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尤其俄烏戰爭之前,相當一部分人以為現在是高科技時代,打仗就是喝著茶水唱著歌,按下鈕,導彈打出去就萬事大吉了。俄羅斯隨便打幾發導彈美帝就滅亡了。
我也一直苦口婆心的開導他們:導彈只是會飛的炸彈。一場中等戰爭要投擲幾十萬枚炸彈,單純依靠導彈,想打服一個中等國家也得幾十萬枚。
經過俄烏戰爭的展示,也有很多人開始批判導彈洗地的觀念。
而這里我想強調的是:幾十萬枚導彈并不多么的不可思議。我說單純依靠導彈打服一個中等國家需要幾十萬枚,并沒說這不可行。
![]()
30年前,戰斧式巡航導彈單價是300萬美元,前些年降到150萬美元左右。風暴陰影、金牛座這類巡航導彈,單價也都在150萬枚左右。近幾年各國都在研制低成本導彈,單價已經降到幾十萬美元。
但這依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間。
首先,到現在,即便歐美支持烏克蘭,但他們制造巡航導彈的數量依然很少,訂單都是幾十枚。如果制造20萬枚,單價會急劇下降。打個三折沒有任何問題。
其次,歐美武器都是精雕細琢,品質高,價格自然也高。
像俄烏戰爭這種情況,歐美的高品質明顯多余。導彈是造出來立即拉到前線打出去,品質高、結實、保質期幾十年是沒意義的。烏克蘭有些無人機是塑料、木板甚至紙殼做的,這都無所謂。只要能飛到目標頭頂,把攜帶的炸藥引爆,作用就達到了。
戰爭狀態下,導彈沒必要做的太精致。
外殼用鐵片都可以,用不到什么碳纖維復合材料。發動機壽命3個小時足夠用。
最后,加上馬斯克思維,把導彈的成本打下來。
巡航導彈單價做到10萬美元是完全可能的。
20萬枚總價200億美元。
![]()
烏克蘭最新的火烈鳥導彈就是這個思路,網上傳的的單價是15-50萬美元。但現在它產量少,每個月只能造幾枚。如果產能擴大,產量翻倍,單價降到10萬美元是必然的。
這說的是戰斧之類的大號導彈,射程遠、威力大。適合打擊大型目標,譬如政府大樓、工廠、電站、煉油廠、油庫、油田、機場、彈藥庫、鐵路公路橋梁、軍事基地等等。
俄烏戰場上的伊朗飛天小摩托也很不錯,體積小、射程近、威力小,適合打擊小型目標。
小摩托非常便宜,2千美元、人民幣1.5萬能造出非常不錯的。100萬架總計20億美元。
220億美元可以制造20萬枚巡航導彈+100萬架伊朗小摩托。
220億很多嗎?太少了!許老板欠的錢折合成美元大約是3200多億,拿出個零頭就夠了。海灣戰爭美國總共花了600億美元,許老板欠的錢夠打5個伊拉克外加20萬枚巡航導彈+100萬輛小摩托。
俄羅斯維持這場戰爭的經費更得按萬億美元計算。遭受制裁、境內遭受襲擊、發動戰爭對經濟的影響也得按萬億美元計算。萬億美元也不多,不夠股市半年跌的。
到目前為止,各國已經支援烏克蘭四五千億美元,烏克蘭自己花了兩三千億。而且戰爭遠沒有結束,未來全下來,2萬億肯定擋不住。
220億美元對于戰爭而言是毛毛雨。
錢代表的是制造能力。貴的意思是制造困難,制造的數量少。便宜的意思是制造容易,制造的數量多。俄羅斯拿出1萬億的錢維持戰爭,意思是拿出價值1萬億的制造能力,制造武器、服裝、食品、藥品、建筑物維持戰爭。
打到現,俄羅斯已經花了上萬億美元,翻譯過來就是付出價值上萬億美元的制造能力。價值220億美元的導彈、價值220億美元的制造能力,他是完全有的,而且占的比重很小。
如果戰爭之前俄羅斯能拿出這220億,造20萬枚巡航導彈+100萬枚小摩托,在前幾天全打出去,這場戰爭他也就贏了。當然,還得再加上一些陸軍掃蕩、空軍配合的經費,但也都是小錢。
這點錢打贏戰爭,同時省掉上面算的萬億戰爭經費、萬億經濟損失,敘利亞這些勢力范圍也不會丟,更不會有倒臺、解體的風險。
里里外外差了多少?
![]()
換個角度考慮,打到現在,俄羅斯累計發射的各種導彈、小摩托也得有十萬枚。戰爭沒完沒了,發射了幾千萬發炮彈、幾百萬枚火箭彈、幾十萬枚炸彈。還有參戰的軍艦、戰斗機、坦克戰車大炮,還有步兵打出去的無數子彈、火箭筒、手榴彈。
從這里抽出很小、很小一部分,也能折算出、制造出二十萬枚導彈。
雖然沒真正使用20萬枚導彈,但對等的產能、20萬枚導彈的效果是早已實現的。俄羅斯完全有造20萬枚導彈的能力,但放到三四年的時間里一稀釋,就啥用沒有了。
俄羅斯有能力造幾十萬枚導彈,只不過是戰爭之前以及戰爭之后的幾年里拖拖拉拉造的,造點兒打點兒,添油戰術,沒有用。如果他把這些能力集中在戰爭之前,提前造好幾十萬枚,開戰一下子全打過去,效果完全不一樣。
能力都有,只看怎么分配。
導彈洗地是完全可行的,只不過需要打開思路。而且一定要戰爭前幾天一股腦把幾十萬枚導彈全打過去,一下子把對手打爛、打懵,不能拖拉。
俄羅斯最初入侵烏克蘭投入的兵力大約30多萬。這幾年也是添油戰術,不斷的往里填人,死傷幾十萬。現在前線依然還保持著幾十萬的部隊。實際上他有能力調動100多萬的部隊入侵烏克蘭,只不過他是幾年來斷斷續續填進去100多萬。
如果戰爭之前他把這100多萬人堆到前線,再加上價值220億美元的20萬枚導彈+100萬輛小摩托,是不是必勝?
都是一個道理。
美國打伊拉克花了600億美元,俄羅斯如果提前堆上130萬部隊,外加20萬枚導彈、100萬輛小摩托,也得500億。戰爭打的就是錢,打敗一個中等國家就得花這些錢。
美國是幾十天狂轟濫炸然后100個小時陸軍速推,一下子把這幾百億打出去,快速取勝。俄羅斯是前期省錢,投入的經費應該是幾十億,還得是50億以下。結果是沒能快速取勝,掉坑里賠幾萬億,還要冒戰敗、解體的風險,丟掉大片的勢力范圍。真戰敗了,后續的損失不可估量。賠了多少都說不清了。
![]()
最后再強調一下,導彈洗地完全可行,如果單價能降到10萬美元,許老板一家欠的錢能買320萬枚!
大家為他付出了對等價值320萬枚導彈的工作量,但他沒給大家錢。如果大家把這些工作量用到制造導彈上,能造320萬枚。和平時期,他欠這么多錢,大家很冤枉。但放在戰爭時期用來制造導彈,這點工作量、價值,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對于大國而言,320萬枚都是毛毛雨。
俄烏戰爭之前,俄羅斯收拾一個寡頭,把他的錢用在戰爭準備上也就打贏了。錢都有的是,只看怎么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