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察樓盤
長租青年公寓“圈粉”沈陽新市民
“如果加上沈陽市發放的人才公寓補貼,算下來一個月的房租才300多元。”從外地來沈就業的本科畢業生卞星宇,剛剛簽下了青贏公寓(奧萊店)的入住合同,成為首批住客。
10月30日,沈陽西部最大規模長租公寓項目——中德開·青贏(奧萊店)開放。項目位于開發二十五號路8號,共推出10棟高層住宅,共計1111套高品質人才公寓。項目剛剛開放,即“秒”租出100余戶,迅速“圈粉”新市民、新青年。
新市民首租體驗 “幸福感太強”
據悉,青贏(奧萊店)公寓單戶面積在43㎡~88㎡之間,有7種戶型可以選擇,月租在850元~1500元不等。所有戶型均精裝交付,并配備家具家電,拎包即可入住。
卞星宇租的是一間40余平方米的開間,采光明亮、視野開闊,房間內擺放著全新的衣柜、床、餐桌,空調、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應有盡有。此外,公寓提供管家式物業服務,配備7×24小時安防監控、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及夜間安保巡邏。不僅如此,小區內還配有1500㎡的居民活動中心“青贏之家”,里面有階梯式影音室、健身房、乒乓球、臺球、共享自習室/辦公空間、書屋及會議室等各類設施和功能區域,供入住居民們免費使用。
公寓緊鄰地鐵3號線余良站,樓下即為杉杉奧萊購物廣場。“上班通勤僅需十分鐘,幸福感太強了!”卞星宇對在沈陽的生活倍感愜意。
享租房補貼 月租可低至0元
“我考察過,同等條件的園區住房,月租起碼至少1500元。”而卞星宇租下的這套公寓,月租只有850元。按照沈陽市人才公寓補貼申請條件,她還可額外享受政府發放的人才租房補貼,大專學歷最高補貼300元/月、本科學歷最高補貼500元/月、碩士學位最高補貼900元/月、博士學位最高補貼1200元/月。也就是說,她實際每月僅需要支付350元房租。如果是碩士及以上學歷,租房成本低至0元。
據悉,作為沈陽經開區門戶區域的重要配套,青贏(奧萊店)所在板塊未來將重點發展科技研發、會展商務、數字經濟、國際服務、綠色生態及優質配套等功能。項目面向年齡在18周歲~45周歲且在鐵西(經開區)就業的青年群體開放。
項目開發方、沈陽中德園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不僅有效填補板塊租賃住房缺口,還緩解了租賃市場結構性供給不足問題,更能切實滿足青年人才“租得到、租得起、租得近、租得穩、租得好”的安居需求,為沈陽“引才、育才、留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低門檻扎根 留得下、住得好
對于異地求職、就業創業的年輕人來說,“住有所居”是“第一道關”,在各項生活支出中,租房成本占比較高。為了讓來沈青年“留得下、住得好”,作為全國青年發展型試點城市,沈陽既拿出真金白銀,又付出真心實意,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完善人才安居配套,著力建設并推出各類人才公寓及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截至去年7月份的統計,沈陽市投入運營的人才公寓項目已有40多個,房屋達1.6萬余套(間)。
從去年10月以來,僅在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德開·青贏(中德公園店)和青贏(奧萊店)兩個項目就開放了1800余套人才公寓,助力更多新市民、新青年低門檻扎根沈陽、圓夢沈陽。
三經九緯從“青贏”向“共贏”
在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地鐵沿線,一座嶄新的長租公寓近日開放。10棟高層住宅,1111套高品質房源,最大88平方米的居住空間,最高僅1500元的月租——數據背后,是沈陽為青年人才鋪就的一條“安居之路”。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動能,而安居則是人才扎根的首要前提。公寓叫“青贏”,追求的卻是“共贏”——毗鄰地鐵3號線、靠近杉杉奧萊廣場,解決了通勤與消費的雙重需求;采用環保建材精裝交付、家具家電一應俱全,實現了“拎包入住”的便捷體驗;7×24小時安防監控、人臉識別門禁系統與管家式服務,筑牢了居住安全與體驗的底線。更值得稱道的是,1500平方米的“青贏之家”集成了共享廚房、健身房、學習辦公空間等多元功能,既滿足了青年人才的生活需求,更搭建了社交與成長的平臺,讓“租房”成為有溫度的生活場景,充分激活周邊的消費新生態。
眼下,很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在工作壓力之外,還要承受著租房的困擾——不穩定的租期、不完善的配套、不安全的環境……這些問題正消耗著他們的精力,削弱著他們的幸福感。打造長租公寓,正是直面這一痛點的有力回應。更值得贊賞的是,該項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經開區整體發展規劃的一部分。周邊將重點發展科技研發、數字經濟等產業,提供豐富就業機會,形成“產城融合”的良性循環,將居住、工作、生活、休閑融為一體,充分展現了城市治理的智慧。
只有讓人才住得舒心、生活安心,才能吸引他們留下來、干起來,為區域發展注入持久活力。事實上,沈陽的探索還可進一步延伸,中心城區尚有不少閑置樓宇,除商用改制外,不妨更多向人才公寓傾斜。通過盤活存量資源,優化人才公寓的區域布局,既能讓更多新引進人才享受到安居福利,又能完善城市配套、提升空間利用效率,讓人才公寓覆蓋更廣泛的群體、更核心的區域。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建筑功能更替。如何盤活存量資源,使其重新煥發生機、服務社會,是城市管理者的重要課題。而將閑置樓宇改造為人才公寓,既能快速增加租賃住房供應,又能避免資源浪費,若能在醫療、教育等配套上進一步跟進,將安居與優居結合,必將再上一個臺階。
青年是城市的未來。一個對青年友好的城市,必然是一個有充足活力的城市,一個有充分潛力的城市。安居,方能樂業。有了穩定居所,年輕人的夢想才有了生根發芽的土壤。這不僅關乎個人的幸福,更關乎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未來。希望每一個奮斗的年輕人,都在沈陽安心扎根,向陽生長。(來源:沈陽日報)
今年前三季度沈陽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同比增長4.3%
一筆筆優惠消費貸款流入尋常百姓家,一個個購物車被裝得滿滿當當。消費市場的“煙火氣”,離不開金融政策的“活水”。
“買了一款雙開四門冰箱,原本的優惠價為4246元,享受完以舊換新補貼849.2元,再用花唄分期付款,享受由國家和商家共同貼息的12期免息,每月支付283元,就可以用上全新的冰箱了。”10月31日,市民李女士說。而這正是當前金融支持消費政策落地實施的縮影。
政策引領
金融活水滴灌消費領域
“我行近期推出的消費貸款業務,額度最高可以達到50萬元,期限最長5年,年化利率最低3%。”10月31日,沈陽一家大型銀行業務負責人介紹,該消費貸業務實現了按日計息,通過更靈活的方式降低居民消費融資成本。記者了解到,近期多家銀行密集推出了個人消費貸款新產品,有專門面向銀行房貸群體的,有主打純信用的,額度在30萬元到60萬元之間,最低年化利率在3%~3.2%之間。
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金融支持消費力度持續加大。通過牽頭9部門印發《金融助力“樂購遼寧”提振和擴大消費10項重點工作》,遼寧省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消費領域金融支持政策體系,引導金融機構聚焦增強居民消費能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領域。
政策效果已經顯現。今年截至9月末,遼寧省住戶短期消費貸款余額達1516.59億元,較年初新增48.12億元,同比增長10.65%。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申報額達13.01億元,其中服務消費類再貸款申報額9.53億元。金融對消費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顯著增強。
平臺響應分期免息降低消費門檻
與此同時,貼息政策為消費再添一把火。今年8月,財政部聯合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這是中央財政首次對個人消費貸款實施貼息政策。根據政策,居民在相關機構獲得消費貸款,其中花出去用于消費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貼息支持。每人單筆消費最高享受的貸款貼息是500元。
電商平臺是當前消費的重要陣地,除了銀行機構,平臺也加入到了消費貸款貼息的行業中來。10月30日,淘寶天貓上線今年雙11的“國家貼息”商品專區,消費者購買帶標識商品并選擇花唄分期付款,即可享受免息優惠。以一款4399元的手機為例,原先支持12期免息時每月需支付366.58元,而現在支持24期免息后,每月僅需支付183.29元。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教授表示,“政策補貼+金融支持+商家優惠”的組合拳,實現了消費者獲益、商家盈利、內需增長的多贏局面。
青年群體信貸消費習慣逐步形成
信貸消費正逐步被青年群體接受。來自統計調查部門的數據顯示,37.2%的沈陽被調查青年表示使用過消費貸產品,其中66.7%用于日常各類消費。從信貸消費渠道看,青年群體主要通過支付寶、微信等平臺的分期產品(63.7%)和信用卡(52.9%)進行信貸消費。
另外,因為不用付利息,同時還能降低資金占用,分期免息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的消費方式。沈陽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在付款時選擇分期免息已經成為了“基本操作”,用她的話說:“不占用資金,不用付利息,何樂而不為?”
隨著政策效應持續釋放,金融支持正與消費市場形成良性互動。統計調查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沈陽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同比增長4.3%,總量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91元,增速快于全省0.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同比增長4.7%,總量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49元,增速快于全省1.4個百分點。其中八大類消費支出全面增長,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在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下,更具活力的消費市場正在形成,持續“貸”動城鄉“煙火氣”,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來源:沈陽日報)
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沈陽推動形成“充電站+換電站+光儲充一體站”互為補充的多元化公共充電終端格局,不斷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提升用車環境,破解新能源車主的“里程焦慮”。(來源:沈陽日報)第二屆沈水灣銀杏節開幕
11月1日,由云飏文旅主辦的“豐景和平 金葉知秋”第二屆沈水灣銀杏節拉開帷幕,銀杏林成為城市金色名片,將自然之美與民俗之趣交織成和平區秋日最鮮活的風景。
作為沈城秋日標志性文旅IP,沈水灣銀杏節的獨特魅力,首先藏在這片“遲到的金黃”里。受渾河水汽濕度滋養,這里的銀杏林是沈陽最晚入黃的賞秋勝地,眼下正是最佳觀賞期。
自然景致之外,民俗互動讓這片金色林地更添人文溫度。銀杏樹下,指尖創意與傳統技藝碰撞出別樣火花,游客們圍坐桌邊編銀杏葉、做貼畫,將秋日色彩凝于方寸之間;非遺變臉表演讓觀眾直觀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來源:沈陽晚報)
沈陽綜保區規劃調整通過驗收
10月30日,由沈陽海關牽頭,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稅務局和省外匯管理局等部門組成聯合驗收組,完成對沈陽綜保區近海、桃仙兩個園區規劃調整的聯合驗收,標志著沈陽綜保區規劃調整建設任務全面落地。
為促進沈陽綜保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土地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2022年,省政府、沈陽市政府向國務院申請對沈陽綜保區進行規劃調整。在海關總署和國家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7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復同意沈陽綜保區調整規劃范圍。調整后的沈陽綜保區規劃面積為4.22平方公里,包括近海園區2.22平方公里和桃仙園區2平方公里。經實地核查、設備演示、系統調試,聯合驗收組一致同意沈陽綜保區規劃調整通過驗收。
據了解,沈陽綜保區近海園區主要開展保稅加工、倉儲物流、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商等業務,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保稅加工、化妝品和農產品保稅加工、裝備制造加工產業;桃仙園區重點推進航空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國際貿易產業發展,現已集聚沈飛民機、上飛飛機裝備等一批高端制造業企業和中外運、共勤等一批現代物流企業,京東、菜鳥等跨境電商平臺落地運營,保稅加工中心、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心、多式聯運中心等一批高標準載體設施相繼投用。(來源:遼寧日報)
責任編輯:遠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