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級森嚴的舊社會,一個女人尤其是一個出身卑微的通房丫頭,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簡直比登天還難。
而有這樣一個通房丫頭,每天站在主子們的飯桌旁伺候,一站就是24年,滋味可想而知。
看著別人享受著榮華富貴,自己卻連坐下來吃飯的資格都沒有。
但最終因為不負眾望高中會元,徹底改變了母子的命運,她也從一個卑微的通房丫頭變成了受人尊敬的會元之母。
![]()
只能吃剩飯剩菜
清朝浙江巡撫譚鐘麟,是晚清有名的封疆大吏,他的府邸那可是相當氣派,一到飯點兒就更熱鬧。
譚鐘麟作為老爺自然穩坐正中央,正房太太陳氏出身名門,每天打扮得雍容華貴,舉手投足間都是大家太太的范兒,就坐在譚鐘麟的旁邊。
除了他們倆,少爺小姐們再加上來來往往的丫鬟仆人,一屋子要容納不少的人。
![]()
但這房間里也有一個格格不入的身影。
每次譚家吃飯時,餐桌邊有一個女人靜靜地站著,低著頭眼睛都不敢亂瞟。
她穿著樸素不施脂粉,和滿屋子的綾羅綢緞比起來,顯得有些寒酸。她就是李氏,譚延闿的親生母親,也是譚家老爺的一個妾。
按理說妾也算半個主子了,怎么還得站著吃飯?這就是舊社會那套規矩了,妾的地位再高,也比不上正房太太,更別說跟老爺比了。
![]()
在譚家,李氏24年來頓頓飯都得站著,像個伺候人的丫鬟似的,哪有資格上桌?24年想想都覺得心酸,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春夏秋冬寒來暑往,李氏就這樣站在餐桌旁。
她看著飯桌上的人和和睦睦的,只有她自己像個局外人。
逢年過節譚府更是熱鬧,大魚大肉擺滿桌子,但李氏還是站在那里看著別人吃,自己一口都嘗不到,等到主子們吃完了她才能吃點剩下的飯菜。
![]()
有時候孩子們吃剩的點心,她也會偷偷留下來,等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躲在房間里慢慢品嘗。
譚家的大小事情,李氏也都看在眼里,誰受了老爺的夸獎,誰又挨了太太的責罵,她都一清二楚。
她知道譚家在外面的風光無限,也知道內里的勾心斗角。但她什么都不能說,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站在那里看著。
![]()
對于李氏來說,這24年是她人生中最漫長,也是最煎熬的歲月。
但她心里還是有一點希望的,她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擺脫這種卑微的處境,能夠堂堂正正地坐在餐桌旁和家人一起吃飯。
![]()
生孩子時遭遇難產
要說李氏到底是怎么給譚鐘麟生了個兒子的,故事還挺長的。
她小的時候家里窮得叮當響,為了讓家人少張張嘴,她被賣到了譚家當丫鬟。
進了譚府李氏才知道什么叫“人比人氣死人”。譚家可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這房子又大又漂亮,跟李氏以前住的破茅草屋簡直天差地別。
![]()
府里的丫鬟仆人也是個個穿得體面,吃得也好,就她一個粗使丫鬟,每天干著最臟最累的活,吃的是剩菜剩飯,還經常挨罵。
不過李氏這姑娘天生模樣長得就好,再加上干活麻利人也勤快,很快就引起了譚老爺的注意。
譚老爺見過美女無數,可他偏偏就看上了李氏,一來二去李氏就變成了他的通房丫頭。
![]()
按理說這可是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好機會,可李氏的日子并沒有因此好過多少。譚老爺對她不過就是一時新鮮,沒有多少真心實意,李氏還是得小心翼翼地伺候著,生怕一個不小心惹了老爺不高興。
1879年的一天晚上譚老爺喝得醉醺醺的,進了李氏的房間,第二天早上老爺醒來拍拍屁股就走了,留下李氏一個人躺在床上,心里特別不是滋味。
她不知道自己該高興還是該難過,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什么樣。
一個月后李氏發現自己懷孕了,這可是個大消息。
![]()
她心里又驚又喜又有點害怕,驚的是沒想到這么快就懷上了,喜的是有了孩子自己的地位就能穩固一些,怕的是譚家子嗣眾多,老爺會不會不在乎她肚子里的這個孩子。
就算懷了孕,李氏的日子也不好過,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干活也越來越吃力。
轉眼就到了生產的日子,李氏的肚子疼得厲害,穩婆說是難產沒有辦法。丫鬟仆人們趕緊去通知譚老爺,可譚老爺當時正在睡覺,被打擾了很不高興,不耐煩地說了一句“吵死了!”,就翻了個身繼續睡了。
![]()
李氏疼得死去活來,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住了。她緊緊抓著床單咬緊牙關,用盡全身力氣終于把孩子生了下來,是個男孩。
孩子挺健康的,李氏也因為生了兒子,總算從通房丫頭“轉正”成了妾室,可她的生活還是沒有什么大的變化。
![]()
在譚家妾的地位依然很低,李氏還得繼續伺候老爺和太太,干各種各樣的家務活。
不過有了兒子,李氏心里總算有了點盼頭。她希望兒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改變他們母子的命運。
![]()
兒子24歲高中會元
譚鐘麟給這個兒子起名譚延闿,譚延闿也沒讓李氏失望,從小就特別的聰明,人家孩子還在玩泥巴,他三歲就開始讀書了,六歲就進了學堂。
他上學堂的時候,別的孩子背一首詩要半天,他一下子就能背下來,而且還能倒背如流。
先生講的課他一聽就懂,還能舉一反三。每次考試他都是第一名,把其他孩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先生們都夸他是個小神童。
李氏雖然自己不識字,但她知道讀書的重要性,總是鼓勵譚延闿好好學習。
![]()
李氏常常教導兒子一些做人的道理,她常說的就是讓兒子忍耐堅持,只有這樣才能熬出頭。這幾句簡單的話,深深地印在了譚延闿的心里,成了他日后為人處世的準則。
譚延闿也特別孝順,他知道母親在譚家過得不容易,所以他學習更加努力,希望將來能出人頭地,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每次看到母親在飯廳里站著他心里就特別難受。他也想讓母親坐下來一起吃飯,可他明白,當時他還太小什么都做不了。
![]()
譚延闿一天天長大,也越來越懂事。
他為了改變母親的命運,學習更加刻苦,每天都挑燈夜讀廢寢忘食。
1904年,清朝最后一次科舉考試開始了,24歲的譚延闿也參加了這次考試。
他最終高中會元,成了湖南省的第一名,譚老爺高興得合不攏嘴,逢人就夸自己的兒子有出息,太太陳氏也喜笑顏開,覺得臉上有光。
譚家的其他少爺小姐們,也都對譚延闿刮目相看。
![]()
最最高興的當然是李氏,她那么多年的辛苦付出還有隱忍,終于得到了回報。譚延闿的功成名就徹底改變了李氏在譚家的地位,她不再是那個卑微的妾室,而是譚家的功臣,是會元老爺的母親。
譚家上上下下對她的態度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前那些對她冷嘲熱諷的丫鬟仆人都對她畢恭畢敬,一口一個“李夫人”叫得特別親熱。
最讓李氏感到欣慰的是,她終于可以和家人一起坐在餐桌旁吃飯了。
![]()
那一天譚老爺當著全家人的面讓李氏坐下來一起吃飯,這句話在李氏聽來,比什么都動聽。
24年了,她終于可以不用再站著吃飯了,她知道這一切都是兒子帶給她的,她為兒子感到驕傲,也為自己感到驕傲。
![]()
兒子想讓她風光出殯
可李氏的好日子沒過多久就病倒了,雖然譚延闿請了最好的大夫給她看病,但她的身體還是越來越虛弱。李氏這一輩子也沒享到太多的福氣,就早早地離開了人世。
譚延闿正在外地處理公務的時候聽到了母親去世的消息時,他什么都顧不上,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日夜兼程趕回上海奔喪。
回到家看到母親靜靜地躺在那里,譚延闿聲大哭。
![]()
他跪在母親的靈前一遍遍地呼喚著“娘”,他后悔自己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母親,后悔自己沒能讓她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料理母親后事的時候,譚家族老們出來阻攔,他們認為李氏只是個妾,按照規矩出殯不能走正門,也不能享受正室的待遇。
譚延闿一聽就火了,他覺得母親一輩子太苦了,走的時候一定要風風光光地走。
![]()
族老們當然不肯答應,他們覺得譚延闿這樣做,完全不把譚家的規矩放在眼里。雙方爭執不下,譚延闿甚至以自己的性命相威脅,說如果不能讓母親以正室之禮出殯,他就一頭撞死在母親靈前。
周圍的鄰居們聽他這么說,也去幫忙勸族老,讓他們成全譚延闿的一片孝心。最終族老們妥協了,同意讓李氏以正室的禮數出殯。
出殯那天場面十分浩大,前來吊唁的人絡繹不絕。
![]()
李氏的靈柩從譚家正門抬出,沿街百姓都很感動,很多人贊揚譚延闿的孝心,說他是“真孝子”。
譚延闿用自己的行動,讓母親在人生的最后一程,獲得了應有的尊嚴和榮耀。
李氏的從一個被賣到譚家的貧苦丫鬟,到最終以正室之禮風光大葬,也算是傳奇的一生。
![]()
如果沒有譚延闿的孝順和努力,也許她的一生就會非常平淡且憋屈地度過了,去世也很快就會被遺忘。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出色的兒子,她才能夠逆襲,被人叫做結局最好的通房丫頭。也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也是李氏用一生的隱忍和付出換來的回報。
![]()
也許在那個時代,像李氏這樣的女性還有很多,她們承受著生活的苦難,卻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