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數字,2020年南昌GDP還是5000多億,2025年預計沖到8200億。
四年時間,增長60%。
這速度什么概念?同期全國GDP平均增速也就20%出頭。南昌是真的在狂奔。
但更讓人震撼的不是數字本身,而是這座城市正在發生的“質變”——從被“環江西”調侃的尷尬,到現在敢喊出“英雄城,南昌見”的底氣,到底經歷了什么?
![]()
01 人口用腳投票,這賬比GDP更真實
南昌這幾年最硬核的數據,其實不是GDP。
是人口。
2020年到2024年,常住人口從625.6萬漲到667萬,凈增41.5萬人,增幅6.6%,全國重點城市里排第四。
要知道,現在全國出生率在跌,自然增長基本停滯,能保持人口正增長的城市屈指可數。南昌不僅保住了,還增得這么猛。
人往哪里走,錢就往哪里流。
這41萬人不是憑空冒出來的,他們是用真金白銀投票——愿意在南昌買房、安家、生娃。這才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吸引力。
對比一下:同期有些二線城市還在為人口負增長發愁,有些地方喊了好幾年“搶人大戰”,結果雷聲大雨點小。南昌沒怎么喊,人就來了。
為什么?
因為這座城市確實在變好——有產業、有機會、有煙火氣。
去年國慶,南昌地鐵客流強度全國第一,夜經濟活躍度也是第一。滿大街都是人,這不是“網紅效應”能刷出來的,得真有東西留得住人。
![]()
02 科技集群擠進全球百強,這才是真家底
南昌最容易被低估的,是科創實力。
2024年,南昌同時入選《自然》雜志“科研城市百強”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科技集群百強”。
前者看的是基礎創新、源頭創新,后者看的是產業創新、應用轉化。兩頭都進百強,說明南昌不是單純搞論文,也不是光會蓋廠房,而是“產學研”真的在轉起來。
具體到產業層面,更能看出門道:
VR產業從不足百億到逼近千億,南昌已經連續7屆舉辦世界VR大會,這不是辦會玩的,是真有產業基礎。現在VR設備里,很多核心元器件都是南昌造。
低空經濟這兩年火得一塌糊涂,南昌早就布局了。以南昌為支點的長三角大飛機制造集群,已經是國家隊。南昌飛行大會也連續辦了7屆,航空制造的積累在這兒擺著。
電子信息產業2700億,汽車及裝備2200億,四個千億級產業鏈齊頭并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從19.6%飆到30%。
![]()
在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實體工廠、一線實驗室和實實在在的研發團隊在支撐。
21家國家級科研平臺、140多家省級重點實驗室,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量超過3600家。
這是南昌已經擁有的。
還有一個數據,全市的創新強度已從1.9%提升至2.0%以上。
這0.1個百分點的增長看似微小,但若換算為實際研發投入,意味著新增數十億元的資金被投入到科技創新中。
03 從“網紅”到“長紅”,這條路沒那么好走
2023年以后,南昌突然火了。
“到南昌去”成了年輕人的接頭暗號,滕王閣、萬壽宮、海昏侯遺址、八一起義紀念館……一波接一波的游客涌進來。
但說實話,網紅城市太多了,火一陣就涼的更多。
南昌憑什么火了兩年還在火?
首先,家底厚。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詩就能讓南昌站穩文旅名城的位子。滕王閣本身就是頂級IP,再加上紅色文化、歷史遺跡,資源豐富到讓人眼花。
![]()
其次,玩得轉。
南昌這幾年搞的“文旅融合”不是喊口號,是真在做事。大型文旅活動一場接一場,國慶期間夜經濟活躍度全國第一,地鐵客流強度全國第一,這背后是城市運營能力的全面升級。
最關鍵的是,形成了正循環。
游客來了,消費起來,商家賺錢了,服務更好了,口碑傳出去了,更多人來了。
數據也能證明:2020年南昌旅游總人次1.5億,2024年漲到2.25億;旅游總收入從1475億漲到2080億。
人次漲了50%,收入漲了40%。這說明游客不僅來得多,消費力也強。
有人說南昌是“運氣好”,趕上了文旅熱潮。
但你看看有多少城市拿著更好的資源,卻沒火起來?運氣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南昌把文旅當成了“戰略級產業”來抓。
04 制造業才是硬通貨,萬億工業大市在路上
南昌最不能被忽視的,其實是制造業。
現在南昌的工業總營收接近8000億,工業增速連續多個季度跑贏大盤。按這個勢頭,“十五五”期間晉級萬億工業大市,基本穩了。
![]()
為什么南昌制造業能起來?
第一,地理位置太了。
南昌是唯一跟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都挨著的省會城市。3個半小時高鐵,能覆蓋上海、廣州、深圳、香港。
這意味著,承接產業轉移,南昌是“第一站”;對接沿海資源,南昌是“最近點”。
第二,產業鏈在成型。
南昌現在有“4+4+X”新型產業體系,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醫藥健康、新材料四個千億級產業鏈,VR、AI、低空經濟、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齊頭并進。
這些產業不是拍腦袋搞的,都是瞄準國家“十五五”戰略方向在布局。
比如低空經濟,國家剛提出“未來10年再造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南昌早就拿到入場券了。
第三,創新驅動發力。
南昌堅持“一個重點產業配強一個戰略性創新平臺”,國家級科研平臺2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40多家。
智能網聯汽車、光通信、新材料……這些領域的關鍵技術攻堅,南昌都有一席之地。
05 強省會,不是“一城獨大”是“龍頭帶動”
南昌的省會經濟首位度是22.8%,跟廣州差不多。
但跟武漢的35.2%、合肥的26.7%比,還有提升空間。
有人說南昌“不夠強”,但換個角度看,這恰恰說明南昌還有巨大潛力。
![]()
江西省在今年初便發布文件,明確提出“堅持把做強省會擺在優先位置”。這并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一項深思熟慮的戰略抉擇。
對江西而言,南昌不僅是省會城市,更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關鍵節點,也是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南昌強,江西才能強。江西強,中部才能強。中部強,全國才能真正“東西平衡”。
現在成都、蘭州這些本來就很強的省會,還在強調“做強省會”。南昌更沒理由停下來。
06 寫在最后
有人說南昌是“逆襲”,其實不準確。
南昌從來不是弱者,只是過去幾年,被“環江西”的段子蓋住了光芒。
現在這些“環”,正在一個個被破除——
高鐵環破了,南昌成了高鐵樞紐;
自貿區環破了,南昌躋身世界城市榜單;
經濟環破了,南昌GDP直奔萬億;
產業環破了,南昌制造業全面開花。
更重要的是,南昌的崛起不是靠單一要素驅動,不是靠房地產拉動,不是靠低端制造堆砌。
而是科創+產業+人口+文旅的“全面開花”。
這才是高質量發展該有的樣子。
下一個萬億城市,南昌已經進入“擊球區”。
接下來就看這一棒,能不能打出一個本壘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