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30日,美國NASA代理局長肖恩·達菲在社交媒體公開發文,宣稱“我們去過月球……六次”。這是NASA有史以來首次公開對“登月陰謀論”做出回擊。
達菲發文艾特了著名真人秀明星金?卡戴珊。在當天的一期《卡戴珊家族》節目中,卡戴珊質疑美國的登月是否真的發生過。卡戴珊在節目中說,“月球上沒有重力,為什么國旗在飄動?”“博物館展示的那雙‘登月鞋’,鞋底印花和照片里的不一樣。還有,為什么天上沒有星星?”這些質疑,說明了對美國登月任務的不信任終于從民間的竊竊私語被正式擺上了臺面。
![]()
NASA代理局長達菲顯然對于質疑十分不滿,他表示,“在特朗普總統的領導下,NASA的阿耳忒彌斯計劃正準備重返月球。我們贏得了上一次太空競賽,這一次我們也會贏。”
![]()
金?卡戴珊是美國最具商業化和傳播力的公眾人物之一,因真人秀《卡戴珊家族》成名,并長期活躍于社交媒體,擁有數億粉絲。她的真人秀節目《卡戴珊家族》自2007年開播,內容以家庭、娛樂為主,同時也涉及政治、社會等話題。卡戴珊對于美國登月的三大疑點,剛好和民間流傳甚廣的質疑重合。這些質疑包括:
1、國旗“飄動”問題:月球上幾乎無大氣、無風,卻在照片中看到國旗有起伏、看似“飄動”的狀態;
![]()
2、照片中沒有星星:在阿波羅任務所拍攝的月面照片中,天空黑暗卻看不到明顯星星。質疑方認為:如果真的在太空、月面,理論上應看到大量星星;
3、陰影與光照異常:月面照片中影子并非完全平行,光照方式似乎有多個光源,推測可能在攝影棚里拍攝;
4、人類長時間未重返月球:1969-1972年間有多次載人登月任務,但此后為什么人類一直沒能再次返回月球;
![]()
5、技術挑戰問題:質疑者認為在當時技術條件下難以實現登月任務;
6、博物館實物與照片不一致:有人認為月球登陸使用的登月鞋、印在鞋底的圖案、展出照片中的印痕,似乎不一致;
7、藍圖缺失問題:參與阿波羅計劃中用于登月器、火箭、月球車等的許多“機器圖紙”已難以查找或顯示為“丟失”。
8、原始視頻丟失問題:阿波羅22號登月行走的原始錄像及遙測數據帶被確認“缺失或重復使用”,這么珍貴的錄像帶為何不保存好?
9、大規模參與者沉默問題:若真有登月、涉及數十萬人,那么為何沒有更大范圍“爆料”或泄密?
![]()
對于這些問題,多年來NASA始終保持沉默。據稱,NASA在上世紀70年代保持沉默的原因主要是認為與陰謀論爭辯會顯得自己“不夠權威”,有損科學形象。因為一旦官方回應,就等于承認對方是“有資格被辯論的觀點”。而且,這樣還會給蘇聯宣傳口提供可利用的“內部不信任”信號。因此他們采取了“官方沉默、學界佐證”的處理方式。
進入21世紀,隨著陰謀論在網絡上持續發酵,NASA開始悄悄公布證據。
2009年7月17日,NASA正式公布“月球勘測軌道器”(LRO)拍攝的首批高分辨率阿波羅登月點照片,這是自1972年阿波羅17號任務結束以來,美國首次以衛星影像方式公開登月遺跡。影像清晰顯示了登月艙底座、科學儀器以及宇航員行走軌跡。
![]()
2011至2012年間,NASA公布了LRO降低軌道后拍攝的更高分辨率照片,能辨認出月球車行駛痕跡和旗幟陰影。
同時,NASA官方網站上線專題欄目“《關于登月的謠言與誤區》。”,系統整理公眾常見疑問,并以科學角度逐條解釋。
![]()
而這次肖恩·達菲在社媒的發帖,則成為了NASA的首次官方正式回應。
到目前為止,雖然NASA對“登月迷思”中的部分問題有了合情合理的回答,例如旗幟上有橫桿撐起,照片看不到星星是因為相機曝光時間太短等,但是對很多問題的回答依然讓人難以信服,例如原始圖像丟失、火箭圖紙丟失,必須花巨資重新設計建造等等。而一直被作為登月“鐵證”的激光反射器,則完全可以通過無人登月的方式放置。
而且,無論美國在六七十年代是否真的登月成功,美國這次的“阿爾忒彌斯”計劃都慘不忍睹。
半個世紀前,NASA象征著美國國家意志與科學理性;半個世紀后,它卻陷入合同爭議、預算膨脹、技術遲滯的泥潭。
阿耳忒彌斯計劃最初設定在2024年將宇航員登月,現在已經到了2025年11月,阿爾忒彌斯二號的載人繞月還沒實現,目前已經推遲到了推遲到2026年或更晚,而阿爾忒彌斯三號載人登月則至少推遲到2027年。
![]()
與此同時,該計劃出現了預算超支嚴重的情況。到2025年為止,阿爾忒彌斯計劃的總成本估計已達約930億美元。僅僅是主推火箭SLS的成本就從70億美元上漲到了131億美元。
美國新世紀重返月球困難重重,有著眾多政治性的原因,已經沉疴難起。
阿耳忒彌斯計劃從特朗普政府提出到拜登政府延續,其目標與方向屢次被政治化。特朗普要求“在任期內讓美國人重返月球”,將登月視為國家榮耀工程;而拜登上臺后,政策重心轉向氣候、基建與社會議程,NASA預算雖未削減,但重心被迫轉移。任務規劃因行政更迭而多次調整。
![]()
登月計劃背后牽動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大型軍工承包商的利益分配。國會議員通過政治游說和地區選票機制捆綁NASA預算,使項目成為“國會就業工程”。大量資金被用于維持地方航天中心和承包商產能,使項目效率極低、延誤成為常態。
在美政府內部,登月計劃不僅是科學任務,更被包裝成“對華競爭”的象征。這種政治宣傳導向帶來了嚴重后果:NASA被迫倉促立項、壓縮周期、夸大進度,以顯示“政治勝利”,結果反而是越著急越力不從心。
如今,美國越是登不上月球,對阿波羅登月的質疑就越甚囂塵上,哪怕是特朗普親自給卡戴珊回帖,恐怕也沒幾個人會信。人們難免要問一句:以前行,為什么現在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