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被譽為“中國橋梁之父”,為國家橋梁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在他去世后,政界和學界來了不少泰斗級人物,可為何他的6個子女卻無一人到場呢?
1967年,茅以升的原配夫人戴傳蕙因病去世,得知噩耗后,茅以升在橋墩下蹲了一個晚上,手上的兩張全家福也讓他摩挲地起了毛邊。
![]()
兩張全家福上的女主人,一個是為他生養了6個孩子的戴傳蕙,另一個是年輕漂亮的權桂云。
茅以升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成功,離不開戴傳蕙的默默付出。
1914年,18歲的茅以升聽從父母的安排迎娶了19歲的戴傳蕙,那時的他還在讀書,不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他并沒有抗拒這段包辦婚姻。
戴傳蕙出生于書香門第,識文斷字,性格溫厚,因此兩人婚后感情日深,為了支持茅的學業,她獨自承擔了一應家事,孝敬公婆,撫育子女,還要操持家務。
正是有了戴傳蕙的付出,才讓茅以升在學業上全力以赴,等他學成歸國時,已經在美國卡而基理工學院獲得了博士學位。
茅以升先是在大學擔任教授并繼續橋梁研究,而戴傳蕙則隨他的工作變動,拖兒攜女頻繁遷徙,茅以升工作起來常常連人影都難見,養育6個孩子的重任就全落在了戴傳蕙的肩上,操勞過度,再加上對丈夫在外的擔憂,讓她不僅身心疲憊,精神壓力也與日俱增。
![]()
1933年,戴傳蕙得知茅以升參與建設錢塘江大橋,頓時陷入到了巨大的憂慮之中,要知道錢塘江有“天下第一潮”的名號,江面不光巨浪滔天,江底的流沙層更是深達數十米,因此又有“錢塘江無底”的說法,所以戴傳蕙一方面擔心丈夫造不出橋來名譽受損,另一方面也擔心他在造橋的過程中出現危險,為此常常噩夢連連,最終患上了精神疾病,后來直到大橋建成,再加上茅以升的全心陪伴,她才逐漸康復。
1946年,茅以升因工作調動前往上海,由于戴傳蕙身體還沒有恢復,就留守南京,可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丈夫居然在上海鬧出了婚外情。
原來,茅以升到上海后,友人見他光顧得忙工作,生活上無人照顧,于是就介紹了21歲的權桂云和他相識。
權桂云雖說學識不高,但年輕漂亮,又對他崇拜有加,因此兩人不顧29歲的年齡差,過起了同居生活。
茅以升畢竟是注重名譽的知識分子,他唯恐遭人詬病,不過他最擔心的還是怕戴傳蕙知道后會加重病情,所以哪怕權桂云生下了女兒,他還是沒有公開兩人的關系。
1950年,為整頓干部作風,全國掀起“老實交代運動”,單位在對茅以升的個人生活和政治審查中,要求他交代“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于是茅以升主動交代了他和權桂云的婚外情,婚內出軌,包養情婦,這在當時都是很炸裂的新聞,所以原本就受不得打擊的戴傳蕙聽聞后,精神疾病急劇惡化,盡管茅以升極力調治,但還是無力回天,最終戴傳蕙還是抑郁而終。
![]()
在安排好妻子的后事后,茅以升向6個兒女提出了再婚的決定,兒女們對此并沒提出異議,但當他們聽說父親要迎娶的人是權桂云后,紛紛提出反對,并表示如果父親執意要娶這個女人,他們就斷絕關系。
最終,茅以升以和子女斷絕關系的代價迎娶了權桂云,從此后6個子女不光從不來看望他,逢年過節更是連電話也不打一個,這讓茅以升非常難過,他曾試圖修補和子女的關系,但子女們表示:“有權桂云,就沒有他們。”
1989年,93歲的茅以升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在他臨終時,他反復念叨著和戴全蕙所生的6個子女的名字,然而身邊卻只有和權桂云所生的女兒茅玉麟為他送終。
不得不說茅以升和子女的關系破裂,主要還是婚外情引起的,他在建橋方面很有成就,可是他和兒女之間的隔閡卻讓他束手無策,而這也成為了他晚年生活的最大困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