曹操;論根基,他不如孫權;論地盤,他甚至連一座像樣的城池都沒有。
為什么諸葛亮會選擇這樣一個主公?
答案就在劉備的"誠"上。
史書記載,劉備與諸葛亮"情好日密",甚至讓關羽、張飛心生嫉妒。劉備對兩位結義兄弟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這不是簡單的客套話,而是推心置腹的真心話。
![]()
正因這份誠意,諸葛亮才愿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白帝城托孤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份信任到了何等地步?連江山社稷都可以相托!
諸葛亮涕泣答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君臣之間,以誠相待,便能穿越生死,超越利益。這就是"百術不如一誠"的力量。
02 心能致遠
唐太宗李世民用人,最講究一個"心"字。
貞觀初年,大臣王珪曾是太子李建成的黨羽,玄武門之變時還建議李建成殺掉李世民。按理說,這樣的人李世民應該除之而后快。
但李世民不僅沒有殺他,反而委以重任,讓他擔任諫議大夫。
有大臣不解,李世民說:"人之常情,莫不畏死而樂生。彼為其主盡心,事雖不成,義豈可棄?朕若以私怨殺之,是以私害公也。"
這是何等的胸懷!他看重的不是王珪曾經的立場,而是他對舊主的那份忠心。這樣的人,值得信任。
![]()
后來王珪果然成為貞觀名臣,多次直諫,李世民都虛心接納。君臣相得,傳為美談。
更難得的是,李世民對魏征的態度。這位"犯顏直諫"的名臣,曾讓李世民多次下不來臺,甚至有一次氣得李世民回宮后說:"會須殺此田舍翁!"
長孫皇后聽聞,立即穿上禮服向李世民祝賀:"妾聞主圣臣直,今魏征直,足見陛下之圣明。"
李世民恍然大悟。從此對魏征更加敬重,把他的諫言當作鏡子,時刻警醒自己。
這就是"以心換心"的智慧。李世民用真心對待臣子,臣子也用真心回報君王。正是這種君臣一心,才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
03 技窮則困
反觀那些專事權謀、機關算盡的人,往往難得善終。
南北朝時期,后燕君主慕容寶有個寵臣叫段速骨,此人善于察言觀色,精通厚黑之術。他靠著溜須拍馬步步高升,一時間權傾朝野。
但段速骨只懂技巧,不講誠信。今天答應甲的請求,明天又反悔;上午還信誓旦旦,下午就出爾反爾。朝臣們表面上敬畏他,背地里卻人人恨之入骨。
![]()
公元397年,北魏大軍壓境,后燕危在旦夕。慕容寶想起用老將慕容農,但慕容農早就對段速骨的所作所為看不慣,拒絕出山。其他將領也心懷怨恨,不愿效力。
最終,后燕在內外交困中滅亡,段速骨也在亂軍中被殺。
《資治通鑒》記載:"速骨以佞進,以詐敗,機心太重,人莫之信。"
這就是"百技不如一心"的注腳。再多的手段,也抵不過一顆真誠的心;再巧妙的技巧,也比不上待人以誠的力量。
結語
煌煌《資治通鑒》,橫跨一千三百余年,記錄了無數王朝興衰、人物沉浮。
那些青史留名的,不是最善于玩弄權術的人,而是最懂得以誠待人、以心換心的人。
劉備以誠待孔明,成就三分天下;李世民以心用群臣,開創貞觀盛世;而那些機關算盡的權謀之徒,最終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抹泡沫。
古人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不是雞湯,而是千百年歷史沉淀下來的真理。
在這個講究技巧、追求效率的時代,我們或許更應該記住:再多的權術,抵不過一份真誠;再多的手段,比不上一顆真心。
百術不如一誠,百技不如一心。
這是《資治通鑒》留給我們最樸素,也最深刻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