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們發現沒有,最近身邊討論iPhone 17的人突然變多了。尤其是那個頂配的17 Pro Max,開售才一個月,激活量居然沖到了252萬臺,這數字看著都嚇人。相比之下,17 Pro是167萬多臺,標準版17是110萬臺——明顯大家更愿意掏錢買最貴的那個。
但有意思的事情來了:最近我跟一個準備換手機的朋友聊天,他糾結了半天還是選了5999元的iPhone 17。我問他為啥不直接上9999元的Pro Max,他神秘兮兮地說:“這你就不懂了吧?這次蘋果把戲演砸了。”
怎么回事呢?原來專業評測機構DXOMARK最近公布了屏幕測試結果——你猜怎么著?從5999元的iPhone 17到9999元的Pro Max,三款機子的屏幕得分居然都是151分,一分不差!再仔細看細分項:閱讀154分,觸控163分,色彩155分,視頻140分,每個項目得分都跟復制粘貼似的。我朋友在直營店把兩臺機子并排對比了半天,最后跟我說:“肉眼真的看不出區別。”
![]()
但最魔幻的還在后頭——根據產業鏈流出的內部報告,17標準版的那塊OLED屏幕成本才40美元,而Pro和Pro Max的屏幕成本要70美元。也就是說,雖然我們用起來感覺一模一樣,但蘋果在標準版屏幕上每塊省了將近42%的成本。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我那個買了Pro Max的朋友差點把剛喝下去的咖啡噴出來。
可能有人要說了:等等,Pro Max不是參數更高嗎?那我們再來看看官網白紙黑字寫的配置:6.3英寸超視網膜XDR屏,超磁晶面板2代,抗刮劃提升3倍,靈動島,3000nits峰值亮度,抗反光提升33%......最關鍵的是,這次標準版也終于用上了ProMotion自適應刷新率,支持120Hz。除了尺寸小一圈,其他參數真的完全一樣。
![]()
我另一個做手機維修的朋友說得更直白:“這代蘋果就是在屏幕供應鏈上玩了個花招。同樣是LG供貨的面板,通過批量采購把標準版成本壓下來,但體驗維持在高位。普通消費者哪會拆開機子看元器件型號?感覺流暢就行了。”
說實話,這代iPhone 17標準版確實良心發現。存儲直接從128GB升級到256GB,價格卻沒漲,還趕上了國家的電子產品補貼。現在256GB的版本最低5499元就能到手,比去年買128GB的還便宜。我表妹上周剛入手一臺,天天跟我炫耀說這是“性價比神機”。
![]()
不過話說回來,蘋果怎么可能做虧本生意?我猜他們的算盤打得可精了:用標準版吸引追求實用的用戶,同時靠Pro系列維持高端形象和利潤。那些愿意多花4000塊買Pro Max的人,可能根本不會去研究屏幕成本這些細節。他們要的就是那個頂配的感覺,要的就是掏出手機時那個“我用的最貴款”的心理滿足。
這讓我想起去年買iPhone 16時的經歷。當時為了高刷屏,多花兩千塊上了Pro版。現在想想,要是早點發布17,我可能就選標準版了——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
最近在數碼論壇看到個熱帖特別有意思,樓主說自己買了17 Pro Max后腸子都悔青了。不是因為手機不好用,而是他發現同事買的標準版日常使用根本沒區別,還省了四千塊錢。底下最火的評論是:“感謝Pro Max用戶為我們標準版用戶眾籌研發經費。”
![]()
當然啦,Pro Max在攝像頭、材質這些地方還是更勝一籌。但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每天就是刷短視頻、聊微信、拍點生活照,標準版的體驗確實已經綽綽有余。而且現在這個價格,配合各種補貼活動,確實香得讓人忍不住想剁手。
不過說真的,蘋果這波操作也給我們提了個醒:買手機真的不能光看價格高低,得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有時候省下那四千塊錢,夠買一副AirPods Pro再加個Apple Watch了,這不更香嗎?
![]()
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會不會考慮入手iPhone 17呢?或者你已經買了?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使用體驗——特別是如果你同時用過標準版和Pro版,來說說看是不是真的用不出差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