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歷2022年10月25日,農歷十月初一,公歷這一天是抗美援朝紀念日,農歷這一天,則是寒衣節。
寒衣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詩經 國風 豳(bin,一聲)風 七月》就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農歷七月,之前夜里高懸的“大火”星,漸漸下行,暑熱開始消退,到了九月,天氣轉涼,人們就要為越冬,開始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節也被稱為“授衣節”。人們在為親人送去寒衣的同時,逐漸發展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過冬寒衣,謂之送寒衣
由于十月剛入冬,九月授衣過早,宋朝時,將這一習俗移至十月朔日,也就是十月的第一天。
從而,在古時,農歷十月初一,有授衣、祭祀、開爐等習俗,提醒人們注意寒冬要來的同時,祭掃燒獻,紀念已逝的親人。所以,這一天,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民間有將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并稱為中國三大“鬼節”的說法,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巧合的是,今年的寒衣節,也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在72年前,抗美援朝的開始
![]()
寒衣節,一個已經少有人知的節日
1950年10月19日,包括韓軍在內,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攻占了朝鮮首都平壤。隨后,麥克阿瑟放棄了原定的,“東西兩路美軍匯合后,再平推北上”,的計劃,改為“東西兩線,兵分多路”,快速北上。
此時,“聯合國軍”分成東西兩線,西線從平壤、成川向新義州、朔州、碧潼推進,同時向東北方向分兵,試圖控制云山、溫井一帶。云山、溫井是朝鮮半島北部山地的一個交通樞紐,從此地出發,西北、正北可直奔鴨綠江,東北則可通往朝鮮臨時政治中心江界。東線則從咸興出發,同樣兵分兩路,東北直奔圖們江一帶,西北則通過長津,同樣劍指江界。
按說,朝鮮半島北部,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區,東西海岸間隔著崇山峻嶺。這不待東西會師,就分兵北上,就已經是一個比較冒進的計劃了,西線各部隊為了成為第一支抵達鴨綠江的部隊,仗著西海岸平原多,開始以團、營為單位,冒進北上。尤其是打仗后退,搶功上前的韓軍,西線的韓1、6、7、8師,壓根不管自己的側翼,直奔云山、溫井一帶,其中,韓6師7團甚至竄到了楚山,對著鴨綠江開了炮。等志愿軍在26日知道后,氣得命118師調頭300里強行軍,和在25日全軍入朝的50軍,前后夾擊,并在29日于龍谷洞附近將其全殲
![]()
時任韓第一軍軍長金白一,在為韓軍突破三八線,題字立碑,這基本上就是韓軍的最高光時刻了
但是,一個讓麥克阿瑟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新中國居然出兵了!早在10月16日,42軍,就已經成建制秘密入朝,19日,13兵團38、39、40軍,趁夜入朝。到了10月24日,已經有大約20萬部隊,跟著彭德懷元帥秘密進入了朝鮮,彭總更是將志愿軍司令部設在了溫井西北三十公里處的大榆洞。但是,美軍方面則認為,新中國至多會出兵幾千人而已,甚至壓根不敢出兵。鑒于志愿軍還處于“隱身”狀態,高層一致認為,應該趁此機會,一舉殲滅敵軍“兩三個師”
于是,鑒于敵我都是“西強東弱”且敵西線冒進前出,志愿軍計劃,40軍118師布防在大榆洞到溫井,正面迎擊韓6師;39軍前往云山設伏,準備打援韓1師;38軍穿插熙川,徹底包圍韓6師等敵人;42軍則分兵兩路,一個師配合38軍,主力則前往長津,阻擊東線敵軍。總的來說,就是在東線阻擊的同時,西線圍繞著云山、溫井地區,一口吃掉向北冒進的韓軍
但是,兩個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是韓6師先頭部隊在24日就到達了溫井,25日天亮后就會與118師相遇;二是38軍因為保密趁夜行軍,和與大量朝鮮難民迎頭相遇,無法按時抵達熙川
在無法按預期形成包圍的情況下,為了盡可能多的殲滅敵人,118師只能盡可能多的放敵人進至兩水洞。到了上午9點,118師354、353團突然現身,神兵天降一般,將韓6師2團3營和1個炮兵中隊,攔頭、截尾、斬腰,徹底全殲。還擊退了試圖解圍的韓6師2團主力十余次沖擊。隨后,25日當晚,40軍120師和118師配合,拿下了溫井,全殲了韓6師2團余部,就此成為了志愿軍的首勝,還抓了第一個俘虜——賴勒斯,也是如今抗美援朝紀念日的來源
![]()
溫井戰役中,352團還沒出手,戰斗就結束了,以至于該團團長去找師長發牢騷
雖然溫井戰役被普遍認為是抗美援朝第一槍,但其實,溫井只是戰役層面的抗美援朝第一槍。嚴格意義上的抗美援朝第一槍,是由42軍124師370團2營四連的戰士朱丕克,在10月24日晚上打響的。當時,四連正在預設陣地上構筑工事,以備阻擊所需,不想,幾名韓軍偵察兵前來探路,朱丕克兩個長點射,擊倒數人,阻止了敵人的意圖。不過敵人扭頭就跑,志愿軍為防打草驚蛇也沒有追擊,所以,沒有進一步展開戰斗
不僅東線戰場上,槍聲有在溫井戰役前打響,西線也有,是由39軍120師360團3連在上午8時30分左右打響的。本來39軍的作戰任務是在云山設伏,圍殲韓1師,但是,搶功的韓1師也提前到了云山,并向溫井前進。已經抵達云山東側,鷹山洞至玉女峰一帶的,39軍120師360團成功將其阻擊,其中三連三班班長石寶山,在彈藥打光后,揣上兩個爆破筒沖向敵軍,是在朝鮮與敵同歸于盡的第一位烈士
隨著39軍其余部隊陸續抵達云山外圍,39軍已經將韓1師大致圍在了云山。但是,為了能夠利用己方“隱身”的優勢,一舉殲滅敵軍“兩三個師”,在38軍沒有到達指定位置的情況下,39軍只好“圍而不打”
韓1師師長白善燁,是日據朝鮮時期的偽軍出身,1941年12月30日畢業于偽滿洲國奉天軍官學校,跟隨日軍圍剿過抗日游擊隊。日本戰敗后,蘇聯扶持了有“朝鮮甘地”之稱的曹晚植出任領導人,金日成為副手,白善燁遂投靠了給曹晚植當秘書長的親戚。1946年1月,曹晚植因為反對蘇聯對朝鮮的控制,被彈劾下臺,并被蘇軍逮捕,后在同年10月身死。曹晚植死后,白善燁南逃漢城,并加入了韓軍,并擢升為韓1師師長,是韓軍最能打的將領。朝鮮戰爭爆發后,白善燁的韓1師,是表現最好的韓軍,并成為了第一支突入平壤的部隊。在意識到,繼續留在云山,有被圍的危險后,白善燁果斷將云山丟給了趕來增援的美騎1師8團,率部逃之夭夭
![]()
白善燁,可以說是如今韓軍的締造者
11月1日,意識到韓1師要跑,美軍將要前來換防的39軍,于當日,對云山提前發動了攻擊。此時的39軍還不知道,美韓已經換防完成,為了徹底殲滅云山之敵,第一次白天行軍搶點收縮包圍圈。美軍發現后,一面用空軍區域轟炸,一面命騎1師5團前往云山巡邏增援。面對美軍的轟炸,為了能夠按時抵達既定位置,志愿軍將士無視砸在自己身邊的炸彈,繼續快速前進,讓美軍感嘆“從沒見過炸彈打不散的隊伍”。而騎1師5團,固然陸空協同、坦克開路、火力碾壓,依然被115師343團用血肉之軀和土方作業,硬生生擋在了云山外圍
擔任主攻云山任務的116師,打破了敵軍云山外圍防線后,發現敵人都是美軍,39軍這才意識到,云山里已經都是美軍的王牌部隊。當晚十點左右,116師346團4連,換裝假扮成韓軍,潛入了云山,在美騎1師5團3營指揮部附近,突然襲擊,敵營長當場重傷。里應外合之下,志愿軍在天亮前攻占了云山,但是,志愿軍的損失依然很大,為了讓所有犧牲的烈士回家,就連傷員都必須背遺體
而潰逃到諸仁橋的騎1師8團殘部,無力突圍,到11月3日,除了部分美軍,在之前逃出重圍外,其余美軍全部被殲。而試圖解圍的騎1師5團,也遭受重創,被迫撤退
云山戰役是抗美援朝戰場上,志愿軍同美軍的第一次交手,也是中美兩國第一次王牌對王牌,志愿軍在情報不足,且不熟悉對手的情況下,“還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讓美軍開始重新認識中國軍隊這個“勇猛而危險的對手”。即便幾十年后,曾經參加過云山戰役的美軍軍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依然心有余悸地評價道“那是一場中國式的葬禮!”
![]()
云山戰役是抗美援朝十大經典戰役之一
云山戰役后,志愿軍開始展開追擊,試圖將美騎1師、韓1師等,包圍全殲。但是遭受打擊的美韓軍,仗著汽車多,在平原上奪路狂奔,11月3日云山戰役剛結束,11月5日美軍主力就基本撤回到清川江南。至此,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結束。在這個過程中,日后的“萬歲軍”——38軍,可以說,全程挨罵。
按照原定計劃,38軍的任務是,敵后穿插,切斷西線冒進之敵,與其后方的聯系,以便將西線冒進之敵予以全殲。但是,敵后穿插,本就距離更遠;加上志愿軍最初入朝,本就是“隱身”行動,負責敵后穿插的,自然更要“隱身”;以及先與朝鮮難民相遇,后遇小股韓軍阻攔。所以,哪怕38軍奮力前行,甚至38軍作戰科科長王乾元所乘坐的司令部用車,在25日天亮之前,翻入山崖,車上人員盡皆負傷,傷重犧牲的王乾元科長,成了第一位在朝鮮犧牲的烈士,38軍還是沒能在11月3日前,趕到預定位置。這也算是第一次戰役,沒能一舉殲滅敵軍“兩三個師”的一個原因
不過,很快,38軍就迎來了“戴罪立功”“將功折罪”的機會,11月4日晚,38軍先頭團112師335團,激戰兩小時,奪下飛虎山,總算是勉強趕上了原定計劃。飛虎山毗鄰“聯合國軍”補給站軍隅里,和地區交通中心價川,周圍駐扎有美24師5團和韓7師,自然,天亮之后,美韓在空軍掩護下,發動反攻,但都被335團打退。
![]()
龍在攻擊前會收回爪,虎在攻擊前會低下頭,暫時的撤退并不意味著懦弱和膽怯,而是為了更好的一擊制敵
本來,按照計劃,38軍應該隨后趕到,并經過飛虎山,繼續向敵后穿插,甚至,335團在11月5日上午,已經接到了增援隨后就到的消息。但是,因為美軍主力已經撤到了清川江以南,原定計劃已經無法實現了,為了保持戰場主動性,進一步利用己方的“隱身”優勢,爭取更大的戰果,西線志愿軍開始全軍后撤,準備誘敵深入。唯獨335團,被留在了飛虎山,既是阻敵斷后,防止敵人追擊,也是誘敵深入的誘餌。因此,11月5日天還沒黑,335團就接到了新的命令,簡而言之,“全軍已經后撤,你335團,要在沒有增援和補給的情況下,只要沒有接到新的命令,就算全部犧牲,也不能撤離飛虎山”
之前38軍,一直沒能在計劃時間趕到預定位置,而335團能將計劃進度追回來,在11月4日夜趕到,并奪下飛虎山,就是因為,不顧一切的輕裝前行。為了加快速度,一切不必要的東西都被扔下,不要說土工作業的工具,就是用來果腹的干糧,都沒帶,戰斗用的彈藥,也只攜帶了預期爭奪戰的彈藥。到接到新命令的時候,飛虎山上的335團,彈藥已經所剩無幾,糧草更是一點沒有
![]()
飛虎山戰役宣傳畫
十多年前,剛上初中的我,曾經在《故事會》上,看到過一個故事,沒有拿到足額工錢的農民工,在返鄉過年的前一天晚上,在工地上,把圓潤的小卵石洗過后,用鹽水一煮,再含在嘴里,咂摸著味道,當“菜”下飯。當時的我,沒有太多的感觸,畢竟,我爸也是農民工,也有過工錢不到位的時候,也沒見過,家里啥時候上過這么一盤“菜”呀,更何況,哪個“大聰明”能想出這么個“高招”來啊
但是,此時的飛虎山陣地上,連鹽水都已經是奢侈品了,戰士們只能把石頭含在嘴里,借此分泌唾液來抵擋饑餓。一天一夜的戰斗,還沒吃沒喝的戰士們,還要冒著小雨和寒風挖戰壕,地面因為被炮彈轟炸過,而堅如磐石,沒有工具的戰士,只能徒手開挖,哪怕雙手鮮血直流。彈藥告急,那就等敵人反撲時,將敵人放近了再干掉,然后從敵人的尸體上搜集武器彈藥,準備迎擊敵人下一波的反撲
所幸,山下附近還有北朝鮮的農村,戰士們前去尋求幫助,當地農民拿出存糧,甚至還殺了牛,做成飯菜后,送到了山上,這才沒讓335團倒在饑餓之下
飛虎山周圍有韓軍1個師,美軍1個團,在空中和地面火力支援下,輪番沖擊,試圖奪回飛虎山,甚至一度,拿下了部分陣地,但是,都被335團拼死奪了回來。久攻不下的美軍,只能不停地在陸空火力支援下,用一到兩個營輪番沖擊,甚至點火放煙熏,都被335團咬牙扛了下來
11月8日,鑒于志愿軍各部已經運動到預定位置,新的口袋陣已經展開,335團終于接到了“撤下飛虎山,邊打邊退,誘敵深入”的命令,開始后撤
從11月4日到8日,335團血戰五天五夜,在一無增援、二無補給的情況下。面對韓軍1個師、美軍1個團、60余門火炮和數百架次空軍轟炸,先后打退了營級及以上反攻57次,期間肉搏戰無數,成功守住了飛虎山陣地,殲敵1800余人。自身傷亡也達到了了700余人,防守飛虎山主陣地的2營陣亡達到了65.8%,其中5連3排更是只剩了3名戰斗人員。
然而,僅僅一個月后,335團又阻擊松骨峰,再度用一場堪稱奇跡的阻擊戰,揚名天下,也才有了那封,彭總親筆在結尾處寫下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萬歲!第38軍萬歲!”的電報,也才有了38軍“萬歲軍”的稱呼
值此寒衣節和抗美援朝紀念日,謹以此文,致敬人類數千年文明史上,獨一無二,自成一檔的,人類最強輕步兵——中國人民志愿軍
![]()
描繪松骨峰戰役的繪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