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0 日英國白金漢宮一紙聲明扔出來,整個輿論場都炸了。
國王查爾斯三世要把親弟弟安德魯王子的所有王室頭銜、稱號全給收走。
65 歲的安德魯,以后再也不能被叫做 “殿下” 了,只能用 “安德魯?蒙巴頓 - 溫莎” 這個普通的平民名字生活,連他住了好些年的溫莎皇家別墅,也得在規定時間內搬出去。
英國王室這些年對自家人再不滿,也沒下過這么重的手,這可是近幾十年對核心成員最嚴厲的懲戒。
安德魯跟那個已故的美國兒童性侵犯者杰弗里?愛潑斯坦走得特別近,這本身就夠讓人議論的了,更別說受害者弗吉尼亞?朱弗雷一直沒松口。
說自己 17 歲時,曾被迫在倫敦、曼哈頓還有愛潑斯坦的私人島上,跟安德魯發生過三次性關系。
哪怕安德魯從來都不承認,2022 年還花了 1200 萬英鎊跟朱弗雷和解,這丑聞也沒停下來,反倒像塊爛瘡似的,一點點壞了王室的名聲。
直到這個月,朱弗雷今年 4 月自殺前寫的回憶錄節選被媒體曝了出來,里面一句 “安德魯覺得跟我發生性關系是他的天賦權利”,直接把這事推到了頂點。
![]()
一場關于 “零容忍” 的輿論共振
在英國倫敦,YouGov 民調機構的最新數據剛一發布,便迅速占據各大媒體版面。
40% 的受訪者對查爾斯國王處理安德魯王子的舉措表示認可,他們在街頭采訪中直言 “這是王室清理害群之馬的必要行動”,稱贊國王 “拎得清輕重,沒有包庇自家人”。
另有 30% 的民眾卻認為懲戒力度遠遠不夠,在社交媒體上發起 “徹底踢出王室” 的話題,質疑 “剝奪頭銜只是表面功夫,真正的問責不該止步于此”。
還有 28% 的人坦言 “看不懂王室操作,但光看頭銜被剝就覺得震撼”,這種復雜心態折射出民眾對王室丑聞的困惑與關注。
政界的態度則更為明確,保守黨領袖巴德諾克在公開講話中提到,盡管這個決定對查爾斯國王而言 “必然極為艱難,畢竟是處置親弟弟”。
![]()
但 “對性虐待指控零容忍,是全英國民眾的共識,王室作為國家象征,必須踐行這一原則”。
文化大臣南迪也第一時間發聲,評價此舉 “勇敢且正確”,強調 “這不僅是王室的自我革新。
更向所有受害者傳遞了‘你的聲音會被聽見’的有力信號”,這番表態獲得了跨黨派議員的普遍認同。
而《鏡報》評論區的留言更顯真實,支持王室決策的網友寫道 “終于處理了這個丑聞不斷的王子,王室早該這樣做了,不然公信力只會越來越低”。
不滿的網友則反駁 “搬離別墅還要提交換條件?安德魯要求用弗羅格莫爾小屋抵償,這哪像受懲戒,分明還在擺王子架子”。
![]()
從 “披薩店借口” 到遺作指控的信任崩塌
早在 2019 年,安德魯王子為自證清白接受 BBC《新聞之夜》專訪,本想借此扭轉輿論,卻意外釀成 “公關災難”。
面對主持人關于 “是否與弗吉尼亞?朱弗雷有過接觸” 的提問,他先是含糊其辭地辯解與杰弗里?愛潑斯坦的關系 “只是普通朋友”。
隨后又拋出 “當晚帶孩子們去吃披薩” 的不在場證明,試圖否認與朱弗雷的交集。
可這番說辭很快被打臉,有目擊者稱 “當晚并未看到安德魯帶孩子出現在披薩店”。
甚至有媒體扒出他當天的行程記錄,與 “吃披薩” 的說辭完全不符,這場專訪不僅沒洗清嫌疑,反而讓公眾對他的信任度驟降。
![]()
朱弗雷的指控則為丑聞增添了更多細節支撐,她在采訪中回憶。
曾在倫敦一家夜店與安德魯跳舞,之后被強迫發生關系,還特別提到 “安德魯當時出汗很多,即便開了空調也止不住”。
這些具體的生理特征描述,讓她的說法更具可信度,而真正讓丑聞徹底爆發的,是朱弗雷 2022 年 4 月自殺后曝光的遺作回憶錄。
書中一句 “安德魯認為與我發生性關系是他的天賦權利”,瞬間點燃輿論。
這句話不僅是對安德魯個人行為的控訴,更戳中了公眾對 “王室特權傲慢” 的不滿,將事件從單純的個人丑聞,推向對 “權力是否凌駕于道德之上” 的深層討論。
2022 年,安德魯與朱弗雷達成民事和解,1200 萬英鎊的天價賠償金一度讓外界以為風波將息。
可和解聲明中,安德魯只承認 “愛潑斯坦曾 trafficked 無數年輕女孩”,卻始終強調自己 “不承認任何責任”,這種 “給錢卻不認錯” 的態度,被媒體解讀為 “用金錢換沉默”。
有法律專家分析,“安德魯此舉看似解決了法律糾紛,實則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也讓公眾對他的懷疑更深。
如果真的無辜,為何不愿在聲明中明確否認指控,反而用巨額賠償草草收場?” 這份和解協議,最終沒能成為丑聞的終點,反而成了信任崩塌的又一個注腳。
![]()
權限邊界內的 “決絕切割” 操作
面對愈演愈烈的丑聞,查爾斯國王的懲戒行動看似果斷,實則暗藏王室權限與體面的平衡考量。
為避免議會冗長辯論引發更多輿論爭議,他并未選擇常規立法程序,而是依照王室傳統,向大法官簽發皇家委任狀,直接將安德魯的約克公爵爵位從貴族名冊中除名。
這一操作既凸顯決策緊迫性,又巧妙規避政治博弈,且得到威爾士親王威廉的全力支持,展現出王室核心成員的立場統一。
不過,這場 “決絕切割” 仍留有制度局限的痕跡。
盡管安德魯被剝奪約克公爵、因弗內斯伯爵等爵位,以及象征最高榮譽的嘉德勛章、皇家維多利亞勛章大十字騎士勛章。
![]()
但受英國法律與英聯邦制度約束,他仍保有王位第八順位繼承權。
若要取消這一權利,需英聯邦 15 國共同批準,王室無力單獨決定。這種 “有限懲戒”,讓外界看到王室權力的邊界所在。
安德魯需在 30 日內交還年租金僅 250 英鎊的溫莎皇家別墅,其前妻莎拉?弗格森也需自行安排住所。
但與此同時,查爾斯私人出資在諾福克郡桑德靈厄姆私人莊園為安德魯興建住所,并承諾提供私人津貼。
這種 “懲戒與關照并存” 的方式,既回應公眾對 “王室特權濫用” 的質疑,又維系了家族體面,堪稱王室危機管控中的典型平衡術。
此外,安德魯兩個女兒碧翠絲公主與尤金妮公主的頭銜,依 1917 年喬治五世國王特許狀得以保留,進一步體現王室在 “切割丑聞” 與 “守護家族成員” 間的謹慎權衡。
![]()
跨洋追責與君主制的聲譽困局
王室的懲戒并未平息風波,跨洋追責聲浪反而愈發強烈。美國民主黨眾議員蘇布拉馬尼亞姆多次公開表態。
強調 “剝奪頭銜不能替代司法追責”,敦促安德魯就杰弗里?愛潑斯坦犯罪網絡的細節,向美國國會委員會作證。
他在記者會上直言:“安德魯掌握揭開愛潑斯坦案真相的關鍵信息,躲進私人莊園無法逃避責任,無論身份多尊貴,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番話代表了美國司法界與政界的普遍訴求,讓安德魯面臨持續的跨國壓力。
與此同時,英國君主制的聲譽危機仍在發酵。安德魯丑聞直接導致君主制支持率跌至 54% 的歷史低點,民調顯示 91% 的英國人對安德魯持負面看法。
![]()
為挽回信任,白金漢宮在聲明結尾特意強調 “始終與虐待行為受害者及幸存者同在”。
試圖通過明確道德立場修復形象。分析機構指出,查爾斯的懲戒行動本質是一場危機公關,
核心目標是 “止損”—— 通過切割丑聞人物,遏制君主制支持率下滑趨勢,鞏固王室存續基礎。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這場風波推動對王室特權的監督從輿論層面走向制度層面。
英國下議院公共賬目特別委員會在前期施壓后,進一步要求王室公開皇家別墅租賃條款完整細節,包括 250 英鎊象征性租金的定價依據。
這種對 “王室財務透明” 的追問,預示著英國社會對君主制的審視將更加嚴格,王室以往 “模糊處理” 特權問題的方式,未來恐難繼續。
![]()
結語
安德魯王子從 “殿下” 到平民的身份墜落,不僅是個人命運的悲劇,更是英國王室在現代社會面臨的一次深刻考驗。
王室的懲戒行動,既展現應對丑聞的危機管控能力,也暴露權力邊界與制度局限;跨洋追責與民眾質疑。
這場風波雖暫告一段落,但它對君主制公信力的沖擊、對王室生存法則的重塑,將長期影響英國王室的發展軌跡,也為全球君主制國家的現代化轉型,留下值得深思的鏡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