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確定未來5年基調,2026年養老金或將上漲,企退能漲100元嗎?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它其實為未來五年的民生保障定下了基調,明確提出要“持續改善社會預期,夯實民生保障基礎”,這一政策信號在養老金領域激起陣陣漣漪。
現在有多方預測顯示,2026年養老金還是會繼續上漲,實現“二十二連漲”幾無懸念。然而,對于全國近1.4億企業退休人員而言,還是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浮上心頭:明年我們的養老金如果可以上漲的話,能漲夠100元嗎?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
其實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穿過簡單的數字期待,深入養老金調整的復雜中去,我國養老金調整絕非簡單的“普漲”,而是一套融合了經濟邏輯、社會公平與財政可持續性的精密算法。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物價變動情況、養老保險基金承受能力,這四項影響著每年的調整決策,讓我們國家的養老金調整連續增漲了21年,小編預測2026年養老金調整將繼續保持上漲態勢。
養老金調整不僅有政策支持,更有實實在在的資金保障,人社部最新數據顯示,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高達9.8萬億元,去年投資運營的2.6萬億元基金年均收益率超過5%。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突破10.72億,覆蓋率超過95%。龐大的參保基數拓寬了繳費來源,為基金提供了持續的資金流入,社保基金已連續8年實現投資正收益,2024年地方養老基金收益率達5.52%,同時2025年啟動實施的延遲退休政策,通過延長繳費年限、縮短待遇領取時間,進一步緩解了養老保險基金的當期支付壓力,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像我們說明2026年養老金調整的上漲趨勢和方向。回顧近五年數據,養老金調整比例逐步收縮,從2021年的4.5%逐步降至2025年的2%,小編認為2026年漲幅很可能與2025年持平或略低,即在2%左右波動。
![]()
那么2026年養老金如果繼續上漲,企退能漲上100元么,我們可以通過去年的數據來簡單猜測一下。
養老金調整在具體調整方式上,我國長期沿用“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的三結合辦法,其中定額調整體現普惠公平,同一地區所有退休人員增加相同金額;其次掛鉤調整貫徹“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與繳費年限和養老金水平雙掛鉤;最后傾斜調整則關注高齡老人和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等特殊群體。
那么我們以吉林為例,吉林省2025年的養老金調整政策,整體跟去年類似,第一:定額調整部分增加了25元;第二:掛鉤調整部分又細分為幾個小項,其中工齡掛鉤調整部分中,工齡低于15年的,每月增加7元,工齡超過15年的部分,每滿1年增加0.7元,比如工齡為15年,那您養老金調整的數額僅為7元,如果您的工齡為26年,那么您養老金調整的數額為7+(26-15)*0.7=14.7元;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今年的漲幅為0.50%,就是用您的工資乘以0.50%;第三:高齡傾斜調整部分,年滿70至74歲的退休人員,額外增加10元、75至79歲額外增加20元、80歲以上的人員,額外增加30元。第四:艱苦邊遠地區還有額外增加3元。所以假設該退休人員上一年度養老金數額為3000元,工齡為30年,現已81歲,那么他在吉林省2025年的養老金調整數額為:25+3000*0.5%+7+(30-15)*0.7+30+3=90.5元。
![]()
既然2025年81歲的退休人員可以增長90.5元,小編認為這種情況下,2026年企退人員想要養老金調整100元還是面臨很大困難的,不過,部分企業退休人員仍有望突破百元漲幅,對于那些工齡長、養老金水平高且能享受高齡傾斜的企業退休人員,上漲金額有可能超過100元。
養老金調整的終極意義,不在于數字的大小,而在于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安心,不必在晚年還為生計憂愁,這不僅需要制度的智慧,更需要社會的溫度。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今天,構建一個讓老年人安心、舒心、放心的養老保障體系,是我們這個時代必須答好的一套考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