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縮小養老金差距,光靠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恐怕不夠,應該盡快構建“不繳費、普惠型”的養老金制度。
十五五規劃建議發布,文件提到要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對于農民朋友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意味著未來5年基礎養老金還會繼續漲。
這幾年,農民基礎養老金連年上漲,但最多一年也才漲20元。農民人均養老金大概240多元,是企業退休職工的1/15,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1/30。
如果按照一年漲一二十元的進度,想縮小養老金的差距很難。不少專家呼吁盡快解決不同群體之間的養老金差距過大問題,比如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說,“十五五”時期當務之急是實質性地縮小不同群體之間的差距。
那怎么縮小差距呢?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蔡昉和中山大學教授岳經綸都提出同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構建普惠性、非繳費型養老保險制度。
![]()
簡單理解就是不用繳費,所有退休老人都可以領到一份最基本的養老金。不只是農民群體,還包括城鎮職工等各類群體。其實,現在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就有點普惠的性質,因為90%的錢都來自財政。所以,蔡昉說應該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上來建立。
![]()
其實,現在養老金差距大,不只是繳費問題,還有財政補貼不平衡的問題。《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決算表》顯示,2024年對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為6439.19億元,每月人均補助約2283元。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為8066.7億元,每月人均補助約543元。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為4249.51億元,每月人均補助約196元。
![]()
也就是說養老金越高的群體,補助就越多。財政補貼都是納稅人的錢,就應該搞平均主義。所以,可以把這部分錢拿出來構建普惠性養老保險制度。2024年總共補助19127.68億元,覆蓋3.2億退休人員,平均每人每月約498元。
然后,還可以加大國有股權劃撥社保力度,探索國企利潤分紅等資產收益共享機制。國有資本,全民共享,由此可以將人均養老金水平提高至600元左右。
有人可能要說了,有了這個養老金制度,還有誰愿意交社保?錯了,正是因為現在養老金的巨大差距,讓很多年輕人不愿意交社保,因為他們擔心到退休了領不到多少養老金。
![]()
所以,取消基本養老金的補貼,真正實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這樣大家就公平了。然后把每年的財政補貼用來建立普惠性養老金制度,不管是什么崗位的人,每人每月拿到的養老金一樣。
普惠性養老金就是保一個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大概10%-15%,而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在30%-40%,滿足繳費職工的養老改善需求。
只有這樣才能縮小養老金差距,促進養老公平,保障更多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否則現在城鄉居民200多元的養老金,真的只是一個輔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