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加巴德在2025年“麥納麥對話”安全峰會上作出重要表態,其宣稱美國持續數十年的“政權更迭與國家建設”戰略已正式終結,未來將轉向以多邊合作為核心的“共同維和”體系。
這一言論迅速引發國際社會廣泛討論,被視為美國戰略收縮的明確信號,對過去二十多年美國對外干預模式的深刻反思與戰略轉向,但同時又因五角大樓同期對委內瑞拉軍事動向,亦有多國對此表態進行出了懷疑態度。
![]()
“世界警察”的戰略疲態
加巴德的演講以數據開篇:自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等地的軍事介入耗資超8萬億美元,導致超過90萬平民死亡,而換來的卻是極端組織崛起、地區長期動蕩以及國際聲譽下滑。
她特別指出,阿富汗戰爭持續20年后,美軍撤離時塔利班迅速奪權,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后,ISIS等恐怖勢力趁虛而入。

這些案例印證了美國戰略界對“干預主義循環”的批判,通過武力推翻他國政權、強行移植民主制度,最終往往陷入“重建失敗-再次干預”的惡性循環。
美國過去長期陷入“推翻政權—強加制度—持續干預”的惡性循環,不僅未能實現穩定與民主,反而導致盟友流失、敵人增多,耗費巨量資源卻加劇全球動蕩。
她強調,在當前國際格局深刻演變的背景下,美國將不再試圖以武力或隱性手段重塑他國政治體制,而是轉向通過外交渠道、國際機制與區域伙伴共同應對安全挑戰,推動“集體維和”與“合作安全”。
![]()
這一理念與特朗普政府時期提出的“美國優先”戰略相呼應,體現出對海外軍事干預的審慎態度和對戰略資源重新配置的考量。
特朗普政府內部對這一問題的反思早已顯現,2024年大選期間,特朗普便多次批評前任政府“浪費數萬億美元在無效戰爭上”,并承諾“停止扮演世界警察”。
2025年2月,加巴德獲提名國家情報總監,其反戰背景(曾是伊拉克戰爭退伍軍人、國會反戰議員)被視為政策轉向的預兆。
![]()
此次峰會上,她進一步披露,特朗普政府已取消多項“促進民主”援助項目,削減國務院相關機構權限,轉而通過經濟合作與安全對話推動地區穩定,例如促成以色列與哈馬斯停火、叫停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打擊等。
從單邊主義到多邊框架
與此同時,美軍在全球范圍內的部署調整也印證了這一收縮趨勢,近年來,美國陸續從中東多個戰區撤出作戰部隊,減少在歐洲的前沿存在,并對亞太地區的軍事布局進行優化精簡,將更多資源用于本土防御與西半球安全。
![]()
這種“由外向內”的戰略回撤,既是對國力相對下降的現實回應,也是為應對大國競爭新格局所作的結構性調整。
而加巴德提出的“共同維和”概念,核心在于構建多邊安全合作網絡,她以非洲薩赫勒地區為例,美國與法國、尼日利亞等國組建聯合維和部隊,共享情報與后勤資源,減少單邊軍事行動的風險與成本。
在中東,美國推動沙特、阿聯酋等國參與也門停火監督,通過經濟援助換取伊朗暫停核活動,這種“合作而非主導”的模式,被視為美國試圖從“規則制定者”轉型為“利益協調者”的關鍵嘗試。
![]()
然而政策落地面臨現實挑戰,利益分配難題,美國傳統盟友(如歐盟、日本)對“共同維和”的信任度存疑,特朗普首個任期內“美國優先”政策曾導致北約軍費分擔爭議,如今盟友擔憂美國是否會在合作中再次“退群”。
同時朝鮮、伊朗等國對美國的談判誠意持保留態度,認為缺乏實質性威脅支撐的對話難以持久,共和黨內部強硬派與民主黨建制派均對戰略收縮表示不滿,國會通過的2025財年國防預算仍包含針對“印太戰略”的專項撥款。
![]()
委內瑞拉成“試金石”
然而政策宣示與實際行動之間仍存在顯著落差,盡管美國公開宣稱放棄“政權更迭”,但在拉美地區,其對委內瑞拉的施壓卻持續升級。
以“打擊毒品走私”為名,美國在加勒比海大規模部署海軍力量,自2025年9月以來已擊沉至少10艘委內瑞拉船只,造成數十人傷亡。
![]()
此外,特朗普政府已授權中情局在委境內開展秘密行動,并公開討論實施“有限地面打擊”的可能性,引發地區高度緊張。
此類行動雖未直接發動全面戰爭,但其本質仍屬對他國內政的深度干預,與“不搞政權更迭”的承諾形成鮮明反差。
![]()
甚至就在加巴德演講后48小時內,美國《政治報》披露五角大樓正制定對委內瑞拉軍事打擊方案,目標為該國涉嫌毒品走私的設施。
這一消息與“共同維和”理念形成尖銳對立,盡管特朗普隨后在社交媒體否認軍事計劃,但委內瑞拉政府已加強邊境部署,并呼吁拉美國家共同抵制美國干預。
![]()
2025年9月,美國海軍曾擊沉數艘疑似向加勒比海運毒的委內瑞拉船只,情報機構也加大對馬杜羅政府的滲透,若美國最終選擇軍事行動,將直接證明“政權更迭”思維仍未根除,若堅持外交途徑,則可能為政策轉型提供實證。
國際社會對美國政策轉向的反應呈現分化,歐洲國家普遍歡迎美國減少軍事干預,但擔憂其將安全責任轉嫁至盟友,俄羅斯與中國則認為,美國仍試圖通過經濟制裁與情報戰維護霸權,多邊合作僅是“新瓶裝舊酒”。
![]()
發展中國家態度更為復雜,非洲聯盟發言人表示,歡迎美國參與維和行動,但要求“平等對話而非強加條件”;拉美國家則警惕美國借“反毒”之名行干涉之實。
學術界對政策轉型的可持續性提出質疑,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雖削減直接干預,但通過施壓他國調整經濟政策的方式,實質上延續了“新型干預主義”,這種“言辭退場、行動留場”的矛盾,可能削弱美國外交信用的重建努力。
![]()
結語
未來,委內瑞拉局勢將成為檢驗美國新戰略誠意的關鍵試金石,若美方最終能通過聯合國框架或多邊談判解決爭端,尊重主權國家的政治選擇,則其“外交優先”的承諾才具可信度。
反之,若以“安全合作”之名行“隱蔽干預”之實,甚至發動有限戰爭,則所謂“新時代外交”不過是舊有霸權邏輯的包裝升級。
![]()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