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季,是呼吸道病毒傳播的“加速器”。目前,北半球多個國家的流感病例持續攀升,并呈蔓延勢頭:日本流感季提前爆發、馬來西亞因數千學生感染而關閉學校。國家流感中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南方省份流感活動呈現上升趨勢,部分地區甲型H3N2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有所增加。
與去年甲型H1N1不同的是,H3N2擁有更快的基因變異速度,這意味著人群普遍缺乏免疫記憶,人群對它易感。
兒童這一特殊人群,免疫防線的構建至關重要。由于流感提前到來,使得疫苗“錯配”與“短缺”問題凸顯。而在兒童專用抗病毒藥物本就有限的現實下,耐藥性的問題成為懸在每位家長心頭的利劍。
流感毒株變了,專家警告流感形勢或更為嚴峻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5年版)》,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分為甲(A)、乙(B)、丙(C)、丁(D)四個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節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變異頻繁、傳染性強,是引起流感流行的主要元兇,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根據國際監測數據,日本等國今年已提前進入流感流行期。據新華社報道,日本國立健康危機管理研究機構10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10月6日至12日這一周內,全國約3800家定點醫療機構共報告流感病例超過9000例,新增病例數已連續8周上升。歐洲流感季的嚴重程度雖然難以預測,但公共衛生專家警告,今年的流感形勢或將更為嚴峻。
受國際人員往來及秋冬季寒冷氣候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部分地區迎來流感高峰。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流感監測周報顯示,今年流行的主要毒株為甲型H3N2,與去年以甲型H1N1為主的流行態勢有所不同。
據介紹,臨床上來看,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主要癥狀都是發熱、咳嗽、咽痛,全身的酸痛、乏力和頭痛都比較明顯。但甲型H3N2的基因變異(抗原漂移)速度通常快于熟悉的甲型H1N1,這說明今年人群對甲型H3N2的免疫保護水平較低,人群對它易感。
![]()
兒童相較于成年人,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兒童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現并發癥,如肺炎等。
中疾控介紹,當前,呼吸道傳染病疫情總體呈上升趨勢。流感病毒、腸道病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存在一定水平活動。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等場所聚集性疫情報告明顯增加。
全球范圍來看,馬來西亞近期流感病例激增。據《聯合早報》10月31日報道,截至上周,全國已有6000名學生感染流感,部分學校暫時關閉。
疫苗供應與接種時機錯配,重復感染催生的用藥困境
流感作為季節性呼吸道傳染病,對全人群均有健康威脅。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流感疫苗能顯著降低重癥和死亡風險,尤其對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保護效果明顯。但是由于流感病毒每年都會發生變異,疫苗株也會隨之更新,而且疫苗的保護期通常為6至8個月。因此,每年接種一次流感疫苗,仍是應對當季流感的最穩妥選擇。
盡管國家疾控部門一再強調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但今年流感疫苗的接種出現了“錯配”現象。
![]()
據了解,疫苗生效約需兩周,越早接種越能及時建立免疫屏障。流感疫苗通常在9-10月是最佳接種期,但這波流感高峰來得既早又猛,且與支原體等其他呼吸道感染幾乎重疊。大量家長在秋初并未充分重視,或是被支原體等分散了注意力,錯過了給孩子接種的最佳窗口期。等家長意識到流感的嚴重性,部分地區的疫苗供應出現了階段性緊張。
這不僅容易增加流感的感染和傳播風險,同時也容易出現不同病原體的“重復感染”或“疊加感染”。
流感疫苗的“遲到”或“缺席”,意味著失去了“事前”保護手段,只能更多地依賴“事后”的藥物治療。
不過,兒童抗流感藥物本就不多,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都是目前全球廣泛使用的口服抗病毒藥物。相較于瑪巴洛沙韋,奧司他韋的適用范圍更廣,適用于14天及以上的新生兒。
然而,長期服奧司他韋可能導致病毒逐漸適應藥物環境,從而產生耐藥性。同時,病毒本身的變異也可能導致藥物對病毒的作用減弱或失效。伴隨甲型H3N2病毒來勢洶洶,家長對藥物耐藥性的焦慮也達到高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