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站在中山橋上,黃河水在腳下奔涌,那種氣勢瞬間撞進心里。”郭心雨指尖輕叩桌面,眼神里映著回憶的光。這位從黑龍江尚志市走出的創作型歌手,如今提起甘肅的風物人情,熟稔得像土生土長的西北姑娘。從童星出道到成為《中國好聲音》蘭州賽區評委,從發行首支單曲到為甘肅兩座城市寫歌,她的音樂軌跡里,早已刻下深深的隴原印記。
童星起步 音樂種子在時光里扎根
郭心雨與音樂的緣分,早在童年就已注定。2005年,9歲的她站上黑龍江《咱村也有文藝人》的舞臺,憑借靈動的表現斬獲佳績,正式以童星身份踏入音樂圈。次年,她受邀登上張冬玲回報家鄉演唱會,一曲《三只熊》唱得軟糯清甜,讓臺下觀眾記住了這個眼神發亮的小女孩。
“那時候不懂什么是創作,只覺得唱歌能讓我快樂。”郭心雨笑著說。這份純粹的熱愛支撐著她一路前行,2012年,她以優異成績考入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與王北車等音樂人成為校友。大學期間的系統學習,讓她從“會唱歌的孩子”成長為能獨立創作的音樂人,為日后的創作打下堅實基礎。2016年,華誼兄弟音樂為她發行首支原創單曲《漂流瓶》,她既是演唱者也是作詞人,筆下的旋律初顯鋒芒。
蘭州遇見 黃河邊結下不解之緣
2016年初夏,郭心雨第一次踏上蘭州的土地。“下火車先找了家牛肉面店,辣子一澆,香氣直鉆鼻腔,那一刻就覺得‘來對了’。”她沒想到,這次偶然的到訪,會成為她音樂生涯的重要轉折點。黃河的奔騰、街巷的煙火、蘭州人的熱忱,都讓這位東北姑娘倍感親切。
“蘭州的氣質是鮮活的,既有黃河的豪邁,又有市井的溫暖。”郭心雨說,這種獨特的城市性格讓她萌生了創作沖動。2018年7月,她的單曲《蘭州》正式發行,旋律里藏著中山橋的晨光、黃河水的濤聲,還有牛肉面的香氣。這首歌讓她與蘭州晚報首次結緣,也讓更多人通過音樂認識了這座城市。
隴原行吟 用歌聲記錄甘肅故事
如果說《蘭州》是郭心雨與甘肅的“定情之作”,《張掖》則是她對隴原大地的深度解讀。2019年1月,單曲《張掖》發行,木塔寺的古意、明清街的喧囂、油糕的金黃,都化作歌詞里的生動意象。“‘再吃一口炮仗,去擁抱我的姑娘’,這句詞是我在張掖明清街采風時想到的,那種游子思鄉的情愫特別動人。”她透露,為了寫好這首歌,她特意在張掖待了半個月,走街串巷收集素材。
更讓她難忘的是在民勤騰格里沙漠的經歷。她曾與同學一起參與防風固沙工作,每日搬運梭梭樹苗、扎設草方格,手掌磨出層層水泡。“民勤人用一生守護綠洲的堅持,讓我深受震撼。”這份感動后來也融入她的創作,讓她的音樂多了份對土地的敬畏。2019年,她接連推出《和你去旅行》等作品,其中《和你去旅行》斬獲華語流行音樂金曲榜第200期內地榜單冠軍,事業迎來高峰。
以聲傳情 做甘肅文化的歌者
如今的郭心雨,不僅是創作歌手,更多了個身份——《中國好聲音》蘭州賽區評委導師。在評委席上,她常常鼓勵年輕歌手從腳下的土地尋找靈感:“甘肅有太多值得歌唱的故事,黃河文化、絲路文明,都是最好的創作素材。”2019年,她還登上甘肅省百姓春晚的舞臺,用歌聲將甘肅的美傳遞給更多人。
從松花江到黃河,從童星到創作歌手,郭心雨的音樂之路越走越寬。談及未來,她表示會繼續深耕甘肅主題創作:“我想寫一首關于敦煌的歌,把莫高窟的壁畫、鳴沙山的月牙泉都唱進去。”她還有個心愿,就是舉辦一場“隴原風情”原創歌友會,讓更多人通過她的音樂,愛上甘肅的山、河與人文。
郭心雨近期發行了新歌《輕舟已過萬重山》。她表示,這首歌寫出了現代社會每個人的心路歷程。人生中多有坎坷,走過泥濘,便是坦途。
蘭州晚報記者 周靖博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