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個地鐵,刷個碼,手機一翻,廣告彈出,不是你想點,是它自己跳。
11 月 2 日,廣州網友 打工人阿凱 發(fā)的短視頻在社交平臺炸了鍋。視頻里,他在地鐵閘機前急得直跺腳,剛調出乘車碼對準掃描區(qū),手機輕輕一翻,屏幕瞬間彈出某品牌護膚品廣告,碩大的 “立即搶購” 按鈕把關閉鍵擠到了角落。等他好不容易關掉廣告,閘機早已自動關閉,后面的乘客忍不住催了句 “能不能快點”。
廣州地鐵App被網友怒懟:“窮瘋了嗎?”
北京地鐵的億通行也不遑多讓,輕輕一晃,直接跳轉購物直播。
北京網友 小羽曬出的截圖更離譜:用 “億通行” App 刷碼時,兜里的手機被地鐵顛了一下,直接跳轉進一場賣羽絨服的直播,主播的吆喝聲嚇得她趕緊捂手機。有乘客統(tǒng)計,早晚高峰過閘平均要多花 40 秒,遇上廣告彈窗反復觸發(fā),遲到扣錢成了常事。
你不是在趕路,是在給電商平臺打工。
最讓人心塞的是 “防不勝防” 的觸發(fā)機制。這些廣告靠手機里的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 “盯梢”,走路晃一下、掃碼翻個手、甚至站在地鐵里被人碰一下,廣告都能精準彈出。有網友做過實驗:把手機放在桌上輕輕敲一下,廣州地鐵 App 立馬彈出廣告,“這靈敏度,比我家的地震預警還靈”。更缺德的是關閉按鈕 —— 有的藏在角落,有的做成和背景色接近的淺灰色,還有的點了 “關閉” 反而跳轉到下一個廣告頁,簡直是故意給人挖坑。
這已經不是“插播廣告”了,是劫持用戶。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這場 “廣告劫” 里,老年人成了最弱勢的群體。廣州的張阿姨最近總躲著高峰時段出門,原因是每次用地鐵 App 都要 “闖三關”:調出乘車碼要等開屏廣告,掃碼時要防 “搖一搖” 跳轉,就算過了閘機,一不小心還會誤點彈窗下載 App。有次她在閘機前折騰了 5 分鐘,后面的年輕人幫她關廣告時,她急得差點掉眼淚:“這手機比當年學用 ATM 機還難!”
忍無可忍的乘客撥通了客服電話,得到的回應卻讓人火冒三丈。廣州地鐵客服一句 “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歡廣告”,直接把網友的怒火點燃了。“合著我們被廣告堵在閘機前,是少數人的‘矯情’?” 有網友翻出客服錄音調侃,“建議地鐵公司讓員工早晚高峰體驗下,看看誰會喜歡這種‘添堵服務’。”
更諷刺的是,地鐵公司口中的 “運營成本需要”,在網友眼里成了 “躺賺套路”。業(yè)內人士透露,這種強制跳轉的廣告,用戶每誤點一次,平臺就能賺幾毛錢,以廣州地鐵日均 900 萬客流算,一天光這部分收入就有幾十萬。“我們花著地鐵票價,還要被迫當‘流量韭菜’,這錢賺得也太沒底線了。”
其實早在今年 7 月,國家就給 “搖一搖” 廣告劃了紅線。全國網絡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fā)布的指南明確要求,廣告觸發(fā)得滿足三個條件:手機加速度不小于 15m/s(差不多是突然起身的力度)、轉動角度超 35 度、操作時間不少于 3 秒,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可實際體驗中,輕輕翻個手機也就 2 秒,加速度撐死 5m/s,廣告照樣彈出來。
這已經不是企業(yè)第一次 “陽奉陰違” 了。2023 年工信部就明令禁止用高靈敏度 “搖一搖” 誘導用戶,當時 68 家頭部企業(yè)都承諾整改,可到了 2025 年,地鐵 App 反而玩起了 “精準碰瓷”—— 專門在掃碼這種必須動手機的場景植入廣告。廣州市海珠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的工作人員直言,這種行為已經涉嫌違規(guī),按《廣告法》能罰 3 萬元以下,但對地鐵公司來說,這點罰款恐怕還不夠一天的廣告收入零頭。
有律師算過一筆賬:如果 100 萬乘客每天誤點一次廣告,平臺一天賺 50 萬,一年就是 1.8 億,而最高 3 萬的罰款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違法成本太低,才讓企業(yè)敢這么肆無忌憚。”
![]()
就在輿論越鬧越大時,事情有了轉機。11 月 3 日下午,廣州地鐵突然宣布:10 月 30 日收到反饋當天,就已經下線了乘車碼頁面的 “搖一搖” 廣告,現在打開 App 掃碼已經不會再被廣告干擾。記者實測發(fā)現,原來的廣告位確實空了,但首頁頂部還留著文字廣告,點一下還是會跳轉下載頁。
北京地鐵的回應則慢了半拍,截至 3 日晚,“億通行” App 的跳轉廣告仍在,客服只說 “已記錄相關建議”。有網友調侃:“廣州是連夜‘摘廣告’,北京是還在‘等通知’,這效率差距有點明顯。”
不過乘客們并沒完全放心。不少人發(fā)現,之前某打車 App 被罵后,只是把 “搖一搖” 改成了 “碰一碰”,換個馬甲繼續(xù)推廣告。“這次是下線了,但說不定過陣子又換成‘滑一滑’‘點一點’,只要想賺這筆錢,總能想出新花樣。”
更讓人擔心的是其他公共服務 App 會不會跟風。有網友做了個假設:“要是醫(yī)院掛號 App 跳賣藥直播,社保 App 點一下出拼多多,那才真叫絕望。” 畢竟地鐵、醫(yī)院、社保這些都是剛需場景,用戶根本沒得選,一旦被廣告盯上,只能被迫忍受。
![]()
地鐵 App 從 “掃碼秒過” 到 “廣告堵路”,本質上是公共服務的 “初心跑偏”。地鐵作為城市基礎設施,收著票價、占著公共資源,本該把服務放在第一位,可現在卻把乘客當成了 “行走的流量包”。
真當乘客沒得選?不是。
是現在還沒到忍無可忍的那天。可一旦口碑崩了,再便宜的票價,也留不住人心。畢竟,誰愿意每天上班,先被耍一次?
技術本該讓生活更便捷,而不是讓每一次抬手,都變成一次冒險。是時候管管這些“搖一搖”了,別讓我們的手機,成了別人口袋里的提款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