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為應對其他國家的核試驗計劃,美國將立即重啟地下核試驗。
這一決定標志著美國正式改變了1992年以來暫停核爆炸試驗的政策,公然違背《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讓本就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再添變數。
隨著美國這一超級核大國撕開“核克制”的防線,全球核軍控體系正面臨冷戰結束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
特朗普在社交平臺宣布“立即重啟核試驗”。
特朗普為何任性重啟核試驗?
在相對實力下滑與大國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下,特朗普冒天下之大不韙重啟核試驗,本質上是美國霸權焦慮的極端宣泄,其背后有技術競爭、地緣博弈、國內政治等多重算計。
焦慮驅動的“技術競賽”。
冷戰結束后,美國長期占據全球核技術的制高點,憑借陸基洲際導彈、潛射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三位一體” 核力量,以及先進核彈頭技術,維持著 “壓倒性核優勢”。
但進入21世紀后,中俄在核力量現代化領域的快速突破,讓美國的這種優勢感逐漸消失,產生了強烈的 “霸權焦慮”。
最近,俄羅斯先后完成兩款新型核武器試驗:一是“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具備“無限續航”潛力,并可繞開美國剛完成設計的“金穹”反導系統;二是“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能攜帶千萬噸級核彈頭橫跨太平洋,打擊美國西海岸,普京稱其“速度與潛深全球無對手”。
俄羅斯密集測試新型戰略武器,無疑對特朗普產生了強烈刺激。
![]()
俄羅斯“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
與此同時,特朗普還頻繁炒作中國“核威脅”,為美國重啟核試驗尋找借口。
10月30日,特朗普表示中國的核武器數量5年內就可以趕上美國。11月2日,特朗普又稱中方正在秘密測試核武器。
雖然這些炒作壓根站不住腳,但的確反映出了特朗普對中國核能力快速躍升的擔憂。
今年九三閱兵上,中國首次展示了“三位一體” 核能力。潛射洲際導彈巨浪-3、遠程空射彈道導彈驚雷-1、“打擊范圍覆蓋全球”的東風-5C、出乎廣大軍迷意料的東風-61等“戰略大殺器”,都展現了中國全球領先的核武器水平。
面對中俄持續提升的核能力,特朗普試圖通過重啟核試驗,奪回美國在核領域的技術優勢。
地緣博弈的“訛詐工具”。
從宣布重啟核試驗的時間節奏來看,特朗普意圖借此增加對華博弈籌碼。
特朗普在中美領導人APEC會晤前1小時宣布重啟核試驗,顯然是延續了其“重要談判前展示軍事威懾力”的一貫策略,試圖以核試驗為籌碼,逼迫中國在稀土、關稅等議題上作出妥協。
![]()
10月30日,中美領導人在韓國釜山會晤。
同時,特朗普希望通過重啟核試驗展示“核保護傘”可靠性,推動盟友在核政策上進一步與美綁定,構建更緊密的“核威懾同盟”,并以“核安全承諾”換取盟友在經貿、地緣議題上的配合,推進“印太戰略2.0”。
就在宣布重啟核試驗的同一天,特朗普“批準”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艇,取代韓國現已擁有的機動性較差的柴油動力潛艇。特朗普特別強調,這些潛艇將在美國費城造船廠建造,可以促進美國造船業的復興。
國內政治的“投機算計”。
重啟核試驗的背后,還有美國國內的政治算計與利益輸送。
在中期選舉臨近、民調支持率低迷的背景下,特朗普亟需通過制造“外部安全威脅”凝聚共識,將公眾注意力從國內治理失敗轉向“大國競爭”議題,這也符合他此前慣用的“危機轉移策略”。
除此之外,核試驗的準備與實施將催生巨額訂單,從核材料生產到試驗場地改造,相關產業鏈涵蓋數十家軍工企業。
每次核試驗成本約1.4億美元,而后續核武庫更新計劃更將帶來千億美元級市場,這對美國的軍工復合體來說無疑是重磅利好。
全球核秩序面臨崩塌風險。
特朗普的一紙命令,正在引發全球核秩序的“多米諾骨牌效應”。33年的試驗靜默一旦被打破,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核安全體系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崩塌風險。
短期:核試驗 “跟風潮” 或卷土重來。
當前,全球多個擁核國家都在謀求提升自身核威懾能力:印度、巴基斯坦自1998年核試驗后,從未停止核力量升級;朝鮮近年多次進行導彈試驗,核技術儲備持續提升;以色列雖未公開承認擁核,但其核能力早已是 “公開秘密”。
美國作為超級核大國率先破規,相當于給這些國家釋放 “核試驗合法化” 信號。
相關國家也可能跟風重啟核試驗,導致全球核擴散、核競賽風險驟然上升。
![]()
美國內華達試驗場,核試驗爆炸后升起蘑菇云。
中期:國際核裁軍體系 “崩塌”。
長期的 “無核試驗” 共識是全球核裁軍的 “基石”,正是這一共識推動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等后續核管控協議的簽署。
而美國重啟核試驗將直接掀翻這塊 “基石”。
俄羅斯已明確表態將“對等回應”,俄國防部副部長克里沃魯奇科指出,若美國進行核試驗,俄將“立即恢復中斷的試驗計劃”。
更危險的是,無核國家的“核自保”傾向也在抬頭:日本右翼政客已公開呼吁“探討與美國深化核共享”,德國總理默茨也提出“建立歐洲核威懾機制”。這些言論若轉化為政策,將使核擴散突破“臨界點”。
長期:地區安全“碎片化”加劇。
特朗普重啟核試驗的決策,將嚴重破壞大國核關系,加劇全球戰略互信赤字,使國際秩序陷入“安全困境”的惡性循環。
全球戰略穩定的最大威脅在于核誤判風險的急劇上升,這種誤判極有可能誘發軍事沖突。
在歐洲,美國若借核試驗強化戰術核武器部署,將激化俄羅斯與北約的矛盾,給原本已經異常緊張的地區局勢“火上澆油”。
在亞太,韓國核動力潛艇計劃與美國核試驗形成“核雙刺激”,可能引發朝鮮、日本的連鎖反應,使東北亞成為“全球核風險最高的區域”。
總的來看,特朗普按下核試驗 “重啟鍵”,絕非簡單的意氣用事,而是有著多重考量的 “戰略調整”。
這一調整無疑會對全球安全秩序產生 “粗暴沖擊”,讓人類再次站在核安全的 “十字路口”。
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這是歷史留下的鐵律,更是人類生存的底線。
在核陰影重新籠罩的當下,每個國家都應清醒認識到:核安全沒有旁觀者,一旦秩序崩塌,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阻止這場核冒險,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