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云: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這首詩大家可否讀過?它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佳作,從詩句當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看到美酒,還能感受到立冬時節的初寒,以及萬物的靜謐。在古人看來,立冬的到來,代表的就是秋盡冬來。作為四時八節之一,古人對這樣的日子,極其的重視,那么它又有什么樣的說法呢?
![]()
民間一直流傳著“早立冬涼颼颼,晚立冬暖烘烘”,11月7日立冬,今年立冬是早還是晚?我們應該如何來理解這句農諺呢?
什么是“早立冬”和“晚立冬”?
立冬分為早晚,有兩種劃分的方法,一種是立冬交接的一個時間,還有一種就是立冬在農歷月份中的日子,所以一個是按照時辰來劃分,還有一種是按照月份來劃分,但是筆者認為,按照月份來劃分更加的合理。
![]()
某一天的天氣,對冬天的影響畢竟是有限的,但是按照月份來劃分的話,說的就是整體的一個趨勢,那么對于冬天的天氣,自然就會有一個好的預判。
所以筆者認為早立冬,指的是立冬節氣出現在農歷九月。古人認為,如果冬天來得“早”,即農歷九月就進入了冬令,便是“早立冬”。
所謂的晚立冬,指的是立冬節氣出現在農歷十月。如果立冬在農歷十月才到來,便是“晚立冬”。
這個便是月份的一種劃分,它更多的是代表著一種趨勢,2025年立冬節氣在公歷的時間是11月7日,但是是在農歷的九月十八,也就是說是九月立冬,那么按照傳統的一個說法,今年就是典型的“早立冬”。
![]()
立冬到了之后,天氣的一個變化也是非常明顯的。
立冬最為核心的一個特征,“水始冰,地始凍”。此時,北方地區氣溫顯著下降,水開始結冰,土地也開始上凍;而南方地區則可能會出現一個“十月小陽春”的情況,有一股回暖之勢,但早晚溫差加大,涼意漸深。
![]()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立冬都是在告訴我們,萬物進入到了休養收藏的一個季節,此時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一個開端。
民間諺語“早立冬涼颼颼,晚立冬暖烘烘”如何理解?
如果是“早立冬”(在農歷九月):預示著接下來的冬天可能會比較寒冷。因為節氣提前,冷空氣也來得早,整個冬季的低溫時間可能會更長,讓人感覺“涼颼颼”。今年就是典型的早立冬,所以冬天會比較的寒冷,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及時的添置新衣。
![]()
當然如如果是“晚立冬”(在農歷十月):則預示著冬天可能會相對溫暖。因為節氣推遲,寒冷的開始時間也相應延后,整個冬季的平均氣溫可能偏高,讓人感覺“暖烘烘”。但是顯然今年不屬于十月立冬。
根據民諺的一個說法,今年是九月十八立冬,也就是典型的早立冬,立冬來的比較早的話,冷空氣就會提前,就拿南方來講,很多地方,已經是出現了明顯的降溫,而所謂的小陽春,很多地方都沒有出現,這也說明,天氣的一個多變,如今寒風起,萬物藏,是時候添衣保暖,溫補養生了。
![]()
不管最后這個冬天,是否和想象中說的那般寒冷,還是出現了氣候的反轉,在這個時候,我們都要注意天氣的一個變化,順利度過秋冬交接,人也才會更加的舒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