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荷蘭萬萬沒想到,中美談成了,中方騰出手來,轉頭就要跟荷方重新算它強搶安世的賬,中美釜山會晤達成多項協議中,其中之一是美方暫停實施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時效一年,而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安世半導體一事,荷蘭依據的就是美方這個穿透性規則,這條協議一出,等于撕掉了荷蘭的遮羞布。
![]()
更讓荷蘭傻眼的是,據彭博社當地時間10月30日報道,中美談成的當天,聞泰科技方面表示,任何有關重啟安世半導體從中國出口的協議,都必須包括恢復該公司前首席執行官職務這一條件。這意味著,面對荷方,聞泰科技在解決這一僵局的談判中設定了“高門檻”。
![]()
盡管荷蘭官員竭力否認這一強搶資產行為與美國的關系,但時間線道明了真相。9月29日,美國商務部才發布了針對中國半導體企業的“穿透性規則”。9月30日,荷蘭經濟部長維克多·卡雷曼斯援引一部于1952年制定的《商品供應法》,凍結中資企業聞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導體在荷蘭的資產,并強制將其99%的股權交由第三方托管。10月1日,荷蘭法院迅速跟進,剝奪了張學政的安世首席執行官職務,強制接管安世半導體總部。
![]()
在這種情況下,中方反手來了一個安世斷供,禁止了安世中國子公司出口特定元器件。
如今德國寶馬、奔馳,乃至法國、美國、日韓在歐洲的工廠,都面臨芯片庫存見底危機,日產、通用、大眾等車企,都在緊急尋找芯片。大眾汽車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生產明星車型“高爾夫”的工廠,被迫關門停產。歐洲汽車工業,就像一臺即將熄火的發動機,掌握著最關鍵產品的,則是安世中國。
![]()
要知道,86%以上歐洲制造業龍頭、近半數歐洲車企、95%機械制造企業都依賴安世芯片。從車燈、雨刷到發動機控制,這些不起眼卻必不可少的基礎芯片,安世占了全球近一半份額。
在這種情況下,荷蘭開始甩鍋,之所以接管中企,是因為他們要轉移工廠,進行大裁員。后來又改口說公司要防止安世的知識產權被其安世母公司“竊取”,總之,各種荒誕的理由眼花繚亂。
但荷蘭此前用前CEO張學政“試圖把技術研發從荷蘭轉移至中國的理由根本說不通。
說到底,聞泰作為100%控股的股東,對安世的資產、技術和人力調配有完全的自主權與決策權,即便荷方不滿,也可以通過談判解決,例如承諾保留歐洲的研發投入與產能。但荷蘭政府卻跳過了所有這些基于規則與對話的路徑,選擇了最具對抗性的強制接管選項。
![]()
如今讓荷蘭沒料到的是,中美談成,美國撤了梯子,之前所謂的依據,50%的穿透性規則也暫停一年,美國一聲招呼不打,就把荷蘭甩一邊,這事兒就難收場了,老大不管了,歐洲車企緊盯不放,中方這里現在也騰出手來要跟荷蘭算總賬了。
![]()
中方給荷蘭提出的要求很明確:要想重啟安世半導體從中國出口,“必須恢復完整的控制權和所有權”,這是緩和緊張局勢并恢復穩定的必要條件,并敦促荷蘭政府改變立場,消除有關其竊取技術的不實指控。
“恢復完整的控制權和所有權”,就是要荷蘭政府把搶走的東西原封不動還回來。不僅要恢復聞泰創始人在安世的合法CEO職位,還要驅逐那些帶頭鬧事的外籍高管。而擁有100%所有權,那必然就是公司治理的100%管理權。
這條件,堪稱一劍封喉。
![]()
美國現在拍拍屁股走人,過去幫助荷蘭撐場子的德國也開始認慫求和了,德國已經改變態度準備再次安排瓦德富爾的訪華,這算是反應快的了。如今中方對荷蘭提出了高門檻,荷蘭還能撐多久?
![]()
英媒:中國成了歐洲新父母,沒有人會永遠容忍一個熊孩子
事實上,對于這次中美會晤,英國《金融時報》有另類解讀,它將這次中美元首會晤,理解成了“父母復合前的家庭會議”。評論員賈南·加內什在他的文章中,使用了一個讓歐洲人難堪的比喻:“歐洲就像一個仰頭張望的孩子,看著中美兩個父母在自己的頭頂上爭執不休,只能瑟瑟發抖。”
![]()
援引歐盟委員會報告顯示:歐洲98%的稀土依賴中國,電動車電池的鋰、鈷、鎳等關鍵材料,幾乎全部來自中國控制的供應鏈。
如今,中國依法對稀土出口實施管制,歐洲的綠色產業一夜之間陷入了恐慌。歐洲的稀土儲備幾乎為0,連談判的籌碼都沒有,中國只需輕輕卡住供應鏈,歐洲的工業心臟就會停跳。
歐洲人突然發現,中國和自己想象中那個“用市場換技術”的伙伴,已經完全不同了。
如果說中國的嚴厲是規則清晰,那么美國的霸道就是毫不掩飾。美國過去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停止對華出口光刻機,荷蘭方面完全遵照美方指令辦事,后來基于美方的50%穿透性規則,荷蘭也是立馬執行。
![]()
如今,當歐盟還在苦苦尋求應對稀土管制的方案時,中美已互相放松了限制,包括荷蘭在內的歐盟心碎一地。
而強搶安世半導體的荷蘭還有更深的焦慮,阿斯麥光刻機需要高性能激光,這離不開稀土玻璃。光刻機也離不開高性能磁鐵,阿斯麥要是交不出貨,整個西方半導體工業就面臨無機出貨的危險,嚴重阻礙先進半導體出貨,現有生產線維持運轉都難。
在如今,荷蘭剛剛大選完,不管誰上臺,“安世之亂”都是甩不掉的燙手山芋。
中美在釜山大談稀土、關稅,給人工智能的未來定規則,荷蘭還以為自己是大國,但其實它更像中美之間的一個高級緩沖區。
隨著特朗普抽身而退,荷蘭面臨著終極選擇,是繼續硬剛還是選擇對中方妥協?此前荷蘭還在幻想中國人會在“維護中歐關系大局”的考量下,最后再次對他們作出妥協——“我覺得中國不會因為安世的事情和我們鬧大的,因為中國人丟不起這個臉。”
![]()
但從目前來看,中國不怕把事情鬧大,對自身利益與原則的堅守與維護毫不含糊,而聞泰提出的這個條件是合情合理的,安世本來就是聞泰的子公司,當然應該由聞泰的人來管。但荷蘭政府要是接受了這個條件,那就等同于變相承認這一整個接管行動都是非法的,荷蘭需要為這場非法接管做出解釋與相應的賠償與道歉。
聞泰開出的商業條件背后站著的是中國,是代表中國向荷蘭發出的一份宣言,也是給全世界的一場警告,中國不僅重視面子,更堅守底線與原則,別輕易踐踏中國企業的利益,真正的權力并不來自法律條文,而是來自產能控制與產業鏈話語權,這事事關中國的投資安全,不會不了了之。現在的荷蘭的下一步動作還很難預測,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沒有人會永遠容忍一個熊孩子,荷蘭要盡早做出決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