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中美峰會過后啊,美國的對華態度,正在發生轉變。特朗普剛回華盛頓,就在專訪中談到,中美其實處得挺好。他說,跟中國加強合作,會讓美國變得更大、更好、更強,比一味打壓中國要好。看來特朗普果然是美國政壇中,對華態度最溫和的一位。那么問題來了,他的轉變是從何而來,他還剩下的3年多任期,又能不能堅持這樣的對華緩和戰略呢?
![]()
特朗普的轉變有跡可循
美國對華政策演變
在聊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回顧一下自2012年以來,美國歷屆政府對華政策的演變。那一年,奧巴馬提出“重返亞太戰略”,這是自中美建交以來,美國核心決策層,首次把矛頭對準中國。總體來看,從奧巴馬到特朗普到拜登,再回到特朗普,美國的對華政策是越來越強硬的,但在具體方法上,兩黨又存在明顯差異。
民主黨對華政策的核心理念是,在維持對華接觸的同時,拉攏盟友打造“遏華”包圍圈。特朗普呢,第一任期內主動挑起對華貿易戰,現在又主動對中國示好,就很能體現他的商人本性。這次連任,他說的是要把美國當成一家公司來經營,之后他一系列的怪異行為,都可以從這句話里看出端倪。
![]()
轉變就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既然美國已經是一家公司,那特朗普作為CEO,就一定會圍繞“盈利”二字來制定政策,美國的長遠發展可以不管,國際信譽也可以不要,能變現的全部變現,讓這家公司賺到錢才是第一位的。
特朗普的底層邏輯
今年4月,他出臺的關稅政策,底層邏輯就是搶錢。對內出臺的《大漂亮法案》,說是減稅刺激經濟,實際也是幫背后金主,和他的富人朋友撈錢。一再逼迫美聯儲降息,更是要開啟核動力印鈔機,無限印錢。總之,只有能賺錢的事,能引起特朗普的興趣,如果一件事情成本高于收益,他就不會做。
比如說,斡旋俄烏沖突,特朗普幾次嘗試失敗,就把俄烏都拋在一邊,開始制裁俄羅斯石油企業,專注于幫美國能源巨頭搶奪歐洲市場。再比如對華關稅戰和貿易戰,他本以為可以搶到一大筆錢,卻沒想到中國的堅決反制,讓本就危如累卵的美國經濟,付出了極為沉重的代價。
![]()
特朗普被我們的反制打懵了
如果這個時候是民主黨執政,不排除他們會鐵了心跟中國拼消耗,但作為一名商人,特朗普極度厭惡損失,在內部評估,美國繞不過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和對等關稅后,他立刻明白現如今的美國,已經做不到“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講話。
從實力地位出發
也是因此,才會有中美持續數輪的經貿磋商,搞出對華“穿透性規則”的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被雪藏,以及特朗普本人出來示好。就像偉人曾經說過的,美帝國主義是不會講道理的,但凡他們講一點道理,都是迫不得已了。
在說完“中美合作大有可為”之后啊,特朗普還說,可能在明年4月訪華。明年下半年,中美還會有兩次高規格會晤,分別是美國主辦的G20峰會和中國主辦的APEC峰會,到時候雙方的關系能緩和到什么程度,將會是判斷未來走向的重要看點。
![]()
美政壇的鷹派們,仍會對華強硬
當然,特朗普的服軟,并不意味著美國政壇的對華鷹派,會在一夜間消失,尤其民主黨,還可能攻擊他“對華軟弱”。同樣是在明年,美國將要舉行中期選舉,這關系到國會兩院的歸屬權,和特朗普會不會變成“跛腳鴨總統”,總之,未來三年的中美關系,依然會是以斗爭求和平,利用短暫的和平,來為斗爭蓄力,誰也不知道,美國現行的對華政策,會不會再次被推翻,我們能做的,也只有強大自身,以不變應萬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