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課本上學過,上世紀資本主義大蕭條期間美國工人大量失業,很多工人家庭失去了收入生活難以為繼;而在農村為了維持收購價,農場主們卻將牛奶直接倒掉。
這段史實被作為了資本主義劣根性的典型,但實際上課本并沒有告訴我們資本主義最黑暗面。當時的資本家們表現更為惡劣,他們拒絕了美國政府提出的收購他們作物的報價,想要趁著大量人口亟需救濟的這個危局,囤積居奇賺取巨額利潤。
那么當時的美國政府又是從哪里搞到的糧食,養活了饑腸轆轆的千萬國民,從而避免了社會陷入大動亂呢?
![]()
進入上世紀三十年時,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28-1932)時間已經過半,但是成果卻一般般。
按照這個進度,達成五年計劃肯定無望。
而這時美國的胡佛政府卻找上門來了,胡佛找上斯大林是為了做一個大買賣——用美國的生產線和工程師交換農牧業產品,以滿足救濟數以千萬計的美國城市貧民的需要。
一個想要工業化,一個想要糧食,于是胡佛和斯大林一拍即合。
但是合同簽完后,斯大林就面對著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蘇聯的農牧業生產并不發達,養活自己的人口都是勉強,美國要的這么多農牧業產品上哪去湊呢?
肉還好辦,蘇聯自己少吃一點就是了。
![]()
比如蘇聯有一種受到全民推崇的燉肉罐頭圖桑卡,1931年蘇聯罐頭和食品濃縮工業總局計劃的,1932年圖桑卡罐頭產量為1100萬罐。然而1932年蘇聯各地的罐頭廠,一共才僅僅生產了250萬罐圖桑卡罐頭,還不到計劃總量的23%。
盡管比計劃量少太多,但是罐頭和食品濃縮工業總局領導卻并未因此被苛刻的斯大林追責。在當時加速實現工業化的蘇聯,這簡直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蘇聯罐頭和食品濃縮工業總局領導人之所以會平安無事,是因為他們制定計劃并非無的放矢的。圖桑卡的計劃生產量是根據,當時向各個罐頭廠提供肉畜的下游集體農場的存欄量制定的。
![]()
因此計劃未能完成,顯然是因為大部分肉畜都出口去美國換生產線了,沒有肉畜圖桑卡當然也就生產不出來。
為了獲得生產線,蘇聯也是拼了,自己一年中計劃宰殺的近八成肉畜都運去了美國。
但是答應賣給美國的糧食要去哪湊集呢?
當時的蘇聯正在全國推廣集體農場,然而蘇聯最肥沃的田地所在的烏克蘭,哥薩克地主、富農們卻在極力抵制農場集體化,導致當地集體農場建立舉步維艱。
于是,斯大林決定將兩個問題一并以他那疾風般的方式解決掉,蘇聯對當地哥薩克地主、富農征收重賦——連口糧都不剩。
![]()
于是在糧食豐收的烏克蘭大地上,一場人為制造的大饑荒爆發了。
由于蘇聯政府沒有統計當時烏克蘭的人口減少情況,所以我們今天只能大概估算,這場饑荒直接和間接導致了超過200萬-500萬烏克蘭當地居民死亡。
當時的歐美對烏克蘭大饑荒報道呈現出了截然相反的兩副面孔——歐洲媒體對蘇聯連篇累牘地抨擊指責蘇聯搞種族滅絕,美國媒體卻對此置若罔聞一心為蘇聯的工業建設成就唱贊歌。
美蘇之間的這種貿易關系,美國對烏克蘭大饑荒的毫不關心,到了羅斯福上任后,依舊還是一切都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滑稽的是,現在美國媒體翻烏克蘭饑荒舊賬抨擊蘇聯的聲調,卻反而是藍星上最高的。
![]()
蘇聯依靠從美國買來的生產線和聘來的工程師,在短短六年間(1932-1938)就從世界第五大工業國,躍居為了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工業國,蘇聯完成了工業化。
所以烏克蘭大饑荒是美蘇兩國這場被譽為世界上最大交易的副產物。
烏克蘭大饑荒是烏克蘭民族心中永遠的痛,由于蘇聯解體后烏克蘭最終由聽命于西方的政府掌權,為了討好西方,烏克蘭政府不斷朝著俄羅斯釋放敵意。
因此現在的烏克蘭政府總是將烏克蘭大饑荒掛在嘴邊,將這一事件的歷史責任強加到今天俄羅斯頭上,以此來挑起全民族對俄羅斯的仇恨,為他們實行反俄行動爭取民眾的支持。
![]()
但是縱觀歷史,蘇聯真不欠烏克蘭什么。
烏克蘭是蘇聯工業化受益最大的地區,到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時,烏克蘭地區已經成為了蘇聯最為重工業資源和生產基地,蘇聯五成以上的鐵路網都集中在烏克蘭地區。
而蘇聯對于烏克蘭今天成為歐洲第二領土大國貢獻尤為巨大。
![]()
現在的烏克蘭政府自詡中央拉達后裔,這個所謂的中央拉達政府是沙俄帝國解體后,在今天的烏克蘭中部存在過的一個國家。中央拉達滿打滿算存在了也就一年時間(1917年4月-1918年4月),不過它當時的領土確實包括克里米亞半島在內。
![]()
隨后由于在與波蘭的戰爭中失利,蘇俄不得不與波蘭簽訂《里加條約》,承認包括今天烏克蘭西部、中部,以及白俄羅斯西部在內的逾17.5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圖陰影部分),歸波蘭共和國所有。
為了拉烏克蘭一道組建蘇維埃邦聯,列寧將和當時烏克蘭領土幾乎一樣大的哈爾科夫蘇維埃共和國并入了烏克蘭,也就是現在所稱的烏東十州。這些地方兩百多年來一直都是沙俄的領地,跟烏克蘭在歷史上沒有任何關聯。
不過原本是中央拉達飛地的克里米亞半島并入了俄羅斯,但無疑這次領土置換烏克蘭賺大發了,俄羅斯則損失不小。
在蘇聯的建立過程中,俄羅斯的領土不斷萎縮,是為俄羅斯境內反蘇聯勢力誕生的溫床。
![]()
二戰中波蘭被蘇德兩國瓜分,二戰后波蘭成為了蘇聯的獨家勢力范圍。已經劃入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領土,蘇聯不想再還給波蘭,于是便將德國的西里西亞地區劃給波蘭作為交換。
雖然這次領土置換,波蘭看起來給蘇聯的土地更多,但是德國西里西亞是一個獲得了高度開發的工業區,是今天波蘭得以成為歐洲工業強國的基礎所在。而蘇聯從波蘭劃走的土地都是農業區,因此這次蘇波土地置換,波蘭還是非常滿意的。
不過近來風傳波蘭有意要烏克蘭以土地來還自己給它的援助,這還真是歷史的輪回啊。
![]()
另外二戰后,蘇聯將原屬于斯洛伐克的喀爾巴阡——索克蘭地區也劃進了烏克蘭的領土。
![]()
喀爾巴阡——索克蘭地區是1920年瓜分匈牙利的《特里亞農和約》中,從匈牙利割出來給捷克斯洛伐克的。二戰前匈牙利跟從納粹德國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從而短暫收回了這一地區。
![]()
而羅馬尼亞的北布科維納、比薩拉比亞、赫爾察、以及黑海上原屬于羅馬尼亞的一些島嶼(比如俄烏戰爭中出名的蛇島)都被劃給了烏克蘭。
與羅馬尼亞是世仇還跟隨德國死戰到底的匈牙利,在戰后幾乎沒有受到割土的懲罰,二戰后期幫助蘇聯打仗的羅馬尼亞卻被迫割讓了這么多領土。
也難怪羅馬尼亞會對蘇聯有怨氣。
蘇聯的這一系列增加烏克蘭領土面積的操作,是為今天匈牙利、斯洛伐克、羅馬尼亞與烏克蘭領土爭端的由來。
1954年才成為蘇聯領導人的赫魯曉夫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拉攏烏克蘭支持自己,于是大筆一揮就將克里米亞半島又重新劃給了烏克蘭。
![]()
自此一個面積高達60.37萬平方公里,領土面積歐洲第二的烏克蘭正式誕生了。
![]()
遙想當年,1654年哥薩克首領們與沙俄代表簽訂《佩列亞斯拉夫條約》,烏克蘭剛剛并入沙俄時,那會的烏克蘭實際控制面積大概只有5.7萬平方公里左右,僅握有今天烏克蘭不到10%的土地。
哥薩克從沙皇那里獲得的諸如敖德薩、克里米亞、基輔等可都是封地,并非什么烏克蘭的固有領土。
跟著俄羅斯這個一奶同胞的兄弟混,烏克蘭歷史上是真的賺大發了。若不是有俄烏同源的血親關系存在,沙俄、蘇聯也不會這般寵著烏克蘭。
所以蘇聯并不欠烏克蘭什么,如今只提大饑荒,不提從蘇聯那得到的土地,烏克蘭的政客們就是在吃絕戶。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