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明確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政策全面實施。消息初出時,60 后、70 后臨近退休群體普遍擔憂,但政策執行近一年,多數人反饋 “影響有限” 這源于政策 “小步慢走、彈性實施” 的科學設計。
![]()
新規核心:退休年齡與繳費年限的漸進調整
法定退休年齡:逐月延遲,分類推進
與 “一刀切” 不同,政策采用階梯式延遲節奏:
男職工(原 60 歲退休):每 4 個月延遲 1 個月,逐步延至 63 歲
女干部(原 55 歲退休):每 4 個月延遲 1 個月,逐步延至 58 歲
女職工(原 50 歲退休):每 2 個月延遲 1 個月,逐步延至 55 歲
以 2025 年為例,男職工最長延遲 5 個月,女干部最長延遲 6 個月,女職工最長延遲 12 個月,初期調整幅度遠低于公眾預期。
繳費年限:2030 年前保持 15 年門檻
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暫不調整,仍為 15 年,直至 2030 年才啟動 “每年延長 6 個月” 的漸進式上調,最終目標 20 年。這意味著臨近退休群體無需追加繳費,成為 “影響不大” 的關鍵原因。
![]()
1965-1970 年出生者:政策過渡的 “幸運群體”
男職工:延遲幅度小,選擇空間大
2025 年退休群體1965 年出生,60 歲:最長僅延遲 5 個月,且滿足 15 年繳費即可辦理,若不愿延遲,可申請彈性提前退休提前不超過 3 年,且不低于原 60 歲標準。
2030 年退休群體1970 年出生,60 歲:累計延遲 18 個月,但此時繳費年限僅需 15.5 年,多數人可輕松達標,仍保留提前退休選擇權。
女職工:多數已退休,少數影響微
1965-1969 年出生者:按原 50 歲(職工)或 55 歲(干部)標準,早已退休,未受政策波及,部分人已享受多次養老金上調。
1970 年出生者:職工身份已退休,干部身份 2025 年退休時最長延遲 6 個月,且 15 年繳費門檻不變,辦理退休幾乎無阻礙。
1970 年后出生者:提前規劃三步驟
政策雖逐步收緊,但做好以下準備可順利銜接:
明確退休身份:職工與干部身份的延遲節奏、最終退休年齡差異顯著如女職工相差 5 年,需提前與單位確認。
測算退休時間:結合 “每 4 個月 / 2 個月延遲 1 個月” 規則,計算法定退休年份,同時標記彈性提前 / 延遲的時間窗口均不超過 3 年。
補足繳費年限:2030 年后每年增加 6 個月,需按退休年份倒推所需年限,通過延長繳費或一次性補繳達標。
![]()
1970年后出生的人員也不需要太過焦慮,畢竟政策已經開始實施,如果想順利退休,現在就要做好幾件事,第一是確定好自己的退休身份,算清楚自己的法定退休年齡;第二根據自己的法定退休年齡,看是在哪一年正常退休,如果不選擇正常退休,再看自己最早能在哪年提前退休;第三算好自己的退休年份后,就要查看需要達到的最低繳費年限標準是多少,根據現有的累計繳費年限看自己還差多少年,是否會影響退休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