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劉學中
10月27日的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暖意融融。當事人王某將三面印著金色大字的錦旗,鄭重送給法官——“明察秋毫 廉潔高效”“執法公正 為國為民”“法網利劍 擒兇顯威”,每一句話都是對司法公正高效的由衷肯定,更是對法院傾力維護群眾權益的深情致謝。這溫暖場景的背后,是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依托“法解心結”法官接待日搭建的群眾線索反饋渠道,巧用懸賞公告機制,僅用半個月便精準鎖定“失聯”被執行人,成功執結一起困難重重的“釘子案”。
該案源于一起不當得利糾紛。此前,法院經依法審理,判決被告劉某向原告王某返還款項及相應利息。然而,判決生效后,劉某卻拒不履行義務。無奈之下,王某向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希望通過司法途徑拿回屬于自己的財產。
執行程序啟動后,難題接踵而至。執行法官通過網絡查控系統全面排查,未發現劉某名下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多次前往其住所地實地尋訪,也始終杳無音信,劉某如同“人間蒸發”一般。線索中斷、財產無蹤,王某的合法權益難以兌現,案件執行一度陷入僵局。
為打破這一困境,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以“解民憂、辦實事”為出發點,根據申請執行人王某的申請,迅速啟動懸賞公告程序。在線上,法院依托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權威平臺同步推送懸賞公告,將被執行人劉某的姓名、身份證號、未履行金額、懸賞金額及舉報方式等關鍵信息清晰列明,借助網絡傳播的廣泛性、及時性與穿透力,織就一張“線上天網”,讓企圖逃避執行的“老賴”無所遁形;在線下,執行干警深入被執行人戶籍地、經常居住地及周邊社區,張貼懸賞公告,擴大信息覆蓋范圍,用“接地氣”的方式鼓勵群眾主動參與,提供有效線索,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的立體查控格局。
懸賞公告發布半月后,即通過舉報線索精準鎖定了劉某的下落。接到線索后,執行法官絲毫不敢耽擱,迅速制定行動方案,第一時間趕往目的地,成功將劉某拘傳至法院。面對法律的強大威懾和法官的耐心釋法說理,劉某終于認識到自身行為的違法性與嚴重性,態度從抗拒轉為配合,很快交齊了全部案件款項。至此,這起一度陷入停滯的“骨頭案”得以圓滿執結,王某的合法權益終于得到兌現。
三面錦旗,不僅承載著群眾的信任與認可,更映照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法官守護司法公正、踐行司法為民的初心與擔當。而“法解心結”法官接待日,正是這些溫暖司法故事的見證者與推動者。依托這一平臺,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暢通線索反饋渠道,將司法服務延伸至群眾身邊,高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讓司法既有法律的力度,更有民生的溫度。
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法解心結”法官接待日活動,不斷創新執行機制、優化司法服務,讓法治陽光灑滿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司法為民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