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湖晚報)
轉自:南湖晚報
![]()
N晚報記者 孔嘉敏 通訊員 江 彥 制圖 鄔渭渭
當手握50多項發明專利,享受著世界知名藥企優渥待遇時,應律在太平洋彼岸遙望。
一粒粒小小的藥片,從生產線上生產出來,來到千家萬戶,挽救千萬人。應律從事的藥物研發工作,對于許許多多患者來說,是照亮黑暗的燈,不僅治療疾病,更帶來希望。
一路求學、工作,深耕醫藥研發行業,應律對這項事業和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醫藥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歸國13年,他在故土種下希望的種子,攻克多個“卡脖子”難題,讓“貴族藥”變成“百姓藥”,守護患者的生命與健康。
人物名片:應律,1979年生于浙江,2006年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藥物合成專業博士學位,曾在美國Enanta制藥、Longwood生物制藥等世界知名藥企從事藥物研發,擁有50多項發明專利。2012年,應律回到國內,在星月集團支持下創辦浙江星月藥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月藥物”),主要從事癌癥、糖尿病治療相關藥物研發生產。
揚帆起航 堅守長期主義創業初心
一路走來,成如容易卻艱辛。
2012年,對于已在美國醫藥工業領域取得一定成就的應律而言,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當時,手握令人艷羨的職位,他卻做出了一個在旁人看來頗具風險的決定——離開工作多年的世界知名藥企,跨越重洋,回到故鄉浙江。
故鄉,是他出發的地方,也是他漂泊在外時常懷念的地方。
故鄉的人,是給他的夢想插上翅膀的人,也是他想要用一生所學回報的人。
他深知,盡管中國已成為醫藥消費大國,市場巨大且增長迅猛,但在研發、制造等核心環節,仍存在諸多“卡脖子”的技術難題和亟待深度開發的潛力領域。
于是,他懷揣著“讓‘貴族藥’變成‘百姓藥’”的初心,踏上了充滿挑戰與希望的創業征程。
2012年,應律以首席技術官的身份與星月集團共同創立了星月藥物。公司錨定的方向,是研發生產用于治療癌癥、糖尿病等重大疾病藥物的關鍵原材料。這些領域,往往意味著高昂的研發投入、漫長的回報周期,以及極高的技術壁壘。
在嘉興平湖獨山港鎮這片充滿未知的土地上,他開始細細勾勒醫藥這項長期主義事業的藍圖。
回憶起十多年前公司初創時的情景,應律感慨萬千。“當時,在保持穩健成長的前提下,我們并沒有選擇‘短平快’的投資,反而以‘保守投資’的姿態穩步推進。”應律直言,這種“保守”,并非怯懦,而是堅定的戰略初心。
在課題選擇上,他們避開了市場“紅海”,將目光投向那些國外已經技術成熟、臨床應用廣泛,但國內尚不具備自主制造能力或成本高昂的藥品。“我們希望通過對制造技術的突破,加速這些關鍵藥物的國產化進程,打破壟斷,減輕患者負擔。”應律解釋道。這意味著他們要啃的,都是“硬骨頭”。
這份堅守很快便獲得了認可。2013年,公司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浙江賽區榮獲三等獎,這是對其技術潛力的初步肯定。2014年,星月藥物成功入選嘉興市領軍人才項目,獲得了地方政府在政策與資源上的有力支持。2015年,應律個人榮膺“嘉興市南湖百杰”稱號,其個人貢獻與引領作用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在應律的帶領下,星月藥物不僅組建起一支高素質的研發團隊,更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條從實驗室創新到工業化生產的有效路徑。他們研發出了具有自主專利的生產工藝,實現了從獨立自主的知識成果到規模化、穩定化工業生產的順利轉化,為公司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根基。這艘名為“星月”的醫藥航船,在應律這位沉穩的“船長”指揮下,避開急流險灘,堅定地駛向了“深藍”。
攀登“珠峰” 攻克艾日布林硬核技術
如果說創業初期的穩步布局是星月藥物的“筑基”之作,那么對艾日布林的攻關,則是其技術實力的一次集中爆發,一場向“化藥界的珠穆朗瑪峰”發起的沖鋒。
艾日布林,一種用于治療晚期乳腺癌的復雜海洋來源藥物,其分子結構極其復雜,合成路徑漫長而精妙。為何它會享有“珠穆朗瑪峰”的威名?原因在于其制備難度。
據應律介紹,首先,艾日布林的全合成需要完成超過60步的化學反應,這并非在條件可控的實驗室燒瓶中進行,而是在規模化生產的原料藥車間里,每一步化學反應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必須得到精確無誤的控制,任何一步的微小偏差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其次,即使在理想狀態下,完成這60多步反應,總耗時也長達一年半以上,這對工藝穩定性、設備耐受性以及團隊耐力都是極致的考驗。
自2013年開始,星月藥物便毅然啟動了這項極具挑戰性的項目。歷經6年艱苦卓絕的技術攻關,團隊終于在2019年實現了硬核突破,掌握了艾日布林的全合成技術。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僅證明了星月藥物在復雜藥物合成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也為其帶來了資本的青睞。2020年3月,公司憑借此成果完成了1.2億元的B輪融資,為后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但星月藥物的視野并未止步于原料藥的合成。他們的技術路線極具前瞻性:在推進艾日布林注射劑研發的同時,更深入地探索其在高附加值領域的應用——ADC藥物(抗體藥物偶聯物)。
ADC藥物被譽為繼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之后的腫瘤“第四階梯”治療藥物,其設計精巧,如同“生物導彈”。它通過一個被稱為“連接子”的化學鏈,將具有高效細胞毒性的小分子藥物精準地連接到能夠識別癌細胞的單克隆抗體上。抗體負責導航,將“彈頭”定向輸送至腫瘤細胞內部,從而實現精準殺傷,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害。
星月藥物開展的深入研究,正是利用他們自主合成的艾日布林作為“彈頭”,針對不同腫瘤靶點特性,優化設計相應的“連接子”,以期構建出更高效、更安全的抗腫瘤ADC候選化合物。應律強調:“艾日布林的成功量產并投入ADC藥物的研發,不但能解決該領域關鍵原料國產化的‘卡脖子’問題,也為進一步研發癌癥領域具備臨床突破性的療法鋪平了道路。”
目前,星月藥物已經完成了國內最高水平的高活性藥物原料藥和注射劑車間的建設,為這些高端藥物的研發與生產提供了堅實的硬件保障。“下藍海”“攀高峰”,雖充滿險阻,但星月藥物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惠澤于民 讓“貴族藥”變成“百姓藥”
“為國為民”永遠排在“為己”之前,這是應律多年不變的信仰,也深深烙印在星月藥物的企業基因之中。
藥物研發,是一條漫長而嚴謹的征途。從靶點發現、分子設計到最終的申報審批、生產上市,整個過程動輒耗時十年以上,投入巨大。正如今年7月星月藥物研發的氫溴酸替格列汀片獲得國家藥監局授予的批件,而這一成果的背后,是團隊自2014年便啟動的漫長攻堅。
“每一種藥都性命攸關、責任重大。”應律的話語中充滿了敬畏。他深知,實驗室里的每一個數據、生產線上的每一克原料,最終都關聯著患者的生命與健康。
正是這種敬畏與責任,驅使他和星月藥物,始終將“惠澤于民”作為終極目標。他們關注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藥品的可及性與可負擔性。“藥物研發是一個從無到有、逐步演進的過程,十分嚴謹……為了能盡早滿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我們更加不能停下腳步。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貴族藥’變成‘百姓藥’,讓每位患者都能用得起更加經濟實惠的藥品。”應律如是說。
以糖尿病等慢性病為例,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用藥成本是無數家庭的沉重負擔。星月藥物通過技術攻關,實現相關藥物原料藥和制劑的國產化替代,能夠顯著降低藥品價格,直接幫助患者破解“用藥貴”的難題,真正緩解經濟壓力,提升生活質量。這不僅是商業行為,更是“藥博士”惠澤于民的責任與良心。
作為化藥領域的專家,應律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他承擔的科研項目已形成8項專利授權、4項專利申請;曾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等頂級化學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在藥物化學領域,共擁有美國專利33個、國際專利6個。這些扎實的科研積累,是星月藥物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
經過十多年的砥礪前行,公司已從最初的原料藥研發生產,逐步構建起完整的復雜藥物研發生產平臺。從2021年開始,星月藥物戰略性地向成品藥研發方向拓展,實現了藥品原材料和成品藥的同步研發生產。其中,針劑成品藥的研發生產不僅開創了嘉興醫藥領域的先河,更是躋身國內最先進生產線之列。
對應律而言,企業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營收和規模上,更體現在對社會民生的實際貢獻上。“據統計,我國一年的藥品消費在1.8萬億元,這是一筆‘看不見’的花費,也是我們企業存在的意義。我們要用更好的科技,帶給百姓更好的生活。”他表示,未來將依托現有的研發積累,形成以技術領先為基礎的市場優勢、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通過制劑的銷售實現最優的投入產出比,最終把星月藥物建設成為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現代化制藥企業,打響“中國星月”制藥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